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效果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在精彩紛呈、多姿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課堂教學有效性尤顯重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關鍵是平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情,給學生以語言實踐,突出課堂高效。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新思想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對應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課堂教學的“低效”導致學生能力沒有得到發展、自信心降低、焦慮感增強、學習動機淡化等負面影響。“低效課堂”還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操練情景性差,語言活動脫離了真實的情景,學生被動吸收,缺乏實踐機會,知識無法內化、技能無從提高。結合平時教學、教研實際,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突出語言實踐,彰顯課堂精講
教師的課堂講述一定要做到精準,集時間優勢重點突破課堂中要求必須突破的疑點、難點、要點和考點。這無疑有賴于教師本人課前的精心準備,包括對需要評講題目的反復構思和有效篩選。同時,教師在課時內能否實現精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課堂回歸到以生為本。我們的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愿意聽教師的。為此,教師首先要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
從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構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課堂。因而我們不能把課堂教學視作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想方設法讓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變得“鮮活”起來。教師要樹立英語教學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學生的生活,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在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激發學生樂學興趣,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新性。
2.教學進度服從教學效果,課堂注重學有所獲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抱怨:課文內容太多,課堂教學時間不足。很多老師覺得如果不進行逐詞解釋,總是不放心,怕考試考到,學生不知道。長期這種教育使學生喪失了思考和交際的能力。實際上老師應該改變觀念,相信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討論等活動中不斷提高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樣,讓孩子在做中學。
教學進度和學習效果不完全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要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英語教師還需自覺處理好授課進度和學生實際學習收獲之間的關系。我認為進度服從效果,看重學習所獲。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其水平的提高終究離不開學習者本人的反復領悟。教師的教永遠是有限的,學生自覺主動的學才是無限的。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教師應真正在乎的不是你如何教了多少,而是應該密切關注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關注學生是如何進行思考和學習。共同堅持知識過手落實和知識在學生身上的內化,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教學效果才能經得檢驗。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會用教材來進行教學,做好對教材以及教學資源的整合。因此,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嘗試新思想、新方法,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超級秘書網
3.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加強教學經驗總結
一個教師成長過程一定是經驗加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為、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審視和分析。教師通過對自己課堂教學“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讓自己品嘗到教學成功的希望,同時又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糾正、補救、調節教學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應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教師擁有的不再是只有“一桶水”,而應該是“自來水”,還必須是高質量的水,還必須教會讓學生自己取水。
參考文獻
[1]胡春洞、張思中,《中小學外語教學法》,1996年;
[2]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年;
[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