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音樂欣賞教學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音樂欣賞課是學科牽涉面很廣、知識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在這門課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非常必要,其優勢在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并且交互性強,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制作和使用音樂欣賞多媒體課件必須遵循輔助性原則、視聽統一原則和適當信息原則。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傳統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戰。從上個世紀初的無聲電影、唱片應用于教育開始,現代教學媒體就成了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這種新奇的教學媒體承載了大量的視聽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使教學變得更為形象和生動。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在欣賞視聽資料的過程中真實地感受教學內容,而不需要教師用如何形象的語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種程度上它會有限制學生想象力的可能。傳統教師的知識壟斷被網上無限資源打破,傳統教材及其靜態、單向的灌輸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聯和互動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轉。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音樂教育者對信息技術的創造性開發和利用是積極的。音樂教室的數字化進程迅速,電腦音樂工作站、多媒體和大屏幕顯示、遠程學習、便攜式音樂系統、互動式個體化音樂學習軟件、在線的互動音樂創作、演奏和學習等技術正在普及。信息技術開始實現以往因技術限制難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將對現有的教育產生全方位的沖擊,一次圍繞信息技術而展開的教育改革悄然興起。
一、在音樂欣賞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必要性、現實性
音樂欣賞課程是學科牽涉面很廣、知識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音樂欣賞課的講授方式,往往牽涉到多種學科內容(如各類音樂表現方式、樂器和人聲的分類、東西方音樂史、各類音樂體裁等等),但因課時的限制而無法深入講解。因此,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經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非凡是偏遠地區的學生,由于以前對音樂作品接觸較少,欣賞作品時的茫然感更甚。再則,現階段的音樂欣賞授課過于陳舊,相當多的院校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依然延用古老、傳統的教學模式摘要:一個教師面對眾多學生,一只粉筆一張嘴,一臺錄音機幾盤磁帶或CD,教師講,學生聽,沒有交流的課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帶不起激情的漣漪。
而要解決這些新問題,傳統的授課方式和相對較少的課時是遠遠不夠的。現代多媒體技術為開展高質量的音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以幻燈、VCD、DVD、電腦、校園網絡、寬帶網、視頻等現代化視聽工具組成的音樂欣賞多媒體課件,能夠使音樂欣賞課程通過綜合性大學校園網,創設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相結合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為大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個聲情同步、聲形并茂、時空統一的多媒體音樂世界。通過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多種信息呈現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學等形式,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理解音樂,啟迪學生去想象音樂和創造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喜好,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建構起以“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能在音樂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充分發展他們的藝術創造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對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必要性,現實性,我們熟悉到摘要:
第一,從信息論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觸覺信道帶寬為1,聽覺為100,視覺為10000,所以要交換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視覺信息。它的實施是實現音樂欣賞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方向。信息時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體教學為其本質標志,它綜合體現了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因此,實施多媒體技術教學是優化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促進音樂欣賞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功能,擴大對音樂欣賞知識的傳輸量,增大音樂欣賞教學容量和密度,可用聲、光、形、色多種信號使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現。
第二,多媒體設備的高度的可變性,可控性的特征,可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開發大腦的熟悉功能,發展形象和抽象思維的能力。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現出來。發展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學是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現代化、深化音樂教育改革的緊迫任務。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育為廣大音樂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向廣大音樂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緊學習現代化教育理論、把握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方法,就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人們常說計算機是進入21世紀的通行證,把握網絡知識,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紀的免簽證,“控制和把握網絡的人,將是人類未來命運的主宰”,網絡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網絡將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音樂教師假如沒有學會在網絡海洋中沖浪,那么他們將會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沉沒。
第三,信息時代的知識結構不再是單純的線性聯接,而是呈綜合網狀性。未來的教育將是,無“網”而不勝。普通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也如此,隨著青年學生的品位和對音樂欣賞文化的需求質量越來越高,他們決不會再僅僅滿足于老套的、陳舊的音樂欣賞教學內容和手段,他們期望通過對音樂欣賞的參和而獲得健康、積極的審美心理,塑造個性。因此,他們需要多種音樂欣賞和其它學科交叉而獲得的知識,聽音樂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音樂欣賞文化現象了,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音樂作品的社會性、文化性、歷史性等,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音樂欣賞文化有重新的熟悉,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他們參和到音樂欣賞實踐中。
二、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并使這些信息建立起邏輯連接,以表達更豐富、更復雜的思想或方法,這些教學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功能于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的多媒體音樂欣賞課教學課件運用動態展示,情景創設,啟發剖析等手段,并將文本、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素材進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觀、聲像結合的融洽、構圖布局的和諧等,充分體現交互性。它還可以非凡設置音樂欣賞知識,幫助一部分學生把握音樂基礎知識,使其增加欣賞音樂作品的深度,從而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于摘要:
1、增加音樂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課件在應用時形象逼真,臨場感強,使得傳統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技法得以簡化,也使得音樂作品更加完美,更動聽。它可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化的音樂語言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愉快,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多媒體課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樂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鮮活的動畫和逼真的情景,激發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給學生介紹西洋樂器分類這課時,每個學校既沒有那么多的樂器展示給學生看,教師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樂器,要上好這一內容,想讓學生感受多種樂器的音色,還要欣賞這些樂器的演奏片段,假如制作了相關課件,這個課件中不僅有各種樂器的外形資料還有音色資料,以及由它們演奏的名曲片斷,學生可以任意選擇想看的樂器、想聽的樂曲,一節課結束后,學生不僅可以熟悉所有的西洋樂器,而且“巴松、豎琴、樂器皇后、樂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樂器還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極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
目前我國各類學校的音樂類書籍、音像資料非常匱乏,但是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彌補了這一缺陷,通過互聯網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個聞名音樂家、聞名的音樂作品的相關資料,還可以聆聽欣賞或下載各種各樣音樂欣賞課程內容,使得音樂欣賞課多媒體課件完全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網上流行的MP3音樂是一種經過壓縮的音頻作品,音源豐富,來源廣泛,既可以從共享免費資源網絡上下載,也可以從世界各大網站或專業音樂教育網絡上有償獲取最新資訊,學生可根據需要下載或在線欣賞,擴展和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另外,校區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辦學后所面臨的一大現實,而利用網絡平臺,增加了音樂欣賞的渠道,不僅能夠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利用校園網自學音樂欣賞課程,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方便,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體網絡教學交互性強
作為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系統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觀性和應用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音樂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在音樂教育中已經展現出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多媒體網絡實現學生和學生的交互,可以達到協同學習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學生和老師的交互則表現在由教師在網上親自輔導,既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又體現出一種教學的極大靈活性。
4、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
1)多媒體音樂欣賞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這種模式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真正體現了信息化時代的特征。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角色,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信息的導航者,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指導學生正確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組織和指揮學生學習,協調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和教學活動的主動參和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知識水平、喜好以及自學能力的強弱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通過自己的熟悉將所學的信息重新編排,變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檢索、學習、構思將有關音樂信息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音樂欣賞觀點。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提供的明顯優于教師的豐富信息資源進行自學,實現“學會學習”的目的①。
2)多媒體音樂欣賞課教學能完善教學手段
傳統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工具主要是傳統樂器和模擬音像設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花大量時間來連接和切換設備,復雜的機械在操作嚴重干擾正常的教學進程。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經常需要對音樂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復聆聽分析,而傳統音像設備只有常用選曲功能,教師不能進行現場改編,同時尋找播放起速度慢,定點不精確。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電腦上隨意設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從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時間段開始,使作品的每一個音樂元素能細膩、逼真地表現,提高效果。
三、音樂欣賞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則
1、輔助性原則
多媒體課間教學不能以多媒體簡單的代替教師的傳授,仍然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功能,同時突出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我們應該將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點睛之筆,這樣才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音樂課堂的授課效果。課件制作應制作得簡潔美觀,操作簡單可行,內容選擇得當,點到為止,電腦多用于解決一些語言無法說清的新問題即可。不能把音樂欣賞課上成美術欣賞課,課件制作的畫面不宜過于繁多,實際操作不宜過于復雜,不能因為課件的使用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心靈心得。
2、視聽統一原則
課件制作中采用聲畫結合和動畫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視聽統一原則,看到的畫面和聽到的音樂要協調統一,這樣才能通過調動欣賞者的感受來實現教學目標,而不扼殺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也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張揚學生的個性。音樂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喜好和積極性,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過課件過于具體地表述音樂一切內容,這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情感想象和藝術聯想②。
3、適當信息原則
適度信息原則是指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件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矯枉過正了。因為在短時間內接收超量信息,會使學生大腦處于停滯狀態,結果是變傳統的“人灌”變為“機灌”,不但不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也要適度,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來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和此同時,一定要注重把時間和空間留一些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索,還可以讓他們去交流,讓他們去提問③。
總之,音樂欣賞課程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音樂審美綜合素質,無論是傳統的大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還是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指導的創新教學模式,都應當以培養大學生的音樂修養和人文精神為前提,都應做到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功能為宗旨。要達到和實現這樣的目標,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因此需要更多人的不斷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摘要:
①參見吳蕓、王紅主著《基于資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探索——〈外國音樂欣賞〉網絡課程的學和教》,載于《電化教育探究》,2002年第3期,第52頁。
②參見陳景來著《以人為本優化音樂教學——淺論音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載于《中國音樂教育》,2005年第1期,第27頁。
③參見李秀英、孫琦著《淺論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原則》,載于《赤峰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48-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