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從異化看西方文學類書名漢譯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書名是讀者了解書籍最直接的方式。受文化差異的影響,中西方文學類書名有著各自不同的表達特點。中文文學類書名多使用四字詞語且注重意象;英文文學類書名常使用人名,且大多直白易懂。基于以上特點,對于較為復雜的文學類書名翻譯,譯者可以采用歸化策略,而對于較為簡單的文學類書名翻譯,譯者可采用異化策略。
[關鍵詞]文化差異;書名特點;異化;歸化;書名翻譯
好的書名譯文不僅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讀者注意力,從而增加銷量,還可以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搭建起讀者與書籍之間的橋梁(蘆蓉等,2019),因此,書名翻譯格外重要。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是意譯和直譯的延伸,但并非等同于意譯和直譯(金瑞等,2019;辛楠等,2019)。鑒于中西方文學類作品書名特點和差異,譯者在書名翻譯中有必要在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中做出恰當選擇,以發揮作品名稱的作用以及準確傳遞作品內容。
1中英文書名的特點
由于中西方文化習俗和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中英文的用詞、造句和表達習慣也存在各種不同之處。這種差異也體現在中英文文學類書籍名稱之中。
1.1中文書名的特點
中文文學類書名不僅體現了中文的韻律節奏,而且富于意象和象征性,由此讀者可以品味漢語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美妙以及豐富寓意(蔡媛媛,2020)。首先,受到《詩經》等文學作品的影響,中文行文多用四字詞語。漢語四字詞語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中國文學作品廣泛使用富有哲理的四字詞語來增強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居景雨等,2020),如《豐乳肥臀》《世說新語》《四世同堂》等。其次,中文注重使用意象。中文古詩詞就善于運用意象含蓄地表達各種情感和思想(李佳慧等,2020)。古代詩人常常喜歡將思想感情寄托在各種事物之中,從而使情感表達更加委婉,給詩詞增添朦朧感,讓文學作品更加耐人尋味(張瑞等,2020;祝一舒,2018)。例如,很多詩詞都是通過“月亮”這一意象表達思鄉之情。中文文學類書名也十分注重意象的使用,常利用某種事物來傳達主題,如錢鐘書的小說《圍城》。“圍城”的字面意思是“被包圍起來的城堡”,而作者是將“婚姻”比喻為“圍城”。
1.2英文書名的特點
不同的民族在思維、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英語文化的思維方式是直線式的,而漢語文化的思維方式則是螺旋式的。換言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先主后次,先概括后細節(章璐等,2019),這一點在語言表達上則表現為:英美國家的人們往往說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種直截了當的思維方式也體現在了書名之中。英文書名比起中文書名更加干脆利落、簡單易懂,沒有太多的意象烘托。如TheOldManandtheSea,TheAdventuresofRobinsonCrusoe,UncleTom’sCabin等。此外,西方許多文學作品都是直接以主人公的姓名來命名的,如Othello,AnnaKarenina,JaneEyre等。
2異化與歸化在書名漢譯中的應用
2.1英文書名的異化翻譯
異化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向原文作者靠攏,保留源語言的文字風格,讓讀者通過閱讀上下文去自行克服文化障礙,感受他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祝一舒,2018;祝一舒,2020)。從英文書名的漢譯角度來說,異化會使得該書名的譯文更加符合英文書名的特點,對于想要感受他國文化的中國讀者來說比較有吸引力,但同時也會讓一部分中國讀者產生生疏感(洪伊鑫等,2019;吉馨等,2018)。2.1.1音譯法。當源語詞匯在譯入語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匯時,譯者常使用音譯法。很多英文書籍以人名作為書名,對于這種情況,譯者就可以使用音譯法進行翻譯。例1:JaneEyre譯文:《簡·愛》例1這本書直接將女主人公的姓名JaneEyre作為書名,符合英文書名的特點。譯者采取了異化策略,選擇以人名作為書名,使用音譯法將JaneEyre譯為與之發音相似的中文“簡·愛”。直接以主人公的姓名作為書名雖不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要求,但保留了西方文化特色,可以讓讀者感受文化差異,有利于文化傳播。2.1.2直譯法。直譯法可以保留原文的風格特點(周方琴等,2019),雖然譯文有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障礙,但可以讓讀者感受他國文化特色。例2:TheOldManandtheSea譯文:《老人與海》例2英文書名為TheOldManandtheSea,平鋪直敘,沒有使用任何意象,直接開門見山地告訴讀者這本書描寫的是老人和海的故事。這是典型的英文書名。譯者采取異化策略下的直譯法,直接按字面意思將其譯成《老人與海》,既保留英文書名簡單易懂的特點,又讓中國讀者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異化翻譯后的書名簡單易懂,不會給讀者造成過多的理解障礙。
2.2英文書名的歸化翻譯
歸化要求譯者在翻譯時,盡量向譯文讀者靠攏,使語言更加貼合目的語的行文習慣,為讀者掃清閱讀障礙,讓讀者產生親切感(張思等,2019;陳心妍等,2019)。從英文書名的漢譯角度來說,歸化更符合中國讀者的需要,能夠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感,而且也有利于增加書籍的銷量。但是由于歸化要求譯者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閱讀習慣,為讀者消除文化障礙,這可能會削減原文所蘊含的文化色彩和地域特色,甚至會阻礙文化的傳播。因此,對于那些采用直譯法會導致表達復雜煩瑣或容易造成誤解的書名,譯者可采用歸化策略。2.2.1意譯法。意譯法可以進一步分為釋義法和套譯法。釋義法多用于漢譯英之中,而英文書名的漢譯則常用套譯法。套譯法是指譯者在目的語中尋找到與原文意思相近的慣用語,直接引用目的語的慣用語對原文進行翻譯,讓譯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吸引讀者注意力(金瑞等,2019;周潤秋,2018)例3:All’sWellThatEndsWell譯文:《終成眷屬》“All’sWellThatEndsWell”直譯出來是“一切都好,結局就好”。譯者若是采取異化策略,保留原文的形式,直接將字面意思作為書名,會使譯名顯得十分煩瑣,而且沒有突出該作品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婚姻愛情的。而“終成眷屬”是一個常用的中文成語,不僅與該英文書名意思相近,且又貼合文章主題,因此譯者采用套譯法將該書名譯為《終成眷屬》,可以迅速吸引漢語讀者的注意力。2.2.2仿譯法。仿譯法是指譯者不拘泥于原文的語意或句式結構,對原文進行適當的刪減或補充,譯出原文的主旨或主要思想,使得譯文符合目的語讀者的表達習慣,減少讀者的閱讀障礙。仿譯法常常被譯者運用于英文書名的漢譯之中,譯者可以刪減英文書名中的煩瑣表達或增添符合中文表達習慣的字、詞,力求以簡短干練的語言升華主題。例4:WaterlooBridge譯文:《魂斷藍橋》“WaterlooBridge”原意為“滑鐵盧橋”。譯者如果采用異化策略,不顧及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將該書名直譯為“滑鐵盧橋”,不免會使人聯想到拿破侖的滑鐵盧之戰,容易造成誤解。此外,譯者如果將“滑鐵盧橋”作為愛情小說的書名,難免會顯得過于呆板,不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需求(張楊等,2020)。“藍橋”來源于中國傳說,傳說中一位癡情男子與心愛的女子約好在藍橋下相見,可女子遲遲未來,男子不愿離去,最后大水漲潮,男子不幸溺亡在藍橋之下。譯者在此處采取仿譯法,增補“魂斷”二字,又用上“藍橋”的典故,使得該譯文符合該小說的主旨。這樣的譯名能夠增加書名的美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
2.3英文書名的歸化與異化融合翻譯
在書名翻譯中,譯者也可以選擇將異化和歸化融合起來使用,既保留部分原文的形式,又添加符合中國文化的詞語,讓書名更加出彩。例5:FarFromtheMaddingCrowd譯文:《遠離塵囂》例5書名可直譯為“遠離瘋狂的人群”。譯者如果以此作為漢譯書名,會讓譯名顯得直白而又煩瑣,不符合中文文學類書名的特點。而譯者若采取歸化策略,將其意譯為“與世無爭”,又與原英語書名的意義相去甚遠。因此,此處譯者應該將歸化和異化相融合,將farfrom直譯為“遠離”,將maddingcrowd意譯為“塵囂”,既保留了原文的表達特點和內容,又契合中文書名多四字詞、注重意象等特點,更能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周依鷺等,2020)。
3結語
“歸化為主”或“異化為主”的思想一直在翻譯界中廣泛盛行;對于歸化和異化的重要性的排序,翻譯學界也一直爭論不休。就文學類書名的漢譯而言,歸化和異化的選擇應視書名的表達特點而定。如果書名簡單易懂,或以人名作為書名,譯者應采取異化的策略,因為這樣既不會給讀者造成過多的閱讀障礙,又可以保留原書名的特點,讓讀者感受異域文化的魅力。而對于表達比較復雜煩瑣或容易造成誤解的書名,譯者采用歸化策略能為讀者掃清文化障礙,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文學類書名的翻譯實踐中,歸化和異化策略各有利弊;譯者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選擇,或將兩者融合起來使用,而不能一味地選擇歸化或異化。
作者:李思敏 祁文慧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