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秦腔樂隊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秦腔樂隊中,二胡是一個獨樹一幟的伴奏樂器,它屬三大件包腔樂器之一。從大型的管弦混合樂隊編制,到小型樂隊組合,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之一。從最早的“坐攤子”戲曲開始,到今天搬上舞臺的大型戲曲樂隊,二胡一直居于主奏之下、副樂之上的位置。它與主奏樂器板胡,可說是骨肉關系。如果一段旋律的演奏,只有板胡而沒有二胡,那么它好像只有骨,沒有肉,只有剛,沒有柔,只有枝,沒有葉,只有山,沒有水。當然,其他樂器也不同程度地起著豐滿主奏樂器的作用。
在一段旋律或者一段唱腔的演奏過程中,如果二胡與板胡缺少情同手足式的演奏配合,板胡奏下滑音,二胡奏平直音,板胡用長弓,二胡用分弓,二者不能融為一體,那么這一段音樂,是不可能感人的,也更難使全劇的曲式結構千變萬化,唱腔旋律優美動人。
二胡在“包腔”的演奏,首先要熟悉唱腔、唱詞及劇情,要區分人物的個性,如為“花臉”伴奏時,必須多用有力的持重弓,要表現出“花臉”鏗鏘有力、翼馬秋風的個性。在為“旦角”伴奏時。要多用連弓、長弓,表現出“旦角”多情善感、桃花夜雨式的細膩風格。在為“丑角”伴奏時,要多用短弓,多用上滑、下滑及回轉滑音,盡量表現“丑角”滑稽動人的個性。同時“包腔”二胡還必須熟悉主奏板胡的演奏風格及個性,盡量與主奏板胡保持既對立又統一的演奏關系。例如,板胡運用“壓揉”時,二胡則以滾揉出現;板胡用滾揉時,二胡則以壓揉出現。在高音區,板胡的音量不夠時,二胡需及時彌補,在低音區,板胡的音色不夠圓潤時,二胡需用流暢清新的滾揉補充渲染。當主奏板胡用激情的滑揉,高頻率的快弓演奏時,二胡也需用均勻的揉弦及快弓做連續的配合。總之,板胡與二胡錯落有致、此起彼伏的默契配合,是要經過長期的合作磨煉才能達到的。
在伴奏中,包腔二胡還必須注意弓法的運用。常用的曲牌都有最基本的弓法,這些弓法的形成是老藝人們長期總結來的,如果我們把弓法顛倒,那么地道的風味就會偏離,音樂的情緒就會發生變化。所以說,什么樣的弓法產生什么樣的情緒,最質樸的弓法,反映著最質樸的旋律。這即是功法的重要性。
二胡除“包腔”外,有時也用于獨奏。例如:《屠夫狀元》中的一段唱腔:
-5.252-16552-6.76542-5——略
這段唱腔旋律是以二胡獨奏完成的,它取材于民間曲牌,完美地表現了劇中人黨風英此時的情感。其后在板胡和唱腔同時出現時,二胡則輕描淡寫突出板胡與唱腔的表現,達到了均衡完美的效果。
表現比較激情的唱腔時。二胡同板胡需同時運用壓揉,例如:《留下真情》中的一段唱腔:
232-71111-1.1124-7.777-77776-略
這段唱腔要求二胡與板胡的壓揉幅度要保持一致,音樂感覺要準確,這樣才能表現出主人公劉姐沉重、悲痛的情緒。
包腔二胡在與唱腔和主奏板胡的結合過程中,切忌喧賓奪主,音量不可超過主奏板胡及唱腔,在輔助主奏板胡的基礎上,幫助演員完成每一句唱腔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及所塑造的形象。這就要求演奏員不僅要熟悉劇情,熟悉唱腔,還必須有深厚的基本功,并且能把各種技法巧妙地運用到與唱腔的結合中,這樣伴奏與演唱,才能達到珠圓玉潤、聲聲動人的藝術效果。
另外,演奏者還必須有地域生活的基礎。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只有認真體會、品味秦腔,才能演奏好秦腔。八百里秦川,地域廣大,同是秦腔,也有東路、西路、中路之分,另外還有眉戶、碗碗腔、同州梆子等小劇種,演奏者只有細細區分,精心琢磨,才能真正掌握各劇種的不同風格。不同的唱腔有著不同的感覺,傳統的、現代的。但都沒有離開秦人幾千年所傳承的秦風、秦韻。所以演奏者要想演奏出地道的秦聲秦韻,就要首先了解這方水土的人文風格、思想情感。此外演奏者還要有較深的文化涵養,同時在思想上、精神上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情中,使所演奏的每一個音符都能與整個劇情相融洽,這樣演奏出的音樂才能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如果秦腔演奏者缺乏情感的觸動、全身心的投入,即使運用最佳的技巧,也難免流于形式,所演奏的旋律是不會感人的。藝術是人類心靈的聲音,是人類真善美的流露,演奏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打動觀眾的心,給人以較高的藝術享受。
總之,二胡在秦腔樂隊中起著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既要突出“個性”,又要服從“共性”。只有投入到意境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方能錦上添花,有效地為劇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