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普輔導員講解藝術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利用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為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服務。”科技館作為向公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陣地之一,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承擔著向社會公眾傳播人類科學知識、促進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發展加深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提高公眾掌握現代科技運用的能力等重要職責。在公眾參觀科技館的過程中,離不開科技館科普輔導員的答疑解惑,因此,科普輔導員可算是除展品以外,科技館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的又一重要部分,成為了科技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科技館輔導員的講解作用,充分展現陳列展品豐富的知識內涵,使公眾在參觀的過程中,將直觀視覺上獲得的初步認識上升到對展品主題思想的正確理解,激發人們探究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科技館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何為“科技館講解”?
“講解”一詞在《辭海》中的釋義為“說明,解釋,解說”。可是如果僅僅拘泥于字面意義,顯然已不能滿足當今受眾的參觀需求,尤其是作為推廣全民科普陣地的科技館。隋家忠教授在《科技館專業人員培訓教程》中也對講解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講解是以科技館展品為依據,由科技輔導員對講解詞進行提煉、選擇,運用語言藝術、講解技能和真摯的感情,直接向觀眾有針對性地傳播知識和信息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科技館輔導員與其他展館類講解員最大的不同在于,通過講解詞將原來生澀難懂的科學原理借助展廳展品的展現,使參觀者通過“看”(觀看展品的動態演示)、“聽”(聆聽科技館輔導員原理講解)、“做”(實際操作展品)三位一體地了解科學原理。
二、何為“講解藝術”?
誠然,公眾到科技館了解科技知識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但這并不是說公眾不需要科技館輔導員的講解,他們不接受的,其實是那些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地“背講解稿”,如果能夠將科技館的講解提升為一種“藝術”,使參觀者得到美的熏陶,那么將會更進一步地提升科技館科普服務的水平
三、如何使講解成為一種藝術?
(一)夯實專業知識,拓展講解知識面
成功的講解不僅能夠準確地闡釋展品所蘊含的科學原理,而且還是展品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因此,科普輔導員除了要能夠準確地掌握科學原理外,還應該對展品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如這些科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這樣,不僅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而且可以使參觀者可以通過生活實例進一步了解科學原理。
(二)提高講解技藝,形成講解個性化
有的科普輔導員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科普輔導員在在展品前講解,但是參觀者卻越跟越少的尷尬場面。難道是因為科普輔導員不夠認真么?顯然不是,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講解和輔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科技館科普輔導員用聲音和語言傳達和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科普輔導員與參觀者之間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講”與“聽”的關系,而是一種很微妙的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要想達到良好的講解效果,實現科普輔導員和參觀者之間的良好互動,科普輔導員必須從語言、肢體行為、受眾心理等方面下功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語言表達準確清楚。
講解工作對科技館科普輔導員的一項基本要求就是要語言表達準確。科普輔導員要在對展品原理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進行文字的組織加工,并用普通話準確地表述出來,有時為了更加有利于科普輔導員的表達,還需要準確滴處理輕聲、重音、節奏、停頓等語音規律。
2)肢體動作標準到位。
肢體語言雖然是形體動作,但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卻能讓科技館科普輔導員的表達更加錦上添花,需要注意的是,科普輔導員的每一個動作一定是有所指向的,也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性,如果是毫無意義的手舞足蹈,動作失去了目標和方向,反而會讓參觀者失去了興趣,這樣也不能達到很好的參觀體驗。
3)明確受眾定位。
由于科技館對外開放,前來參觀的市民并不局限于某一領域,他們年齡各異、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對展品的原理在理解程度上也是不同的。因此,針對不同的參觀群體的心理特征和參觀訴求,就不能采用千篇一律地“背”解說稿的方式,而要進行一些準確的受眾定位,比如針對兒童,可以引導他們觀察展品展示出來的現象;針對老年人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引導他們理解現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只有明確定位了參觀者,了解了他們的參觀訴求,知道他們感興趣的是什么,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也才能達到很好的講解效果。
(三)明確角色定位,發揮講解新功能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總是認為科技館科普輔導員的講解工作只需要做到熟悉解說詞,掌握展品的正確操作就行了,“講解”沒有什么學問。但是,每一位科普輔導員在接觸了講解工作之后,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講解真的太累了!”這里的“累”,并不僅僅知識帶領公眾參觀時的辛苦,更多的是因為咋講解的過程中,科普輔導員還需要扮演多重角色。
1)科普工作者。
這是科技館科普輔導員最大的身份特色,這一職業角色就決定了科普輔導員在講解時必須嚴格遵循科學準確的原則,同時要按住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切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讓科學走出神圣的殿堂,使其成為公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教育工作者。
科技館科普輔導員是一種特殊的“教師”身份,它要求科技館科普輔導員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復雜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形象生動,以激發參觀者探索研究的興趣。
3)研究者。
科技館科普輔導員不僅要研究“物”(展品的科學原理),同時還要研究“人”(參觀者)。而針對參觀者的研究,要著重放在對參觀者的心理特征、行為訴求等方面。“參觀者已有的知識結構如何?”、“參觀者究竟想要知道什么?”、“參觀者還需要了解哪些信息?”等等,這些都是科普輔導員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科普輔導員唯有不斷研究、認真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解水平,達到良好的講解效果。最終形成自己的講解風格,使參觀者獲得一種愉悅的神秘體驗。
作者:羅琴 單位:貴州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