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園陶藝課程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開設陶藝課程的幼兒園日益增多。該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實踐為基礎,結合幼兒園陶藝課程的性質,探索幼兒園陶藝課程的組織形式與實施方法,研究課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期更好地設計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的課程。
關鍵詞:幼兒園;陶藝課程
陶藝是一門工藝美術,其性質決定了其與繪畫等其他美術課程的不同。順利開展陶藝課程,既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又要求教師掌握相關的陶藝制作經驗和陶瓷工藝知識,此外,還需要其他硬件和設備的支持。在幼兒園開展陶藝課程需要進行多重考量,開設的陶藝課程不僅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和水平,而且要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更要以發展幼兒的能力為根本。以下為筆者對幼兒園實踐陶藝課程進行的總結與案例分析。
一、課程設計趣味化
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陶和瓷。幼兒園陶藝教學選擇陶泥居多,原因如下:第一,與瓷泥相比,陶泥對制作的技術要求較低,陶泥本身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出現開裂等問題的概率較小,可以反復使用,更適合幼兒園的使用需求。第二,陶泥的燒制溫度較低,幼兒園的陶藝課程一般采用電窯燒制,陶泥的燒制溫度為800度左右,燒制時間相較于瓷泥更短,更易于非專業人士操作。第三,陶泥價格適中,種類多樣,供應穩定,容易采購。開展陶藝教學,除了陶泥外,教師還需要準備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工具。陶藝工具大多為木質或竹質,分為刻劃肌理類、切割類、塑形類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學習之初先使用毛刷、刮刀等,使其在隨后的課程中逐步熟悉和適應工具,并根據課程的需要和幼兒能力的發展逐步添加。除了熟悉工具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掌握陶藝的制作工藝知識,對于基本的陶藝制作流程(如揉泥、制坯、晾坯、修坯、上釉、燒制等)也需銘記于心,只有如此,才能讓幼兒更完整地了解陶藝制作。如,針對制坯環節,某幼兒園以泥球、泥片和泥條成型為主要課程內容,經過教研活動交流和實際制作體驗后,新增了貼印、刮刻等課程內容。針對此內容,教師在中班開展了相關的課程活動。活動之初,教師把幼兒分成兩組,第一組幼兒用帶有肌理的物體如花生、核桃、麻布等在濕泥片上印制出肌理。教師提供給第二組幼兒多種刮刀,讓其在干泥片上刻畫出圖案,制作完成后,讓幼兒討論并總結制作的技巧和感受。最后,讓兩組幼兒交換制作的物品,談談想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幼兒體驗了兩種不同的造型技法,并從中獲得了制作經驗。
二、合理改變教學策略
幼兒第一次參與陶藝課時,教師無需給幼兒講授很多的陶藝知識和內容,只需說明陶藝規則,讓幼兒自由體驗。一些幼兒會嘗試把泥搓成泥條,揪成泥球,拍成泥餅,或揉成泥團。這種玩耍并非毫無意義,而是幼兒逐步將自己的抽象想法變成具體形象的過程。幼兒在玩耍過程中探索各種技法(搓、捏、揉等),嘗試把相關的技法與造型一一對應,如,搓泥可以獲得泥條,捏泥可以獲得泥片等。這些都是幼兒在玩耍中獲得的重要經驗,對幼兒之后的課程學習至關重要。為了驗證“先體驗再教學”的方法,筆者在所在幼兒園的中班進行了教學對比實驗。中班有一節陶藝活動課《美麗的花紋》,課程內容為使用刮刀制作花紋。在中一、中二班的教學中,教師使用PPT講解不同刮刀的用法,演示花紋的制作,講解完畢讓幼兒分組,嘗試制作PPT中展示的花紋圖案。在中三、中四班進行教學時,教師改變了教學策略,讓幼兒先觀察PPT上的花紋,讓幼兒嘗試制作花紋,教師再總結、歸納制作方法和過程。在制作時,旁聽教師記錄了四個班級的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狀態,中三、中四班的課堂上,幼兒表現積極,認真聽講和完成制作的人數較多。此次實驗證明,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從感性體驗出發,再進入理性總結,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幼兒不僅主動嘗試制作,而且相互交流制作方法,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均得到了發展。
三、合理設計教育契機
陶藝制作步驟繁多、工藝復雜,制作陶藝對幼兒來說是體驗挫折、不斷進步的過程。制作陶藝是一個由泥開始,再運用各種技法塑造成型,晾干泥坯,修坯施釉,而后經過燒制變成陶或瓷的過程,但并非所有作品都能順利完成這一由土至陶的轉變。陶藝的每一個制作步驟都至關重要。如:在制作前需要揉陶泥,旨在排出陶泥內部的空氣,避免在燒制過程中引起爆裂或炸窯;在制作泥坯時需控制水分,否則在干燥的過程中,陶器容易出現底部開裂等情況;在晾坯時要把握好坯體干燥的速度,陰干與曝曬的時機都有講究,否則坯體會干裂或變形;在施釉時要注意為泥坯補水,把握施釉的厚度;等等。泥坯在燒制過程中時常會發生縮釉、炸坯、粘底、變形或釉彩發色不佳等問題。因此,幼兒在參與陶藝制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如,某幼兒園大班一次名為《特別的杯子》的活動課中,幼兒要裝飾事先準備好的泥坯,每名幼兒都有三個杯子(泥坯),可以選擇用雕刻或繪畫的方式裝飾泥坯。在搬運泥坯環節中,一名幼兒握著把手試圖將杯子(泥坯)拿起,由于未經燒制的泥坯牢固強度較差,導致把手和杯體分離,杯體摔碎,之后這名幼兒改用手捧著杯子(泥坯);在上釉環節,一名幼兒把杯子(泥坯)掉入釉桶,泥坯撈出后已經變形無法使用,之后該幼兒嘗試用小勺把釉料挖出,淋在坯體上施釉。在課堂上,幼兒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不應直接給出解決辦法,而是讓幼兒自行思考問題出現的緣由,以引導幼兒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在設計《特別的杯子》活動方案時,教師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意讓幼兒進行挫折教育。這樣不僅能培養幼兒積極面對問題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態度,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四、充分利用教學成果
幼兒園課程分為五大領域,陶藝作為藝術領域內的一門課程應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幼兒園的教學設備成本,而且可以整合課程內容。以中班的課程《圓圓的珠子》為例,教學活動是一節陶藝造型基礎課,課程要求幼兒能用雙手相互配合控制力度,搓出圓潤光滑的泥珠,并用工具戳出小孔。幼兒參與施釉并串聯,再用窯爐燒制成形。珠子制作完成后,教師將其中一部分制作成項鏈玩具放到娃娃家中,將另一部分不同顏色的珠子(如紅、黃、藍三色)制作成串珠玩具,讓幼兒根據顏色規律將珠子串聯排列,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再以大班《美麗的蘇州花窗》一課為例,教師將該課活動內容與中國畫課程結合,在實踐中,教師用泥板替代紙,用青花料替代水墨,讓幼兒用青花料在泥板上畫出不同的花窗圖案,再燒制成瓷片。這些瓷片可以作為家長開放日時的紀念禮物送給家長,也可以將其鑲嵌在墻面或地面上,做成獨一無二的陶藝裝飾墻,既美觀又具有獨特的紀念意義。在其他類似的課程中,教師將幼兒畫好的泥片切割成小塊,燒制后做成瓷片拼圖。幼兒對自制玩具比較感興趣,可以從制作中獲得成就感。另外,瓷片拼圖不易損壞,易于清洗,可反復利用,經濟環保。
五、發現問題,巧妙應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學會觀察。觀察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的表現,并及時記錄、反饋,是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幼兒在游戲時,教師需要觀察和引導幼兒。具體來說,教師需要觀察幼兒是否主動參與游戲,與其他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幼兒的情緒是否穩定,對游戲規則的掌握是否熟悉等。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觀察幼兒是否集中注意力,參與課程是否積極,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這不僅要求教師了解每名幼兒的能力發展狀況,而且要留心每名幼兒的狀態,并能根據幼兒之前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師需要學會觀察,更需要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做到與幼兒及時溝通、與家長及時交流,積極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如,在某幼兒園中班《奇妙的盒子》陶藝活動中,課程要求幼兒利用泥片制作盒子,并對其進行裝飾。在活動中,教師觀察到某幼兒不擅長使用搟泥棍,用搟泥棍制作出的泥片厚薄不均,而且不能搟出理想的形狀,多次嘗試失敗后,這名幼兒開始拖延時間,并放棄使用工具,轉為直接用手拍按,甚至把別的幼兒制作好的泥片“占為己有”。在課后的教研活動中,經過研討和實驗,教師發現較粗的搟泥棍使用起來相對容易。第二次課上,教師為這名幼兒準備了一根加粗的搟泥棍(在搟泥棍上裹上泡沫塑料),這名幼兒在嘗試后發現,這根加粗的搟泥棍能制作出厚薄相對均勻的泥片,在課上一直進行泥片制作,并把制作好的泥片送給其他幼兒。在這名幼兒熟悉使用加粗的搟泥棍后,教師逐步減少了包裹物,經過多次課程,這名幼兒熟練掌握了搟泥棍的使用技巧。在陶藝課程中,每名幼兒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有的幼兒由于用力不均不能搓出圓潤的泥球;有的幼兒不了解制作工序,刷出的泥漿不均勻;有的幼兒握姿不正確,不能熟練使用泥工刀;等等。在陶藝課程中,教師需要留心觀察,發現幼兒在制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思考,合理解決,使幼兒在制作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之后的課程。
結語
在幼兒園實踐陶藝課程,是一次嘗試,更是一次挑戰。在陶藝課程中,幼兒的表現和反應往往出人意料,制作出的作品天馬行空、各式各樣。評價幼兒的陶藝作品不能只從作品本身出發,而要結合幼兒在制作時的狀態和表現(如是否能熟練使用工具,是否按照流程制作,是否積極參與課程等)。幼兒陶藝課程與成人陶藝課程不同,幼兒陶藝課程在設計上需要結合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設計出簡單、有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陶藝課程,進而使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教師應努力讓幼兒喜歡陶藝課程,喜歡制作陶藝,這也是幼兒園開展陶藝課程的基本目標。此外,陶藝課程不能局限在陶藝制作上,教師和相關人員應結合欣賞、制作、評價等環節,讓陶藝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以便更好地發展和實踐這一課程。
參考文獻:
[1]饒俊,饒鑫.兒童陶藝分階段教育思考.美術教育研究,2019(2).
[2]梁梅芳.兒童園陶藝教學三嘗試.早期教育(美術版),2015(4).
[3]陳麗.激發兒童創造熱情的陶藝教育.現代教育,2016(23).
[4]吳雪梅.陶藝活動與幼兒科學品質的培養.學前教育研究,2019(9).
[5]顧文華.體驗與創造——幼兒園陶藝活動的探索.當代教研論叢,2019(7).
作者: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