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舞蹈演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藝術擁有明察之情。如何表演只是外在表達的動作形態,而表現什么才是舞蹈的意義所在,舞蹈演員首先要深入作品,明確舞蹈所要表達的意圖,只有知道為什么跳才能懂得應該怎樣去跳。舞蹈雜志上說“:藝術無外乎就是‘表現什么’和‘怎么表現’,前者關乎‘靈魂’,后者關乎‘靈氣’。當因為過于執著‘怎么表現’而連‘表現什么’都忘卻了的舞者,往往會在靈魂虛無的狀態中將靈氣消耗殆盡。”要表演一個角色,必須首先認識到這個角色所處的歷史背景、生活環境以及所表演人物的心理特征,只有掌握了這些內在的東西,舞蹈演員才能與角色合而為一。
二、舞蹈演員在表演中應具備的能力
舞臺表現力是舞蹈演員內在情感與舞蹈動作的自然結合。它是感性與理性相互作用的結果,舞臺表現力既展示了舞蹈演員對藝術的認知水平,又表達了舞蹈演員對作品的再認識、再創造。舞臺表現力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舞蹈演員若要掌握并運用這一能力,必須經歷長期刻苦的訓練。
1.文化底蘊是舞臺表現力的前提條件。舞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它涉及到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諸多文藝門類,這就要求舞蹈演員不僅要具備舞蹈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把藝術觸角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全面了解、廣博吸收各種知識,尤其是提高文學修養。舞蹈表演需要感情的積淀,文學為舞蹈演員開拓了豐富的感情世界,幫助舞蹈演員涉足生活經歷無法達到的各個領域去感悟人生,這對舞蹈演員掌控角色、感染觀眾是十分有利的。
2.舞蹈演員的表情是舞臺表現力的重要基礎。舞者表情是由舞蹈的動作,包括身心的動態活動來表現的。它通過面部表情、肢體活動、足底的移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就舞蹈而言,表情對于揭示角色的內心世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演員的表情不單由某一部位來表現。單獨的眼神,如果沒有身體其他部位的配合很難準確地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豐富變化。舞蹈表情是伴隨著舞蹈情節及人物的內心情緒的變化而變化的,當舞蹈演員忘我地用心用情地去演繹作品,整個舞蹈就會鮮活起來。這時,觀眾所看到的已不僅僅是舞蹈動作或技巧本身,而是通過舞蹈演員的表情感悟到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深刻寓意。
3.專業功底是舞臺表現力的必備素質。舞臺表現力是通過舞蹈演員身體動作來表現的,舞蹈演員對肢體動作的熟練把握能力直接影響到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現力的發揮。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舞蹈演員自身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大致包括:力量、柔韌度、穩定性(控制能力)、協調性和靈活性。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舞蹈演員,只有使自己的軀體成為編導和自己隨心所欲的可塑性“材料”時,才有能力表演好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舞蹈演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有道是“意為技先、技隨意進、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此乃為藝之道也”。此話說的是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如果沒有堅實的專業功底和高超、新穎的技能的支撐是沒有辦法完整連貫地表達藝術作品的準確含義的,更談不上去吸引觀眾的興趣了。
4.想象能力是舞臺表現力的拓展和延伸。從一般意義上說,舞蹈屬于高層次的形象思維。任何形象思維的形成都必須通過人們高層次、復雜的心理過程。說的更具體一些,就是首先要通過導演的想象、判斷、推理等認知活動,進而創造出能引起人們思想和情感共鳴的藝術形象,然后再通過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每個成功的舞蹈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想象、創作,再想象再創作才能實現。首先一個舞蹈作品的出爐要經過編導的想象、構思和編排,然后再經過舞蹈演員的理解、感悟,用舞蹈動作及技巧呈現在觀眾面前,最后是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同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升華。在這諸多的“想象”與“創作”之中,舞蹈演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表現編導的創作意圖,又要超越編導的創作意圖,加上自己對藝術形象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由此才能擔負感染觀眾再度聯想的重任。
5.傳情達意是舞臺表現力的最高境界。在舞蹈界流行著一句話“要學會用心去跳舞”,這里的“心”指得就是“情”。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是古人對舞蹈藝術的解讀。“《樂記》曰‘: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也蹈之也’。舞蹈是情感表現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把舞蹈作為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
三、結束
總之,作為傳情達意的舞蹈藝術,在談論其舞臺表現力時,必須把“情”列入首位。任何形體動作都離開了思想感情的支配,即便是技巧再高超的舞蹈演員如果不加入感情的色彩在作品中,其演繹的角色也會顯得蒼白無力。當然,“動之以情”是一個漸進的培養過程,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及藝術素養。從某種角度上講,表演意識的培養比單純的技巧訓練更難,層次更高,因此說“形神兼備”才是舞蹈藝術的最高境界。
作者:胡曉旭單位:大連女子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