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陶藝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陶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陶藝課程僅僅是陶藝知識的縮影,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陶藝知識有效傳授給學生,是需要十分謹慎的。這里以陶藝系列課程中的一個手工操作活動——泥條盤筑成型為例進行說明。在陶藝系列教學活動中,泥條盤筑成型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教學環節,在學生了解陶藝的歷史、欣賞陶瓷工藝品之后,及時銜接學生自我操作的心理,開展實操類課程,是十分有效的。針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采用泥條盤筑法制作陶瓷產品也是非常合適的。這種簡易的操作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動手興趣和創造能力,充分體會到陶土的可變和可塑性。泥條盤筑成型制作法教學主體活動分為四個步驟:
(1)賞析陶藝形式美,學習陶藝表現手法;
(2)學生動手實踐;
(3)欣賞并評價學生作品;
(4)交流陶藝學習體會。在陶藝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教學活動,重在學生表達自身的感受和感悟,幫助學生完善個性發展。陶藝不僅歷史悠久,在當代陶藝制作界,也擁有成就非凡的陶藝大師。欣賞陶藝發展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陶藝作品,對學生的審美培養和情操陶冶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二、陶藝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目標
預設開展陶藝課程的主要目的體現在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實踐基地對陶藝課程的定位,也是教師進行陶藝課程的教學目標。
1.在陶藝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人的知識是有限的,然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明確提出要注重課堂教學對學生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陶藝因此開始進入各個學校的課堂,被教育界普遍采用,展現了陶藝獨特的教育功能。創新意識體現在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而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一種心理趨向。陶藝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創作者通過自己的意識和雙手將陶土塑造成各種形狀,在塑造的過程中,創作者要經歷和泥、捏條、拉坯、造型裝飾等一系列的工藝過程。每一項工藝連貫性和銜接性都非常強,它還需要創作者將各種表示手法融入進去,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這種融入了創作者的理念和靈感的風格,將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和勞動創造的喜悅。藝術是一門需要不斷創造的學問,陶藝創作帶給學生更多的靈感和創造性思維。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擁有的知識面一定是非常寬廣的,淵博的知識才能成就藝術的內涵和魅力。即使已經擁有了足夠淵博的知識,藝術家要想繼續創新和突破,也要不斷獲取更多的知識,如此才能不斷進步。學習和領略藝術也是一個感悟自然不斷創新的過程。
2.在陶藝教學中拓展知識視野陶藝創作需要學生了解眾多的陶藝知識,譬如陶藝的歷史、陶藝制作的過程、陶藝的賞析、陶藝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等。這些系統的知識對拓展學生的視野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學校的陶藝課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的定位,選擇眾多的陶藝代表性作品,和學生一起欣賞。這是一個增加學生歷史知識的過程,教師可以提前告知學生自行搜集合適的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自行收集的資料與教師的教學思路形成互補。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群體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面和認知程度,開展分組陶藝教學,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能給學生自我創造的空間。讓所有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得到知識面的最大拓展。學生在制作陶藝作品的過程中,不僅模仿,結合教師的演示,他們會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加工與表現,這個過程也是學生不斷拓展自身知識面的過程。譬如,學生在創意裝飾和造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自己喜愛的意象融入陶藝制作。可能有的學生喜歡卡通圖案、有的學生喜歡自然元素的圖案、有的學生喜歡古典的造型、有的學生喜歡搞怪的造型等。這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都是學生對自己知識的展現和拓展。
3.在陶藝教學中促進個性發展陶藝是一個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這在陶藝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諸多的細節體現出來。這里我們通過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學習泥條盤筑成型的集體表現技藝,舉例分析。教師通過教學視頻和親自演示展現泥條盤筑成型的操作方法,并將每一個步驟進行分解和展示。這個過程對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細心思考、耐心琢磨的品質十分有效。比如,教師在教授按壓的方法和泥漿的用法時,學生就需要思考如果是自己操作將怎么進行,怎么控制力度、怎樣合理使用工具。另外,在整體造型時,教師采用其中的一種方式,比如鏤空,那么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念和創意采用雕刻或者其他的方式造型,他們不一定會喜歡老師采用的鏤空造型。這也是一個培養學生品格的時機,學生不一定會操作自己希望采用的方式,比如浮雕技術。那么他們就需要將自己的疑問反饋給老師,并從老師的教導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和技藝。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啟發,鼓勵學生勇于開拓創新,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在陶藝教學中拓寬德育路徑
在學校教學的過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鑒于德育的內在性特征,學校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無法用具體量化的指標衡量德育成效。學生接受德育的時候,是否真的達到了目的,是教師無法控制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課程將德育滲透進去,是德育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譬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在陶藝課程中滲透德育等,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陶藝教學中融入學生的品格塑造學生的品格塑造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展,例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優秀的職業品質等。這些品格的塑造相較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加重要,當然,擁有了良好的品格,對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是具有積極作用的。陶藝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學生吃苦耐勞,擁有恒心和毅力。在現代社會,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擁有良好的知識和優秀的職業品格,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得更快更遠。缺乏決心和意志力,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是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和長遠的發展的。陶藝并不是一個粗活,相反它是一個精細的活,也是一門藝術。陶藝作品的制作需要創作者一遍一遍修改和完善,不斷雕琢和塑造。可見,陶藝涵蓋了培養毅力、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過程,它能有效塑造學生的職業品質和為人的品德。
2.陶藝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個性是一個人區別其他人的特殊性,教育不能忽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更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具有相同的個性。傳統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忽視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式,這些是需要不斷改進的。在陶藝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十分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開放式的分組教學可以有選擇性的將個性相近的學生排在一組,便于有效交流,對提高學習效率十分有效。在陶藝教學活動中,不僅突出了本身的效用,還能通過教與學的雙向過程,引導學生從被動汲取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另一重大進步。小組成員間的學習和交流,小組與小組間的學習和交流,為學生留下了較大的發揮空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相互幫助,共同探索,這種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和體現也是至關重要的。重視個性發展并非是強調學生過于自我,而是在調動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同時,教會他們怎樣進行合作,并運用集體的智慧,獲得更大的進步。教師根據學生展現的不同優勢,加以引導和培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獲得了認可,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與實踐中去,并不斷進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有利個性,并對其進行培養,矯正學生不好的習慣和錯誤的思維方式,都可以在教學中找到合適的機會。譬如,陶藝教學結束之后,整理工具、打掃衛生,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有效。陶藝是一門具有魅力的藝術,也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將陶藝課程進行有效規劃和準確定位,對于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十分重要。同樣,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和指導,將德育融入陶藝,不僅能夠弘揚我國博大精深的陶藝文化,還能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創造能力,對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一代,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者:蔡春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