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歌詞創作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方文山所創作的“中國風”系列歌詞以及部分“素顏韻腳詩”深受中國古典詩詞影響:在題材上涉及到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如戰爭、愛情、尚武精神、羈旅行愁等多方面;在藝術上充分運用了對偶、排比、比喻等傳統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法;并且作者十分注重琢詞煉字,特別善于在歌詞中引入古代詩詞中很多已經被定格為某一種古典韻味的意象——從而使他的作品體現出了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風格與神韻,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眼下依舊有著勃勃的生命力,依舊是當今文人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關鍵詞:方文山;歌詞創作;古典詩詞;傳統文化
作者:地址:/hanzhang1984版權所有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有這樣一段文字,描寫的是林黛玉經過梨香院墻角上,聽到賈府的十二個女孩在演習戲文,唱的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她聽了以后,不覺點頭稱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1]”
林妹妹這句話說得好,事實上曹雪芹先生借這句話表達了他對通俗文化的一種基本看法和態度。如果把它借用過來形容現在的一些人對流行歌詞的看法,大約也不十分錯。放眼當今流行音樂的歌詞創作,其中不乏優秀佳作,或記事抒情,或繪圖狀景,皆精致簡潔,足以傳神,成就當與白話詩歌相頡頏,殊未可知。而當今流行歌詞的創作者之中,方文山無疑是其中翹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一、方文山其人
在此先對方文山其人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方文山,1969年生,臺灣蓮花人。出身貧窮,即臺灣所謂“草根階層”。嘗為生計所迫,做管線工、外勞中介、送報員等。后以歌詞創作聞名,其歌詞創作天馬行空,恣肆,琢詞煉字,鬼斧神工,兼具中國古典與現代的雙重文字精神,尤以“中國風”系列膾炙人口。
方文山熱愛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民族的文化,他在一篇叫做《做有質感的民族》的文章里寫道:“我一直喜歡漢字,尤其是傳統的繁體字。[2]”他認為漢字的存在,對于人類社會文字多元化的貢獻,提供著無可撼動的如封建時期皇帝龍椅般的至尊地位。據說在東南亞地區的很多華人歌迷,是在聽了周杰倫的歌,看了方文山的歌詞之后,才“感覺漢語的韻律很美,才開始學習漢語的。[3]”方文山在創作歌詞之余,同時大量作詩,自名為“素顏韻腳詩”。所謂素顏,即是指一張素面朝天的純粹的漢字的臉,摒棄外來文字、阿拉伯數字等“化妝品”;所謂韻腳,即是指中國古典詩詞里的押韻。其“素顏韻腳詩”在實質上與他的歌詞創作基本相通,沒有太大的差別,故在本文中不加以區別。
二、方文山歌詞創作的藝術特色
(一)方文山歌詞創作除涉及愛情之外,還涉及戰爭、尚武、俠義、羈旅行愁等多方面內容,在題材上表露出了對古典詩詞的靠攏和繼承。
我國古代詩詞內容很廣泛。愛情自不必說,戰爭、尚武、俠義、羈旅行愁都是常見的表達內容,優秀作品比比皆是。早在《詩經》里面就已經出現大量以戰爭為主要描寫內容的作品,及至杜甫的《兵車行》和辛棄疾的《破陣子》更是膾炙人口的反映戰爭的佳作;李白包括《俠客行》和《扶風豪士歌》在內的一系列詩作是以反映俠義和尚武精神為主要創作目的;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和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等作品則是反映羈旅行愁的傳世之作。然而流行音樂自產生以來,就很難擺脫表現“愛情”的窠臼,從鄧麗君到張國榮,從周華健到張信哲,從劉德華到任賢齊等,他們的歌曲里面鮮有不是以愛情為主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心太軟》、《花心》、《過火》、《愛你一萬年》、《移情別戀》,信手拈來,不可勝數,或執著、或傷感、或迷惘、或痛恨,明白直露,淺薄寡味,大有齊梁宮體詩之余風。這些歌曲風行兩岸三地,一唱就是幾十年,靡靡之音左右著整個流行樂壇。正當人們膩味其中不能自省的時候,方文山的歌詞伴隨著周杰倫的歌曲幾乎是一夜之間革新了整個以愛情為主的流行音樂歌詞創作。方文山幾乎每一首詞都有每一首詞的內容,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意之所想,皆可入詞。其中有描寫戰爭的殘酷性充滿了反戰情緒的如《止戰之殤》,有旨在歌頌普通人對理想的執著和堅持的如《米蘭的小鐵匠》,有弘揚中華武術表達尚武精神的如《雙截棍》《龍拳》,還有表現游子心緒和羈旅行愁的如《娘子》等等,不一而足。方文山對傳統文學作品,尤其是唐詩宋詞的熱愛,使得他在創作流行歌詞的選材過程中,顯示出了與當代其它文人截然不同的審美眼光。雖然在方文山的歌詞里面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以描寫愛情為主,如《青花瓷》、《發如雪》、《七里香》等等,但是作者卻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描寫方法,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古典韻味。當然了,作者既然生活在現代社會,也少不了一些針砭時弊的作品,如在《本草綱目》里面作者就表示了對現在的一些崇洋媚外現象深刻批判:
如果華陀再世崇洋都被醫治
外邦來學漢字激發我民族意識
……
聽我說中藥苦抄襲應該更苦
快翻開本草綱目多看一些善本書
……
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們一定不能輸
讓我來調個偏方專治你媚外的內傷
已扎根千年的漢方有別人不知道的力量
縱然如此,他的歌詞創作的重心依然停留在對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繼承上.
(二)方文山在歌詞創作過程中,充分借鑒運用了許多傳統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法;并且十分注重琢詞煉字,善于在歌詞中引入古代詩詞中很多已經被定格為某一種古典韻味的意象,如芭蕉、月亮、琵琶等,使他的作品體現出了與中國古典詩詞一脈相承的風格與神韻。
1.藝術手法;
我國的古代作家的詩詞創作中,關于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不乏其例,并且產生了無數優秀的作品,令后世讀者反復回味,成為永恒的經典。許厚今先生在其《詩美鑒賞》中關于詩詞中比喻、通感都作了單章論述,其中對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以及蘇東坡的“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等修辭手法運用的典范篇章都做出了深刻分析,贊賞有加。同樣,方文山在創作歌詞的時候也盡可能多地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段,從而使他的創作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單調淺薄的境地。方文山歌詞最突出特點之一就在于修辭手法的廣泛應用,在他的歌詞中比喻、擬人、排比信手拈來,不可勝數,我們來看下面這幾組例子:
明喻: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青花瓷》
嘲笑我的傷心,像一口沒有水的枯井。《夜曲》
你那全然龍沒訊息,像往南方燕子斷翅。《火車叨位去》
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爺爺泡的茶》
那溫暖的陽光,像剛摘的新鮮草莓。《七里香》
青春是干凈的純白,像一遍綠地的窗外。《我的地盤》
屋檐如懸崖,風鈴如滄海。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經不起誰來拆。《千里之外》
暗喻:
院子落葉,跟我的思念厚厚一疊。《七里香》
思念的光透進窗,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牡丹江》
一盞離愁,孤燈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東風破》
借喻:
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發如雪》
擬人:
麥田彎腰低頭,在垂釣溫柔。《麥芽糖》
一盞離愁,孤燈佇立在窗口。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東風破》
我虔誠點的香,在祈禱著平安。《雙刀》
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菊花臺》
通感:
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菊花臺》
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千里之外》
小城里歲月流過去,清澈的勇氣。《霍元甲》
聽我說武功,無法高過寺院的鐘。《無雙》
小學籬芭旁的蒲公英,是記憶里有味道的風景。《蒲公英的約定》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青花瓷》
午夜在樹枝上詭異的很安靜。《夜曲》
大雨過后,一口好吃的嫩綠。《蝴蝶》[4]
排比:
屏風就該遮冰霜,屋檐就該擋月光,
江湖就該開扇窗,平劇就該耍花槍。《周大俠》
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還有蓮子;
黃藥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本草綱目》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方文山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確實有著很高的藝術技巧。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秘密”比作“繡花針落地”,把“厚厚一疊”的“思念”比作是“院子落葉”,形容“未來”是“薄如蟬翼”;甚至在他的筆下,“楓葉”能夠“將故事染色”,而“燭火”也會充滿同情心地“不忍苛責我”,等等。比喻精美別致,擬人耳目一新,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創造才能。而那一組組整齊優美的排比伸張有力,舉重若輕,則顯示了作者玩轉文字的嫻熟,靈活,自然。
由于方文山是在創作歌詞,所以他并不拘泥于古典詩詞中嚴格的格律規則,這樣恰好增加了自己靈動活潑的氣質。比如說作者雖然講究對仗,一般情況下卻并不“以詞害意”,像“飛天飛敦煌,北方北大荒”(《周大俠》)如此工整嚴格的對仗并不多見,大多情況下是像“芭蕉惹咒語,門環惹銅綠”(《青花瓷》)、“惡夜燃燭光,天破息戰亂”(《止戰之殤》)這樣半工不工的對偶。此外,方文山的詞基本上有韻,然而并不是為了押韻而押韻,他在切換韻腳上自由靈活,像《愛在西元前》里面是“an”韻一韻到底,而在《東風破》里則是“ou”“uo”兩韻交換,在《菊花臺》里是“ang”“an”互換,在《青花瓷》里是“ang”“an”“i”“u”多韻交換。
方文山在有些作品里,也體現出了對民歌創作的吸收和借鑒,比如《牡丹江》里有一段內容如下: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
小魚兒甭上船咱們不稀罕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
給爺爺下酒喝一碗家鄉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
小蝦米甭靠岸咱們沒空裝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
給姥姥熬湯喝一碗家鄉①
2.鍛字煉句;
方文山在這方面顯然深受中國古典詩詞的熏陶,他的歌詞里有一系列所謂的“中國風”。方文山在這些詞里充分顯示了他擅長用幾個字營造一個畫面或一個意境。注重煉詞琢句的特點,正合中國古典詩學所謂的“蘊藉”。關于“蘊藉”在文學理論里面的解釋為:“蘊”愿意是積聚、收藏,引申而為含義深奧;“藉”愿意是草墊,有依托之義,引申而為含蓄。[5]首先我們來看《東風破》里面的一句:
酒暖回憶思念瘦
方文山在這里用了“瘦”字來形容思念,新而妥,奇而確,精準傳神,韻味悠長。其實“瘦”字是一個中國古代詩人和詞人都非常喜歡用的一個字眼,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就喜歡用瘦字入詞,她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酒”(《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因為她分別在三首詞中大膽地用了三次“瘦”字而為人稱道,所以作者又被人稱為“李三瘦”②。此外,陸游有“春如舊,人空瘦”;馮小青有“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秦觀《水龍吟》中“天還知道,和天也瘦”;曹雪芹有“菱花鏡里形容瘦”;等等,不一而足。方文山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又向前有所發展,他用一瘦字來形容思念,收到了很強烈的藝術效果,令人嘆絕。我們再來看《青花瓷》里面的一句:
簾外芭蕉惹咒語
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這一句的字眼是“惹”字,“惹”字同樣在古代詩詞中常見。唐賈至《春思》里有“東風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周邦彥《六丑》有“長條故惹行客”;周密《眼兒媚》有“飛絲半濕惹歸云”;石延年《燕歸梁》有“芳草年年惹恨幽”,皆為傳世之作。方文山可謂深得其中三昧,在這里一連用了三個“惹”字,再配上簾外芭蕉、門環、銅綠、江南小鎮這幾個意象,為我們營造了一幅優美如畫、情景兼備的畫面。方文山此種類似的經典用字比比皆是,目不暇接。《東風破》里“時間怎么偷”的偷字,《菊花臺》里“夜未央”的央字,《青花瓷》里“暈開了結局”的暈字,等等,都是。
其實不僅在遣詞煉字上借鑒古人,方文山還善于不落痕跡地改造經典名句,從而化為己有。這種藝術手法在古代詩詞創作中也屬常見,甚至有時候由于作者改造比原作更勝一籌,讓讀者常常忘記了原來的出處。比如我國宋代著名詞人秦觀的一句名言“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就出自隋煬帝的“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隋煬帝的這首詩本來已經是寫得非常好了,但是由于秦觀的改造在藝術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而使讀者忽略了原來的出處。方文山在《發如雪》里面那一句“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之所以能讓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紅樓夢》第九十一回里面那句“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而《周大俠》里面那句“誰在水一方,我撐起一把紙傘回頭望”又讓我們不自覺地聯想到《詩經·蒹葭》里面那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原因即在于此。還有《娘子》里面那一句:“近鄉情怯的我,相思寄紅豆”明顯是將宋之問③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6]和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兩首詩化用到了一塊;而《青花瓷》里面的那句“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則很有柳三變“念去去,千里煙波”(《雨霖鈴》)的意境。方文山的引用和改造無疑是成功的,在藝術上為其作品增色不少,收到了很強烈的表達效果。
3.意象構造;
在方文山的“中國風”歌曲中,作者有時候會刻意在歌詞中引入古代詩詞中很多已經被定格為某一種古典韻味的意象,從而使歌詞具有一種傳統韻味和古典氣質。作者在創作《青花瓷》的那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時,作者可以寫成“等下雨”或者是等“等降雨”,似乎都行,但是作者沒有,而是煞費苦心地醞釀了一個“等煙雨”,唯一的原因就在于“煙雨”一詞所具有的獨特意境。因為“煙雨”一詞常常冠于“江南”之前,容易讓人聯想到纏綿悱惻凄美委婉的江南美景,而在這樣一首描寫愛情的歌詞里面引入,自然倍增其色。況且“煙雨”本身由于經常被詩人們引入,所以成為了一個特定的意象。比如歐陽修《圣無憂》里面的“煙雨濛濛如畫,輕風吹旋收”,《菩薩蠻》里面的“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以及瓊瑤的那句“多少樓臺煙雨中”都引入了這個意象。此外,方文山《東風破》“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一句引入了“琵琶”這個意象,《菊花臺》“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和《雙刀》“正上方的月亮,那顏色中國黃”都引入了“月亮”這個意象,而在“素顏韻腳詩”《潑墨山水》里面引入了“篆刻”“潑墨畫”等意象,而且都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增強了詩詞的韻味和古典美。
甚至有時候方文山的整首詞給人的感覺都像一幅國畫一樣,古色古香,達到了“味文山之詞,詞中有畫”的藝術效果,最典型的代表作即是《青花瓷》.這首詞整體上句式整飭嚴謹,節律優美統一,基本上押韻,再加上作者引入了“煙雨”“牡丹”“檀香”“宣紙”“仕女圖”“江南小鎮”“宋體”“隸書”“炊煙”“月色”等大量的古典意象,從而使這首詞具有了詩的美感,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再來看另外一首同樣十分優秀的作品《潑墨山水》[7]:
篆刻的城落款在梅雨時節
青石城外一路泥濘的山水一筆凌空揮毫的淚
你是我潑墨畫中留白的離別
卷軸上始終畫不出的那個誰
這首詩運用了參差不齊的長短句,靈動活潑,同樣引入了許多古典意象,名為“素顏韻腳詩”,反而使讀者獲得了一種詞的美感。廣義的詩本來就應該包括詞曲在內,這是并不矛盾的。
總之,方文山的“中國風”系列歌詞以及部分“素顏韻腳詩”明顯表現出了對中國傳統詩詞的繼承發展,體現著與之一脈相承的風格與神韻。
(三)方文山在繼承古典詩詞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方文山詞由“陌生化”效果而產生的“阻拒性”,以及方文山歌詞在融入了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后產生的“畫面感”和“電影感”。
1.方文山的詞給初讀者一種陌生感,正如他自己所言:“寫詩在某種程度上倒像是在悟禪,詩句悠游于花非花、霧非霧的曖昧地帶最是耐人尋味。[8]”其實在這里,方文山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了具有“阻拒性”和“陌生化”效果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就是要力避語言的自動化現象,作家們總是設法把普通語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對人具有阻拒性的語言。”這種文字“增加了讀者感知的難度,延長了感知時間,……它可以使你反復體味,從而增強了它的審美效果。[9]”方文山的詞之所以經得起我們反復品味的原因正是在此。下面我們就具體例子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再來看《東風破》這首詞的開頭那一句:
一盞離愁
孤燈佇立在窗口
和第二段開頭那一句: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這兩句其實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作者寫的是“一盞離愁”,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其實這里暗藏了兩個并行不悖的比喻,我們可以認為作者是把一盞離別之酒比作了是難以下咽的離愁,也可以認為作者是把深深的離別之愁比作了是一盞難以下咽的苦酒,不管怎樣理解我們都可以體會到作者旨在表達那種深深眷戀的依依惜別之情。而后面那一句“孤燈佇立在窗口”則明顯為一個擬人化說法,和前面那兩個比喻相得益彰,更加深化了主題。真可謂一字不刊,字字珠璣。第二段那句“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和這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里不須贅言。
我們再來看《千里之外》開頭那兩句是:
屋檐如懸崖
風鈴如滄海
這首詞劈頭上來就是這么兩句,一連用了兩個比喻,奇崛突兀,乍看好像很沒有理由,“屋檐”怎么會被比作是“懸崖”呢?“風鈴”又怎么會被比作是“滄海”呢?一頭霧水,茫然不知何解。細想則別有趣味,“懸崖”藏一“高”字,“滄海”藏一“遠”字,“高”和“遠”在這里其實都是一種心理距離,因為愛人馬上要遠行了,此去山水蒼茫,“天涯之外”“生死難猜”,自己每天站在屋檐里面向外眺望,如同站在高高的懸崖邊上一樣,只能望見煙霧迷茫,山長水遠;耳邊的風鈴聲此刻突然變得虛無縹緲,回蕩在我的心間,如同回蕩在廣闊的大海上面一樣。這兩句真正達到了所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10]”、“韻外之致,味外之旨[11]”,很好地詮釋了“千里之外”的主旨,令人稱絕。
此外,方文山深得詞類活用之三昧,且用得不著痕跡,請看下面句子中的劃線詞:
名詞動用: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青花瓷》
形詞動用:
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發如雪》
那飽滿的稻穗,幸福了這個季節。《七里香》
名詞形用:
被雨淋濕的的唐裝,那股嘆息很東方。《雙刀》
形詞名用:
花已向晚,飄落了燦爛。《菊花臺》
月光下一輪美滿。《牡丹江》
方文山的用詞有一種“反語法化”④的感覺,就像上面的那些句子中劃線詞的運用變化莫測,出人意表,卻引起了閱讀者在藝術上的共鳴,有著很鮮活的生命力。或許這些句子在常人看來幾乎是有語病的,甚至已經“激怒了一些固定看待文字工作的人們[12]”,我們的學生要是寫出這樣的句子,我們會逼著他去改正,去向所謂的語法靠攏。所謂的語法只不過是用來總結過去的,而不是用來約束未來的。事實上正是由于太過注重語法,才扼殺了孩子們的語言創造力,對我們的語言發展有害無利。
2.方文山的歌詞創作糅合了現代電影藝術,電影是一種剪接的藝術,他說:“我要求我的歌詞一定要有天馬行空的畫面感,歷史感,就像一部電影,畫面跳躍,節奏緊奏,這是我的風格。[13]”實際上方文山的詞真正達到了像他所說的那種效果。方文山的《上海一九四三》這首歌詞描寫的是一個回到老家、追憶過去的情節,然而方文山并沒有直接交待,他首先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組畫面:泛黃的春聯、寫著“滿”字的米缸、雕花的門窗、斑駁的磚墻,然后突然跳出了一個我的存在,通過“我對著黑白照片開始想像”把讀者拉入廣闊的回憶世界里面去。讀這首詞,竟如同跟著一架攝像機親自走過了這段路一樣。還有在《止戰之殤》中,作者安排了非常明顯的兩條大的線索,在這兩條線索的引導下把多幅畫面剪接而成,有著非常強的電影感、畫面感。其中一條線索是全村的人們在座位上靜靜地看臺上進行著的最后一場演出;另一條線索是家鄉即將被開過來的戰車包圍。兩條線索互相交錯,共同推進,創造出了很緊張的氛圍。作者在詞中描寫“一開始鏡頭就遮蔽了陽光”,仿佛是在片場看到一個導演正在拍一部以反映戰爭為主題的電影一樣,讀者可以明顯體會到電影藝術對方文山的歌詞創作的影響。
三、跋
方文山之詞,亦可謂詩;方文山之詩,亦可謂詞。詩詞本同源,然則或長于詩,或長于詞。偶有如蘇東坡者,兩者皆工,然其詩不可謂詞,其詞不可謂詩,詩詞于其筆下仍有二致,不可混同。而文山則兼得其妙,并悟其趣。詩詞于文山始合而為一,此即“文山體”與眾家之別。
方文山的貢獻還在于使整個流行歌詞的創作完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成功之處就在于拿到了一付“扎根千年的漢方”,在于他對傳統文化的無比熱愛。他的歌詞是在繼承并發展了中國古典詩詞精髓的基礎上,又融合了現代電影藝術而成的語言藝術——而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上,他甚至比絕大多數的現代詩人做得都要好,如其所言:“一直一來我就是一個民族意識很重的人,長期關注跟民族、傳統、文化相關聯的議題。當我的這種意識跟音樂相結合起來時,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所謂‘中國風’的歌詞。”[14]2008年下半年,湖北武漢某高中教師在語文考試中以方文山的《青花瓷》命題,引起爭議。之所以引起爭議,無非是因為這首詞是以流行歌詞的面貌而存在的,事實上大家并不是在討論這首詞到底寫得怎么樣,而是不斷地質問這首詞的身份出處。這說明這首詞的質量到底如何,許多人都是不敢妄下斷言的,或者說是不愿意虛心接受的。所以我認為方文山攤上周杰倫,既是他的幸運,又是他的不幸。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時代的發展使然。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現在是一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單純的文字表達已經不能刺激現代人的視聽追求,人們潛意識里追求各種各樣新奇的文化,于是落拓文人方文山正好搭上周杰倫這座時尚文化的豪華大巴,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然而這又是他的不幸,因為現在的一些“陽春白雪”的人們尚且不愿意接納這些快餐文化,方文山的詞既然和周杰倫的歌聯系到了一起,自然就被定義為通俗無聊的文字創作。對于這些爭議,在方文山自己大約是不以為然的。然而對整個漢語文字圈,卻是一個不得不引人發省的悲哀。因為平心而論,其詩詞創作的成就當不低于任何一位白話詩人。所以從這件事來看,絕大多數的讀者,仍舊是如林妹妹所言“只知聽歌,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
注釋:
①方文山并非僅為周杰倫一人作詞,《牡丹江》一詞即非為周杰倫所作,但其優秀作品多是在周杰倫專輯之中,故文中沒有加以說明,在此特別注明.
②關于李清照的“三瘦詞”,許厚今先生認為是“露濃花瘦”(《點絳唇》)、“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三首,可參考許厚今.詩美鑒賞[C].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135.
③關于《渡漢江》的作者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或以為是李頻,如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里就把這首詩歸入到李頻的作品里面,可參考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26.
④“反語法化”是我自己的對方文山歌詞中一些現象的解釋和命名.
參考文獻:
[1]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2006:234.
[2]方文山.做有質感的民族(下)[R].蘭州:讀者原創版3月刊,2008:55.
[3]今娛樂·聚焦.[N].鄭州:東方今報,2005:B03.
[4]方文山.關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204.
[5]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
[6]唐宋詩鑒賞辭典[M].武漢:崇文書局,2005:8.
[7][8]方文山.關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211,15.
[9]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9.
[10]司空圖.與極浦書·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01.
[11]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6.
[12]陳綺貞.一刻顛倒的行星世界·關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序言.
[13]今娛樂·聚焦.[N].鄭州:東方今報,2005:B03.
[14]方文山.做有質感的民族(上)[R].蘭州:讀者原創版2月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