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歌唱嗓音機理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歌唱機理噪音保護
[論文摘要]如何保護嗓子,歌唱的機理是怎樣的,這是所有噪音職業工作者尤其是廣大專業和業余聲樂、戲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要保護好嗓子,首先必須對人體發聲器官的解剖構造、發聲生理有所了解。
發聲系統的器官可分為四個部分:1、動力部分即呼吸器官,包括肺、氣管、胸廓、橫膈、腹肌等;2、聲源部分即振動器官,包括喉部聲帶:3、聲腔部分即共鳴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鼻咽腔等;4、語音部分即吐字器官,包括唇、齒、牙、舌、喉。
人類發聲生理的全過程是由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它發出發聲運動信息,通過運動神經輸出,到達各部發聲器官。首先是呼吸器官,在呼吸肌的作用下,使肺、胸廓擴大與收縮,產生發聲動力的氣息。這氣息通過由喉肌作用閉合的聲門;引起聲帶振動,產生喉頭原音,聲音經過喉腔、咽腔、口腔的過濾、共鳴的擴大,再經吐字器官舌、齒、唇、牙、喉的作用,最后形成帶有語音性的人聲。還需要進行反饋過程,即首先由聽覺器官的耳朵,接受自己發出的聲音,由聽神經將音感信息輸入大腦;同時發聲器官本身的感覺,如呼氣用力的強弱,聲帶閉合張力的大小,以及咽腔、口腔和舌、齒、唇的運動正確與否,由這些發聲器官的肌肉、關節所產生的運動本體感覺信息,通過感覺神經同時輸入大腦。經過大腦分析綜合,將信息加工處理后,及時做出正確的發聲指令,再由運動神經將信息傳輸給發聲器官,使它發出正確的、合乎要求的聲音。如此反復不已。這就是人類發聲的自動控制和反饋的全部程序。
人人都會說話。人人都能歌唱,但要做到高度藝術性、技巧性的歌唱,則不是一般人都能達到的。必須經過長期學習、反復訓練,才能在大腦建立歌唱運動的動力定型,即建立歌唱藝術運動的程序——信息的存儲,指令的傳輸及發聲的反饋系統。這樣才能達到日臻完善的演唱技巧。
嗓音嘶啞的原因很多,對于嗓音職業工作者來說,常常由錯誤的發聲方法濫用嗓音和全身狀況不良所引起,但是這三者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然而錯誤的發聲方法常常是嗓音嘶啞的主要原因。現將如何保護嗓子,從以下三方面加以介紹。
首先必須不斷地提高發聲技巧,糾正錯誤的或不甚完善的唱法。屬于唱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一些。
1、呼吸運動失去平衡: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呼吸器官是發聲運動的動力部分,歌唱的呼吸簡單地說是以胸腹式呼吸為主,在呼吸肌群使胸廓保持半吸氣狀態下,由腹肌控制著腹壓的變化,使橫膈因歌唱氣息的需要上下運動來變換胸腔的壓力,控制著氣息的流量和壓強。不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使呼與吸兩組肌群的機能失去平衡,歌唱時氣息失去控制,致使呼氣的力度與聲帶閉合的張力之間失去協調,因而不是“氣沖”就是“漏氣”,以致引起喉頭出現“擠”、“卡”現象,使聲帶經常受到強烈氣流的沖擊,造成聲帶粘膜充血、喉肌疲勞等,因而喪失了正常發聲的能力。
2、調節聲帶發聲的肌肉失去平衡:控制聲帶張力的肌肉分為甲杓肌組和環甲肌組。發“胸聲”時,聲帶做整體振動,主導肌肉是甲杓肌。發“頭聲”時,聲帶做邊緣振動,主導肌肉是環甲肌。發聲時由低到高,由“胸聲”到“頭聲”,是由這兩肌組機能互相協調變換的。其機能的獲得是聲樂藝術家長期進行刻苦鍛煉的結果。但是發聲方法不良的人,往往不能掌握或掌握不好這種技巧,常常單用一種形式演唱,如僅用“胸聲”發聲,當唱到高音時,仍是聲帶做整體振動,結果唱到一定的音高時即出現發聲困難,如果勉強唱高音,則勢必使用強烈呼氣,縮緊喉腔,結果聲帶會充血、水腫,甚至發生甲杓肌無力癥。相反,不用“胸聲”而長期應用頭聲歌唱,必使環甲肌運動過度,出現喉肌運動動力平衡失調,初起尚能唱高音,低音則表現空洞無力,最后高音也將出現障礙。3、調節共鳴的方法失當:歌唱時喉頭發出的喉頭原音,經過喉腔、咽腔和口腔。這些聲腔是隨著發聲的需要,調節著腔體的形狀、大小、長短,產生適宜的過濾、共鳴和擴大。如將這些可變共鳴腔調節得太寬太短,會失去與聲帶共同協調阻抗聲音的作用,因而增加聲帶的負擔。聲帶由于受到強烈呼氣的沖擊,會失去正常的能力心必將可變共鳴腔調得太細太小,使聲腔阻抗系數加大,則發聲難以得到最大的共鳴效果,發出的音量必定很小,使人感到喉音很重。同時又因為發聲效率較差的關系,發聲時喉部各肌肉勢必加倍努力,結果喉肌易于疲勞,久之即可發生咽喉部的慢性炎癥。
其次是合理使用嗓子,防止濫用嗓音:
1、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學習原則。每個人嗓子條件不同,身體健康狀態不同,歌唱技巧水平不同:所以,學習歌唱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好高騖遠,急于求成。學生在中聲區未能正確運用及掌握時,不要過早擴大音域。尤其是過多地猛練高音,過度演唱力所不及的歌曲。過大地大音量,這些都容易發生運動過度性喉病。
2、要正確地鑒定聲部:聲部和發聲器官的條件必須相應的協調,聲部確定錯了是引起聲樂學生壞嗓子的常見原因之一。聲部的確定,不能憑個人主觀愿望。尤其對難以確定的學生,應作多方面的研究,與有經驗的聲樂教師和喉科專業醫生共同商討,必要時,甚至可以試行訓練。從中觀察,以求得正確的判斷。
3、使用嗓子要注意勞逸結合,不可過度使用,就是演唱方法比較好的演員,過度使用嗓音,亦可產生聲帶充血、水腫、肥厚等。初學歌唱的人,每日練聲1-2小時左右,一次不超過20分鐘。有經驗的演員,一天的練習也不要超過3小時,每練唱半小時,應休息10-15分鐘。
再者,歌唱是全身心的勞動,是高度藝術性、技巧性運動,所以必須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1、要根據個人身體條件,做一定體育運動,以提高身體素質,精神旺盛,心情舒暢。睡眠時間要充足,這樣演唱時才能精力充沛,聲情并茂。同時注意寒暖,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時,要及時治療和聲休。注意飲食,少用刺激性食物,尤其在暑熱天氣演出時,慎用冷飲,以免招致突然音啞。
2,要戒煙戒酒,因煙酒不僅影響全身,而且可以直接危害發聲器官。吸煙的人常有咽干、痰稠、干咳等自覺癥狀,是煙中的有害物質刺激上呼吸道的結果。長期吸煙者能導致聲帶發生息肉樣變,致使嗓音失去光彩以致嘶啞。飲酒,尤其是飲烈性酒,可以刺激咽部和喉部人口及杓區的粘膜,使之充血、水腫,影響發聲。
3、演員用藥應有所選擇,因為有些藥物可使嗓音發生異常變化,影響正常的發聲功能。如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苯海拉明類藥物,服用后會出現咽干、嗜睡性副作用,治胃腸病的解痙藥物,如顛茄用后能使咽喉正常的粘液腺分泌減少,產生咽干舌燥,嗓音失去光澤,所以這些藥物在演出前勿用。
4、女演員行經期聲帶的反應因人而異,有的人可以出現聲帶水腫、充血和聲門閉合不全等,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減少演唱甚或完全聲休。婦女妊娠6個月后應停止演唱。產后由于腹肌、膈肌松弛,呼吸肌控制的能力減弱,所以不要過早地恢復演出,要經過一定的腹肌訓練和發聲訓練后,才能恢復演唱。否則,常易發生喉病。
5、應科學地對待少年的變聲期。變聲期在戲劇界稱之為“倒倉”,它是兒童到了青春期,由于內分泌腺的作用,全身發育長大,這時喉頭聲帶長大變長,嗓音相應發生了突變。在此時期應適當聲休,節制用聲,如過度用聲會影響喉部正常發育,致使喉部發育異常或出現變聲性發聲功能障礙。
最后還應加強歌喉保健的醫學監督,有條件的文藝單位,應設專職喉科醫生,負責噪音治療和醫務監督,定期地對每個演員做發聲器官的保健檢查,制定必要的嗓音保健制度。每個演員也要珍惜自己的嗓子,主動與醫生合作,這樣才能早期發現喉病,及時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