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翻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英語作品典故作為了解英語語系國家民族文化與民俗風情有其特殊意義,如何將其翻譯成符合中國讀者口味并保持原滋原味當地風情特色漢語值得思考。首先分析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來源,其次詳細說明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翻譯方法、探討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技巧,最后以短語典故翻譯為例,結合上述方法技詳細闡述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如何翻譯,期望為今后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相關翻譯作參考。
【關鍵詞】英語文學;翻譯;典故;技巧
近年來,經濟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外國事物。最明顯體現在英語方面,國家英語人才標準更傾向于實用。英語翻譯特別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是實用英語具體體現,需要對英語的深刻理解,其翻譯具有一定難度。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翻譯是重難點,原因有二:一是語言差異,英語作為外來語言有其自身特點,作為非英語國家人士有時對英語典故理解有誤差,造成翻譯文化偏差;二是英語典故來源廣泛,需要豐富的語言經驗與閱歷,否則就會造成不理解導致翻譯失敗或是直接翻譯錯誤。
一、英語文學作品典故來源
古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化發源地及文化發展基礎。希臘文明古國中許多神話故事承載著民主思想,傳遞著那個時期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活氣息、精神面貌,關系其整個文化命脈。欣賞古希臘神話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到其詼諧幽默與悲壯凄涼之處,同時感受其特有生活氣息、社會文化。古希臘神話是英語文學典故重要來源。宗教在西方國家占有重要地位,是其生活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變遷,宗教文化成為藝術創作重要源泉,尤其是基督教的《圣經》,其典故逐漸被引用到文化藝術中。歐洲文藝復興使整個歐洲思想得到解放,同時涌現出大批經典文學作品,深入人心,得到大眾廣泛認可,許多典故被引入文學作品中。寓言故事也是英語文學作品典故主要來源。寓言故事簡短精悍,寓意深刻,傳遞不一樣人生感悟及社會生存道理,起到意外文學效果。尤其是歐洲《伊索寓言》被引用次數最多,《農夫與蛇》經典語句“Nurseaviperinone’sbosom”(把蛇放在懷里)被英語文學作品廣泛引用。除此之外,歷史故事也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翻譯時需了解其實在意義推敲表達含義。
二、英語文學典故翻譯考慮因素
(一)文化背景差異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軌跡,因為處于不同地理環境,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形成不一樣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風土熱情,這就是影響異國相互溝通理解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非英語語系國家和英語語系國家更是如此,這就是文化差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英國是英語的起源,歷史上英國曾大量擴充殖民地,間接對英語文化起到了傳播作用,也正因為這樣為今后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奠定基礎。那么在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時就需要考慮其來源國家文化背景,才能夠找到最貼近中國語言對其進行藝術與生活融合的完美翻譯。
(二)英漢典故對應情況
俗話說人有國界而文化無國界,文化作為國家無形資產,除了國家對其賦予的某種職能以外,在某種意義上講,它的確沒有國家民族限制。因為人們體驗的是其中的意境,而這種意境是不會因為不同語言阻隔就被破壞的,所以說外國經歷過的文化變革,有時在本國一樣能夠找到相同影子,這對于我們理解所翻譯文學作品中的典故非常有利,促使翻譯過程中更快理解其中的含義與意境,達到更深層次理解與完美翻譯。
(三)文章整體性
英語文學尤其自身的寫作特點,一般都具有畫龍點睛之筆,不是在文章最前面,就是在最后面,如果掌握好整個文章的紋路命脈,就能把握文章整體大意,對文章翻譯非常有利。翻譯人員翻譯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文學作品中典故所在位置,進而推斷出其大致含義,結合文章意境,完美結合靈活翻譯,盡量還原文章最想表達之意。
三、典故翻譯技巧
(一)直譯法
直譯法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翻譯,不需變通但也不是直白翻譯,也要講究潤色,不能身影死板,那樣就會失去文學意味。注意遵循文學作品本身風格及保持文學作品原創性。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夠讓讀者直觀了解與感受文學作品中典故內涵,體驗原汁原味英語文學。
(二)意譯法
意譯法意思是以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基礎,以一種與我國文化較為接近的手法對其進行翻譯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原因是直譯法會破壞典故意境而這個英語文學作品典故又找不到合適的與之對應的中國典故,只能在保持意境不變前提下翻譯。
(三)套譯法
套譯法就是將中國傳統典故運用到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中,因為如果執意,就會破壞其中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感情。如“Birdofafeatureflockstogether”這句話直接翻譯就是鳥類在一起聚集功能,這樣看了之后完全沒有文學感覺,很直觀的感覺就是翻譯錯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考慮與之相近的中國文學故事,用中國老百姓容易接受理解的語言翻譯,更為形象生動。
(四)增譯法
增譯法就是在充分理解文學作品典故含義基礎上,加入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與品讀思想,在直譯基礎上添加相關文學修飾,促進讀者正確理解典故所要表達情感,更能使讀者感受深層次的民族文化氣息。
四、短語典故翻譯舉例
在英語文學作品典故中幾個詞語可能就隱含一個小故事,如果不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背景,根本翻譯不出究竟是什么意思,翻譯會嚴重受阻。以上已經詳細闡述了英語作品中典故翻譯方法,下面舉個例子詳細體驗一下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翻譯技巧。以“handwritingonthewall”、“meetoneawaterloo”為例,“meetoneawaterloo”這個詞直譯成中文就是“遇上某人的滑鐵盧”,但就字面意思根本不能理解這說的是什么,這時就要考慮是否涉及到否個典故,事實上該典故源自拿破侖,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侖的命運與戰爭息息相關,他的成功在于戰爭,而他的失敗同樣由戰爭決定,比利時布魯塞爾滑鐵盧是拿破侖一生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在這個小鎮上,多國聯軍混戰中以失敗告終,最后淪落被放逐,這幾個詞就關系到這樣一個故事。因此在翻譯時應翻譯為“大敗北或慘敗”。“handwritingonthewall”典故出自《圣經》,故事說的是在古巴比倫國王伯撒沙王位登基大典宴會上,突然空中出現一只手并在墻上寫下MENE,TEKEL,PERES三個大字,預言家說其意思是國家將忘,國王將死。不久之后,寓言實現了,巴比倫真的滅亡了。這個典故所表達的不好事情即將發生,在翻譯時需將其翻譯成成語“不祥之兆”。這樣翻譯更符合我國讀者閱讀習慣,從而加深讀者對相關文學作品的理解。
結束語
我們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典故時需注意把握:一,把握典故寓意,避免望文生義;二,保持英語典故翻譯原滋原味,不將本國民族特色專有名詞用來翻譯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詞匯;三,符合大眾口味,不論如何翻譯都必須保證翻譯作品有市場價值,這就要求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過程中保持大眾化與口語化,不要讓讀書者看不懂究竟什么意思。不被讀者接受的文學作品也就失去了文化傳播意味。總之,翻譯過程中應特別關注典故翻譯的可讀性問題,翻譯者在對要翻譯文學作品典故充分查資料了解之后,確定自己弄明白其原著所要表達的意境之后再結合中國語言特點進行翻譯,運用漢語將典故中所要表達的寓意與道理還原出來。英語文學中典故翻譯要達到“信、達、雅”,其中“信”比較容易做到。要想做到“達”和’雅”必須豐富各方面知識與素養,否則翻譯無法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冰琴.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11):155-157.
[2]王鑫彪.淺談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J].鴨綠江,2014,(2):32-34.
作者:申小婧 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