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醫學生藝術活動中演唱表演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國家在高素質復合型醫學人才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醫學高職教育旨在培養具備扎實醫學職業技能同時兼具人文修養和高尚情操、正確價值觀的醫學職業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強化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時注重藝術課程開展,以豐富的藝術活動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修養。本文以高職醫學生的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培養為目標,在闡述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培養在高職醫學生教育中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高職醫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演唱表演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高職;醫學生;藝術活動;演唱表演;培養
高職醫學生作為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來源,奮戰在臨床一線,需要與患者直接交流接觸。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溝通技巧,提升未來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水準和人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代醫學技術不斷發展,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直接溝通將不斷減少,需要確保交流溝通的高效與和諧。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培養可對道德修養有輔助功能,音樂藝術能夠培養高職醫學生的仁愛之心。為幫助高職醫學生獲得更好的藝術熏陶,在藝術活動中體會到藝術魅力,在演唱表演中獲得自信心和積極心態,采用科學有效的演唱表演培養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演唱表演學習和提升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培養在高職醫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職醫學生是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組成部分,一方面,他們有著心理發展的共性,另一方面,因職業的特殊性,醫學生往往在理想與現實、交際與孤立、勇敢與退縮等心理狀態下徘徊,受到的現實困境壓力較大,長期以往容易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高職院校的醫學生更需要藝術教育的潤化,擺脫心靈的桎梏,勇敢地面對職業與生活[1]。然而許多醫學院校的學生疲于專業課程學習,沒有足夠時間與精力學習與專業無關的藝術。醫學院校在音樂藝術教育方面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不能創造很好的演唱表演機會,這就導致了醫學生演唱表演整體素質,尤其是藝術素養較差,不利于未來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高職醫學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歷史使命,不僅需要過硬的醫學專業知識,同時需要良好的人文藝術素養。因此,將音樂藝術教育活動引入醫學院校在高職醫學生教育中有著相當的重要性。
(一)音樂藝術教育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音樂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讓人獲得情操的陶冶,還能在性格和品味上獲得很好的培養和提升,更有助于促進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讓人獲得文化素養和審美觀念的同步發展,對于生活和工作均有很大的幫助。對于高職醫學生來說,要想成為優秀的職業醫學人才,除了打好專業基礎,掌握過硬的醫學技術外,還應做好心理內涵建設,培養創新創造能力,具備同理心,能夠關愛患者,以較高的人文素質保障職業道路發展[2]。音樂藝術教育便能很好地滿足相應需求,讓學生感受、欣賞進而表達、創造美,以音樂和演唱為工具彰顯審美品味、突出個人價值。
(二)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幫助培養醫學人才職業道德
高職醫學人才教育的關鍵在于職業道德教育,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擁有良好的從業道德和人文關懷精神,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從醫者角度出發關愛患者,以極大的熱忱減輕患者痛苦,獲得身體恢復。尤其當高職醫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需要在臨床一線跟患者接觸,在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大環境下,以高超的醫學技術和良好的從業道德為基礎,能夠很好地應對臨床疑難雜癥,為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康健貢獻最大力量[3]。音樂藝術能夠很好地幫助實現高職醫學生道德修養的形成,通過美好價值的影響讓學生獲得仁愛之心,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在職場當中規范自身的言行,確保行為符合道德規范。為此,高職院校通過音樂藝術培養這一文化基石實現醫德和醫術的有效結合,讓醫學生向著德藝雙馨的合格醫生發展。
(三)音樂藝術人文素質幫助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在社會大環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密切,人際交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人際交往能力體現在對組織內外關系的有效調節和處理,能夠很好地實現信息溝通,更好地化解交流中存在的矛盾,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對于醫生來說,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意味著可很好地處理醫院內部的信息交流,有效地處理醫患之間的問題,消除醫患矛盾,實現醫患的和諧交往[4]。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便明確指出,要讓醫學生具備更強的職業道德意識,能夠以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處理職業問題。音樂藝術教育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可實現醫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上的強化,在人文關懷精神上也得以提升,能夠尊重他人、尊重自我。
二、高職醫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演唱表演的培養方式
(一)加強訓練打好聲樂演唱基礎
為優化高職醫學生音樂藝術教育,更好地實現醫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演唱表演能力的培養,應當首先做好聲樂演唱基礎能力訓練,打好演唱表演的重要基礎。演唱表演需要一定的天賦和興趣,同時需要科學的訓練方法加以強化。音樂藝術需要學生在學習實踐當中逐漸體會、感悟和理解,逐漸找到藝術感覺并找到符合自身特點、屬于自身個性的道路。在培養當中,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練習正確發聲,正確運用嗓子和氣息、力度,在音色變化上基于歌曲進行適當調整,在咬字和行腔上符合歌曲特色[5]。在聲區過渡上能夠保持通暢,符合生理特征和發聲原理。另一方面很好地實現歌唱共鳴,在胸腔、口腔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之間很好地貫通,獲得良好的發聲演唱基礎。
(二)培養豐富情感與藝術感受能力
在實現發聲能力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很好地處理演唱表演的情感,實現聲情并茂。聲音技巧是歌曲的外衣,飽滿的情感則是歌曲的內核,要獲得很好的演唱表演效果就需要在扎實的聲樂技巧之上融合飽滿的情感。運用聲音實現傳情,再利用情感來帶動發聲,達到演唱表演的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多多強化情感和藝術感知能力訓練,讓學生對歌曲作品的認知從聲入情,真正融會貫通。教師可首先讓學生欣賞音樂作品,體會其中的情感和內涵,再經由討論分析強化學習理解。以《鴻雁》一曲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再共同探討其中的內涵,即蒙古民族對于家鄉自然風景和動植物的熱愛,對家鄉風土人情的飽滿深情。學生對于歌曲的認知更為深刻,在表演中的展現就更為恰當,更能讓聽眾獲得藝術享受。
(三)學習感受歌曲風格及內涵
演唱表演的重要方面之一還在于對歌曲風格的有效把握,對歌曲內涵的淋漓展現。中外演唱表演的曲目有著當地民族文化的特點,體現著特殊地理環境下生長出的獨特生命力。意大利歌曲多熱情洋溢,在聲音的表達上更為宏亮和磅礴,聲音往往以噴薄形態呈現,效果驚人;日本歌曲則在日本文化的襯底之下具有細膩和傷感的特點,這就需要在表演當中注意情感的細節,以情動人;我國新疆民族歌曲多歡快、悠揚,體現當地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陜北則多粗曠豪邁,要求演唱表演時聲音與肢體結合,呈現粗礪和豪放的性格狀態[6]。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品風格完成演唱表演,很好地呈現作品內涵,就能達到很好的表演效果。
三、結語
音樂教育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特有的,它能夠對高職醫學生的發展產生顯著作用,是一種對學生一生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文化藝術。通過音樂教育能夠調節情緒、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并完善品格,幫助實現醫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最終實現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為今后的職業道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葛慧慧.音樂藝術對高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利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4):162-163.
[2]郭云楠.淺析高職高專學生的演唱表演實踐[J].戲劇之家,2017(14):76.
[3]王銘澤,周亞夫.校園藝術實踐活動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影響[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6):474-476.
[4]劉欣.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情感調控的重要性探討[J].黃河之聲,2016(22):10-11.
[5]孫榮利,孟令軍.合唱藝術對于醫學院校學生的意義探微[J].藝術教育,2016(9):78-79.
[6]許瀟尹.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模式探究[J].藝術教育,2016(6):86-87.
作者:趙春曉 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