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對高校舞蹈教學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育環境要求各高校積極響應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號召,在提高文化專業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舞蹈教學作為藝術美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自多媒體技術深入高校舞蹈教學模式以來,憑借其特有的教育價值,彌補了傳統舞蹈教育模式的不足,對高校舞蹈教學起到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校舞蹈教學;促進作用
在信息時代環境影響下,多媒體技術已深深植入我國教育領域,這促使我國教育教學模式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斷革新,以增強我國教育教學模式的時代性與先進性。而在教育環境的影響下,各高校積極響應國家培養綜合型人才號召,開拓專業領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既是對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有力沖擊,又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學的先進性、實效性、趣味性,實現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各高校的舞蹈教學模式應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改善傳統教育模式、優化教育資源、提高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水平,以適應信息時代下教育領域的變革與發展。
一、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價值分析
多媒體技術是在信息時代環境中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通過對文本、圖像、視頻等內容的處理傳遞信息的技術,它的出現一方面擴展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另一方面改變了人們獲取、傳遞、接收信息的方式,高度契合信息時代為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改變。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各高校大多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的方法達到培養人才的目標,教學課程缺乏趣味性和實效性,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恰好彌補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不足,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涵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自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舞蹈教學以來,為其教學模式提供了具有先進性、多樣性、實效性、趣味性的信息技術支持,如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教學情境、調節課堂氣氛、觀賞舞蹈影片等。傳統的舞蹈教學活動往往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這種言傳身教的模式使學生無法深刻體會舞蹈動作的靈魂與內涵,從而突顯出了傳統舞蹈教育教學模式的弊端。但多媒體技術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起到了有效引導學生深入舞蹈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一系列積極作用。首先,當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舞蹈形態學、中國舞蹈史、舞蹈編導理論等一系列舞蹈理論課程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課件資料,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配以相關的音頻影像還可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蒙古舞《鴻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與蒙古舞和蒙古民俗相關的圖像影音資料,將這些資料融入教學活動中,展現出蒙古草原天高地闊、一碧萬頃的美景,并引導學生深入該舞蹈的情境中,了解蒙古民俗風貌和蒙古舞的靈魂與內涵,從而在表演中引起觀眾共鳴。其次,多媒體技術在舞蹈編導、舞蹈基本功訓練等專業課程的應用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以錄音、人工敲打為主的伴奏模式,使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節奏性、針對性強的音樂,另一方面為舞蹈編導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資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觀賞舞蹈影片,如將印度舞貫穿全片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以夢想為主線的《歌舞青春》和充滿了激情與斗志的《舞出我人生》等,在觀賞影片后結合自身感受和影片特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舞并展示。
二、高校舞蹈教學現狀
在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中,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而是積極的開拓領域,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美感教育是指以美學原則為核心原則,以通過自然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多樣化的藝術形式來培養人們認識美、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為主要內容,以塑造人們美的理想、品格、素養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舞蹈教學作為藝術美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營造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美感的追求與向往,并且舞蹈美感的培養對音樂美感和身體美感等其他學科領域的培養同樣具有積極作用。目前,已廣泛滲入各高校中的舞蹈教學模式可大致分為兩類,其一是設立以培養從事舞蹈工作的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以通過開設舞蹈專業理論課程及高水平的舞蹈實踐指導為教育內容的舞蹈專業,這些學生往往具有扎實的舞蹈基礎,是我國舞蹈藝術美感教育的主力軍;其二是每個年級開設一到兩學期舞蹈類公共選修課程,課程內容以交誼舞和街舞為主,其中包括華爾茲、探戈、倫巴、爵士舞、機械舞等,課程時間大多為每周四學時,但由于各高校的舞蹈教學能力與側重不同,使其舞蹈教學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活動中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視,舞蹈教學是高校為培養從事舞蹈工作的專業人才所設立的學科,美的舞者應具有美的靈魂,只有美的靈魂才能表現出震撼的舞蹈內涵,作為一門培養美、創造美的美育學科,其教學活動應在建立理論知識,提高舞蹈技能的基礎上,融入人格素養、價值觀念、審美高度等方面的教育,但許多舞蹈教學工作者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自身內涵的培養,有悖于我國教育觀念中教人與育人相統一的理論;第二,學生專業基礎較差,步入高校的學生大多為20歲左右,他們的骨骼韌帶已基本發育成型,增加了舞蹈技能訓練的難度,并且作為一門磨礪意志的專業,辛苦的專業訓練易使很多學生的意志不堅定、產生思想波動,從而無法全身心的投入訓練,導致高校舞蹈專業缺乏具有扎實基本功的可塑性人才;第三,舞蹈教學理念落后,舞蹈教學不僅在于學生的舞蹈技能的培養,還在于學生內在靈魂的塑造,但以模仿為主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大班式教育模式阻礙了學生舞蹈個性特征的發展,過分重視專業訓練阻礙了學生舞蹈專業內涵的發展。
三、多媒體技術對高校舞蹈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改善了傳統的高校舞蹈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使以口傳身教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轉變為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教學手段的現代舞蹈教學模式。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教師口傳身教,學生接收模仿的教育模式為主,從而增強了教師的授課難度,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并且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培養學生自身內涵的審美教育。多媒體技術在舞蹈教學方面的應用有效彌補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導、輔助學生學習理論課程和專業課程,是改善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二)增強了高校舞蹈教學模式的趣味性
高校舞蹈課程包括舞蹈形態學、中國舞蹈史、舞蹈編導理論等舞蹈理論課程和舞蹈編導、舞蹈基本功訓練等舞蹈專業課程,在舞蹈理論課程中,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文本、圖像、影片等形式的專業資料信息,向學生傳授舞蹈專業的相關專業知識,有助于增強舞蹈理論課程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鑒賞舞蹈藝術的能力,在舞蹈專業課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舞蹈動作示范、舞蹈音樂伴奏、舞蹈編輯表演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資源,為舞蹈專業課程營造出歡快有趣的氛圍。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理論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實踐應用表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明顯增強了高校舞蹈教學模式的趣味性。
(三)優化了高校舞蹈教學資源
自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后,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書本中的內容直觀、明晰地展示給學生,并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信息資源,豐富舞蹈教學課程的內容,增強舞蹈教學課程的趣味性。舞蹈專業是一門動作性極強的學科,而語言并不能完全描繪出舞蹈動作的要領,因此多媒體技術中圖像、影片等資源的應用便成為了展現舞蹈動作的有效方法,這種直觀展現舞蹈動作的形式使學生們對舞蹈動作的掌握更加專業、準確。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號召下,各高校已開展了一系列培養優秀人才的課程與活動,舞蹈課程是藝術美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出了優秀的舞者應具有美的靈魂,具有美的靈魂才能跳出具有震撼力的舞蹈。只注重舞蹈技能訓練,不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便會出現沒有靈魂、空洞無味的舞蹈作品。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圖像、影片等形式展現舞蹈的美,提高學生展現自身人格美、韻律美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舞蹈的情景中,使學生與舞蹈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五)提高舞蹈學習效果
舞蹈專業是一門磨煉意志的專業,需要學生通過自身堅定的意志、認真的態度以及不懈的努力來提高技能水平。在傳統的舞蹈學習模式中,舞蹈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指導時間和次數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但減輕了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壓力,提高了課堂效率,還為學生提供了課后鞏固的有效途徑,使學生能在課后利用更加充足的時間掌握動作技巧和要領,對提高舞蹈學習效果起著顯著作用。
結語
在多媒體技術的推動下,舞蹈教學作為藝術美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改善傳統高校舞蹈教學模式、增強高校舞蹈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優化高校舞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舞蹈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價值,使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實現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郝力.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縱橫,2016(18):24-25.
[2]唐麗欽.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9):65-67.
[3]劉荔.試論高校舞蹈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3(1):22-23.
作者:程晨 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