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中學物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問題一、使用多媒體過多
一是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間過長;二是多媒體課件內容過繁.我們之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預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輸入和接收,而應當是從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先是對新的知識發生質疑,進而產生猜疑、思考、觀察、分析等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然后上升到理解和認同.心理學認為每一種心理反映或心理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刺激感覺的有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過度刺激反而會降低效果;并且反對把學習者當作知識灌輸的對象,反對過分的刺激,否則會導致學習者興趣下降,學習效果變差.
(1)少數物理教師每節課都用課件,也不論是什么類型的課,演示實驗也用播放視頻或摸擬動畫來代替;每節課從引入到新課,從概念到規律,從舉例到課練,均投影在屏幕上,一節課下來黑板幾乎不用.一套課件從甲班講到乙班,班班如此.事實上我們沒有必要每節課都使用課件并一用到底,應當改為因需要而用,否則長期模式化的教學將不利于學生想象力以及個性的培養教育.
(2)內容繁雜,畫面流速過快: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缺乏對教學設計的優化,將不多的教學內容“化簡為繁”,容量過大.授課方式大多為“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因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課上為了趕時間和進度,播放和講解過快,一張幻燈片講完又接著講另一張,畫面更換頻繁,多數學生處在應接不暇之中,看得多聽得多,但思考得少,學生沒有獨立思維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教學效果甚微.經過許多教師的實踐證明:長時間、大容量的多媒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學生在長時間觀看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和心理疲勞,興奮點轉移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持,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效益降低.
問題二、防止程序化的多媒體教學讓思維僵化
課件的制作是件耗時費力的工作.有的教師忙于找素材作課件,卻忽略了對教材、教法的分析研究;過分注重形式的美觀,卻淡化了內容的簡約;追求數量密度過大,忘記了教學的藝術需要留白.過度偏愛多媒體,冷漠了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論是板書或板畫,還是模型或演示.教學不是展示幻燈片,就算每一幅ppt都很精美,其畫面呈現的僅是具象,是有形的,會讓我們的聯想框上了邊界;最古老的教育媒體———語言,它是表象,是無形的,它能帶領學生的思維穿越知識的層層迷障,想象無邊.心理學認為: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轉化的階段.如果在培養想象力時對其進行限制和弱化,必然會對未來的創造力帶來傷害.蘇霍姆林斯基談到教師語言的功能時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活動的效率”.在教學中我們不必僵化地排斥其他媒體只會使用單一媒體.通常課件都是上課前已制作好的.教師備課時已預先構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甚至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已設計和安排好,“備學生”備的是抽象而非實際的學生,上課時就只能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展開,依次完成各個教學步驟.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情況各有不同、層次參差、思想迥異,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總是沿著一條自己既定的思維軌道推進,將學生納入“格式化”的教學,學生的思維肯定會受到束縛.計劃與現實總是一對矛盾,實際上,由于學生和教學的情況復雜,教學的過程又是一個動態而又復雜的過程,新問題會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根據新出現的情況隨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實際情況與“固化”了的課件形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教師若是處理不好,教學就變得很生硬.“僵化”的教學必然給學生的思維戴上一種枷鎖,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就成為空談,長此以往教師的思維和教學將“機械化”,對教和學都不利.物理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是沒法替代的.如果教學中該做的實驗,卻大量使用多媒體模擬實驗代替,將會使學生的實驗能力下降,造成學生難以理解物理學的本質,養成不愿動手做實驗、不尊重客觀事實的壞習慣,長期下去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問題三、辯證地看待多媒體和傳統媒體
不論是多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各有利弊,它們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互排斥.有的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上缺乏正確的認識,不能辯證地處理好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之間的關系.多媒體在教學中是有優勢的,應該使其成為教學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傳統教學手段并不代表的是落后的東西,更不意味著現代教學手段就能完全取代它.傳統的教學手段給教師和學生思想的自由度相對較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教師和學生潛能的發揮留有相當的空間,仍有勃勃的生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是一種精神勞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它具有不可復制的特點.究竟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媒體資源、教師本人的特點等各方面的因素來選擇,選擇也不是只能取其一而排斥其他,許多時候往往是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組合使用,其效果會更加顯著,我們不能因為追求所謂教學現代化而放棄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
總結
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幫助人們認識事物的中間媒介與橋梁,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決定使用什么教學工具和方法的是教師.怎樣用?用到哪種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多媒體的認識和使用多媒體的能力.在哲學上決定量與質的就是一個“度”,使用多媒體也得把握一個“度”:科學而合理的開發;適時、適度、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與其他媒體有機地結合,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活動,其出發點和歸屬都是著眼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
作者:楊志武單位:紅河州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