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字音樂技術改革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本文從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學目前狀況、數字音樂技術在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功能、數字音樂技術課程設置、數字音樂技術教材的編寫和數字音樂技術發展趨向等方面,探索數字音樂技術對傳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影響以及如何確定培養適應當代音樂發展趨向的音樂教育人才的方向新問題。
數字音樂技術是時代的產物,更是社會的需求。數字音樂教學手段及其輔助教學手段已經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功能,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及其和音樂越來越密切的結合,數字音樂技術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音樂教學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育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數字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視唱、練耳、節奏及和聲練習,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種音樂風格流派的寫作方法和音樂史等內容。這種直觀、準確、有效的練習方式可使聲音、圖像、文字、樂譜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還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世界各信息網絡獲得更大范圍內的知識信息,從而極大地開闊受教育者的眼界,為學生全面地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一、數字化環境下的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目前狀況分析
數字化教學系統是現代化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實時、高效地采集、加工處理和播放圖、文、聲、像信息,能夠充分發揮人和設備的潛力和整體效能,達到教學信息資源和設備資源共享的目的。在數字化環境下,高校音樂教學的不適應新問題突出摘要:
1.舊的音樂教育觀念嚴重滯后于數字音樂技術的發展目前狀況。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尚處于較為封閉和傳統的音樂教育觀念之中。電腦科技和音樂教育的結合還處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數字音樂技術的不成熟及其和音樂教育結合的不充分,使數字音樂技術只能把握在極少數專業從事音樂創作的人士手中,人們認為數字音樂屬于文化市場范疇,純屬娛樂性、商業性的,無學術價值。利用數字音樂技術和音樂教育結合而改革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愿望。因而各學校在經費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養方面多表現得極為不積極,使得數字音樂技術一直不能在音樂教育改革方面發揮其巨大的功能。但在這期間,數字音樂技術在社會中卻蓬勃發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對音樂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1世紀的今天,由于社會市場的需求、時代的進步以及電腦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音樂技術已達到高度成熟時期,高等藝術院校也在教育觀念上逐步地認清新時代的音樂人才培養方向,數字音樂技術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地運用于現代音樂教育中,為傳統音樂教育的改革發揮著巨大的功能。
2.音樂教師電腦應用技術的不足和教育觀念的落后。遠不能達到國家教育部一再提出“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培養現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觀念的落后和電腦技術的缺乏,業已成熟的數字音樂技術還不能廣泛地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藝術院校在音樂教育教師中懂得計算機知識的只占40%,懂得數字音樂技術的占20%以下,離實際教學需求相差甚遠。因此,傳統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緩慢,先進的數字音樂技術仍然得不到在音樂教育改革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3.高等音樂教育的目前狀況滯后于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求。電腦時代的今天,計算機的普及已經達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學也都開設電腦課程。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中小學音樂課逐步地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用現代音樂教育手段(數字音樂技術的運用、電子課件制作等)成為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許多中小學設有多媒體電腦音樂教學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師資的缺乏成為加快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的障礙。
4.數字音樂技術的專業教育滯后和社會需求。從模擬時代到今天的數字時代,從唱機時代到數字音樂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使音樂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相互滲透形成了不可逆轉之勢。音像出版業、影視業、娛樂業、文化企事業單位、教學單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門等對擅長數字音樂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目前國內的數字音樂領在層次、規模、教學體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實際應用數字音樂技術的教學單位僅有不到40%。這不僅和目前的國際水平相差甚遠,也達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極其對音樂教育、創作、制作、表演和傳播領域的影響日益深遠,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數字音樂人才,已成為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的共識。
二、數字音樂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1.實現了聲樂教學直觀化。聲樂教學不同于音樂學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并正使它逐步變為現實。傳統的聲樂教學,幾乎全憑經驗和感覺,教和學雙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老師要求學生某字或某段聲音要“圓一點”“亮一點”,聲音位置要“高一點”“低一點”等,這往往要在課堂上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再者,傳統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參照物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瞬間產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擬又輕易造成學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創造能力。而現在,一臺普通的多媒體電腦再加上一塊數字音頻卡(或能錄音的聲卡)及音頻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直觀化了,這就是在聲樂教學中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得見。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聲音為參照,切實感受聲樂學習中的點滴,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
2.有效地拓展了聲樂教學的新領域。把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運用于聲樂教學,不但可使聲樂教學直觀化,而且還可以拓展聲樂教學。數字化教學使聲樂課堂教學在課外得以延續傳統的聲樂課堂教學不具備延續性,在上課結束后,學生只能憑記憶去練習,很輕易丟失上課時正確的感覺。假如把上課的錄音復制給學生,就可賦予課堂教學以延續性,學生在課后也可按自己在課堂上良好的聲音狀態去練習,以自身為參照,對比清楚,可進一步加強和鞏固良好的歌唱狀態。
3.將風格音樂引入了聲樂教學之中。傳統的聲樂課,都是以鋼琴伴奏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隨時適應學生的主觀處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鋼琴自身的音準新問題以及隨時可變的“跟節奏”方式無法給學生以準確的節奏感及風格感練習。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則可預先做好歌曲的樂隊伴奏,強調風格和節奏,使學生能夠樹立較強的節奏觀念和風格觀念,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和對歌曲的表達能力。不僅如此,數碼音樂教學方式還可將多聲音樂教育引入聲樂小課課堂,使學生在學習演唱的同時,還能接受多聲演唱練習。
4.為聲樂大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傳統的聲樂教學多數是一對一,要占用很多的時間。近年來隨著各校的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有的學校開始實行2~3人同時上課的辦法授課,以緩解師資壓力,但這樣一來,教學時間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大大縮短,教師的授課內容也難免壓縮,從而引起教學質量的下降。而數字化教學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數人同時接受某一個課題的教育,如聲樂作品的處理、演唱表演等;聲樂大課對于高師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為多看、多聽、多練提供了條件。
三、數字音樂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建議
(一)數字音樂課程及其課時設置規劃
數字音樂課程不同和其他專業課程,根據其特征應分為理論大課和實踐小課,二者結合設置。理論大課以集體授課、改題的方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進行技法理論講解,屬于啟發性、引導性和示范性的授課方式。實踐小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學生上機實踐操作,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創造性。理論大課和實踐小課相比,后者更為重要,因此,數字音樂又屬于應用性學科。
1.辦學模式。數字音樂應設置為階梯式的兩步周期課,為完成教學計劃和保證教學質量,總課時為300節,即240節+60節(實驗課),每周課時節為2+2或1+3(視具體情況而定)。
2.課程內容設置。課程內容的設置應立足實際、按社會需求設置課程內容。根據培養實用性、復合型人才的教學目的,課程內容應著重強調實用性。
3.教學實驗課程。數字音樂技術屬于應用性學科,這一特征決定了增設實驗基地或實驗室、布置實驗課程成為課程布置的必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該課程的關鍵。
(二)數字音樂教材的編寫
1.教材的完整性、系統性。編寫教材時應先注重數字音樂學科的完整性、系統性,雖然各單科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但他們共存在數字音樂學科中運行。如摘要:數字音樂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編輯、合成的音樂稱之為數字音樂。他包含內容有MIDI、音頻、錄音、音響、音像和電子音樂課件等單科技能的運用,同時又分為前期制作和后期編輯等等,教材的編寫應盡量完整、系統。
2.教材的實用性和實時操作步驟的循序漸進。編寫教材時應根據我國音樂教育特征及社會的具體需求,從實際出發,強調實用性,按照實時操作步驟,循序漸進地排列章節。
3.教材的精煉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教材和課堂的密切聯系。編寫教材時在文、圖表達準確的基礎上應是“寧少勿多、寧簡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圖形要表達準確。要有個性、特征和創意,教材要給課堂授課留余一定的空間,以便于啟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和教師即興的教學靈感。
4.教材的動和靜。編寫教材時在章節和版面上應采用動和靜相結合。這符合哲學中矛盾的對立和統一。要使讀者在學習中引發聯想和再生思維,既適應課堂教學也適用于課外自修。
總之,“普及提高我國全民音樂素質,開拓、進取、振興、發展中國音樂教育”是我們利用數字音樂技術深化音樂教育改革的目標。新時代對當代音樂教育者提出了挑戰,新技術、新課題期待著我們去研發。我們有理由堅信,數字音樂技術一定會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將在深化音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樂素質中發揮更大的功能。
參考文獻摘要:
[1《電腦音樂課教學改革和探究》陳啟云,四川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2《電腦網絡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趙易山、付妮,中心音樂學院作曲系。
[3《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樂學院。
[4《計算機音樂制作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莊曜,南京藝術學院。
[5《樂音軟件的教學應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探索》徐梅林、李幼如,華東師大。
[6《音樂理論課程多媒體網絡資源體系》林冬蔚,中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