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學碩士培養目標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與對比分析法,對安徽省3所體育學碩士培養單位學科培養目標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國內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補現行安徽省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之短,為安徽省體育學碩士培養單位“雙一流”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雙一流;安徽省;體育學;培養目標
1研究背景
為切實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建立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并實行現代化管理,提高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國務院于2015年10月24日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目標:“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國。”為早日實現目標,一方面中央財政將中央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納入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中統籌考慮,并通過相關專項資金給予引導支持;另一方面鼓勵高校要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捐贈,擴大社會合作,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并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構建社會參與機制、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實現關鍵環節突破等一系列具體措施扎實推進我國“雙一流”學科建設。本文通過對安徽省體育學學科培養目標研究,分析當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提出建設性意見,為安徽省體育學碩士培養單位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2安徽省體育學學科培養目標研究
2.1體育學一級學科培養目標研究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學校,該校一級學科培養目標是:“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學科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或研究型,能勝任高校體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質高層次專門人才。”該培養目標與《中華人名共和國學位條例》中對我國研究生培養目標的規劃是相符的,即培養具有較高層次的專門人才,或更為具體的表達為:“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研究能力、較強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體育專門人才。”該校培養目標側重于與當前社會發展相適應、滿足國家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學生培養的方向是能夠勝任高校體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質高層次專門人才。但從中看出該培養目標過于籠統,沒有體現出對于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具體要求,這也是當前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存在的普遍問題。2.2體育學二級學科培養目標研究當前安徽省擁有體育學二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培養單位有3所院校,即淮北師范大學有“體育教育訓練學”1個二級學科、安徽工程大學有“體育人文社會學”1個二級學科、安徽師范大學共有6個二級學科,安徽師范大學的6個二級學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產業運營、大眾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通過表1~表3對比可知,3所培養單位體育學二級學科培養目標所強調的主體方向基本是一脈相承的,一方面強調學生必須掌握學科內的基礎知識與運動技能,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如體育教學能力、體育管理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等;另一方面都共同強調培養學生掌握一門外語,能夠于都學科內的專業外文資料。
3所培養單位培養目標都致力于高素
質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淮北師范大學關于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的培養目標傾向于對于學生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專項基本技術技能的培養,培養方向是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健身指導、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安徽師范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培養目標傾向于培養掌握學科內的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相比較而言,淮北師范大學學科培養目標更為具體。安徽工程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培養目標注重于學生體育人文社會學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以及國內學科前沿動態的把握,使掌握現代化學習工具和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而安徽師范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培養目標與體育教育訓練學培養目標一致,傾向于掌握學科內的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另外從表3可以看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51體育教育理論與方法探索出,安徽師范大學對于“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產業運營”四個學科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對于“運動人體科學、大眾體育學”方向的培養目標獨立的,且具有針對性。運動人體科學學科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經歷建設與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與研究型,能在各位部門從事專業的運動醫務監督、運動創傷診斷與治療、康復指導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大眾體育學學科培養目標傾向于培養學生掌握現代大眾體育方面的基本理論、研究方法,結合我國大眾體育的國情創造性的加以應用。3結論與建議3.1結論3.1.1安徽省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呈現過于籠統的態勢,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缺乏針對性。3.1.2培養目標是課程設置、評價體系構建的依據,而安徽省部分培養單位存在不同二級學科、培養目標卻相同的情況,且在培養目標相同的情況下,學科課程設置以及研究方向等又并不相同,這與培養目標的制定原則是不相符的。3.1.3安徽省體育學培養單位的學科培養目標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并未與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具體表現為當前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況,很多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就業崗位與自己所學專業并不契合;此外現今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相關培養單位的培養目標的定位仍一塵不變、過于“陳舊”。3.2建議3.2.1培養單位在制定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應加深對于國內外相關培養單位培養目標的研究,“取其精華”結合自身院校現實資源制定出相應的、針對性較強的培養方案,為培養單位課程設置與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3.2.2相關單位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堅持“與時俱進”原則,針對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嘗試。如:對于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應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為學生增設交叉學科課程學習、搭建專業的學科交流平臺,成立安徽省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會等一系列措施,切合提高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研究生綜合能力。3.2.3針對于當前體育學碩士研究生 就 業存在的問題,相關單位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抓住2條主線:(1)培養目標定位是以適應不同體育職業需求的知識與技能為核心要求;(2)不同專業課程設置與培養體系建立應體現對于不同體育職業的針對性,即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體現職業適應性與發展性。
參考文獻:
[1]張瑞林.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
[2]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決定》修正.
[3]劉全菊.我國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
作者:張杰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