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情藝對戲曲伴奏綜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千古梨園,百年菊壇,生旦凈丑,唱做念打,絲竹管弦,天幕山川,統而言之,“情”而已。戲曲抒情以唱為主。演員演唱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由內而外,唱出真情,渲染深情,以情動人,沁人心脾,給觀眾以審美愉悅。戲曲伴奏伴唱做念打,掌控全劇節奏和氣氛,但主要是伴唱。唱是抒情的極致,故伴奏的真諦,伴的是情感,奏的是詩意。伴奏的最大藝術價值,是像演員的演唱一樣,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情藝合一,托腔保調,配合演唱,抒發角色情感,渲染舞臺詩意。
這就要求伴奏者不僅要吃透唱腔音樂,而且要深刻理解劇本,深切感受人物,在把握人物基本性格特征、情感脈絡、命運軌跡的基礎上,深入體驗每段唱詞或唱腔的情感色彩、情感深度,把握預期的觀眾反應。如此,方能在伴奏時,將自己深切的情感體驗,全身心地融入演奏之中,與演員的激情演唱和諧共鳴,進而合力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優秀的抒情散文是字里行間常帶感情,上乘的戲曲表演是唱做念舞渾身有情,那么優秀的戲曲伴奏呢?應該是吹拉彈唱情意悠揚。但這樣說顯得籠統。語言從來就是“言不盡意”的,沒有語言的器樂更是難以言說,至于感情這東西,誠如《牡丹亭》所言:“三分春色描來易,一段傷心畫出難。”“世間唯有情難訴。”盡管如此,音樂或情感還是可以言表的。對于無形的情感,或某些微妙的事物,一般人通常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但詩人就不同了。王國維說,“惟大詩人”,能將其“鐫諸不朽之文字”。的確如此。為了充分說明戲曲伴奏情藝合一的境界,最好還是去感悟一下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是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千古名詩,同時也是一部最好的器樂演奏啟示錄,很值得搞器樂的人反復玩味,深切感悟。
這段詩章,畫龍點睛地刻畫出琵琶女演奏過程中的神態、心態、形態,所奏樂曲的音色、音質、旋律,表現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得心應手的技藝境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琵琶女情藝合一的演奏境界。從“未成曲調先有情”,到演奏過程中“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直至曲終“四弦一聲如裂帛”,“唯見江心秋月白”,在在表現出琵琶女藝高情深、情藝合一的演奏境界。
戲曲伴奏達到情藝合一,是為了烘托演員抒發的角色情感,渲染全劇的詩情畫意,是為表演服務,為觀眾服務。這是我們通常對伴奏的定位。還應該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人的伴奏藝術家,他在服務過程中,應該享受到個人藝術勞動的創造性審美愉悅。何以能得到這種愉悅呢?那就要達到琵琶女那種情藝合一的演奏境界。在這種境界里,伴奏者物我兩忘,心手雙暢,在文武場做逍遙游,飄飄欲仙也。
作者:孫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