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陶藝材質論文:略談陶藝材質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任杰作者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肌理是材質表面呈現出的各種視覺或觸覺的紋理,它真實地反映了材料內在的物理構造和外在的形象面貌,是構成材質美感屬性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材料的固有肌理呈現出本真、天然之美。而那些按人的意愿并以美的法則創造出的人造肌理,則滿足了人類對材質裝飾美的追求。此外,偶然肌理所具有的隨意性、突發性和唯一性形象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新奇的審美印象。現代陶藝裝飾肌理,既強調尊重泥性、展現泥材天然肌理的美;也注重應用不同手段創造出新的陶藝肌理美。前者源于自然,順乎泥性,把對陶藝材質美的表現,著眼于泥材固有特質和在不同燒成條件下所產生紋理變化的自然現象上。泥質的粗細疏密、色澤的深淺濃淡、燒成的火焰痕跡等都成為了材質肌理美的表現元素。后者出于陶藝家對特定藝術觀念、作品主題表達或裝飾設計的需要,針對不同泥材所采用的制作手段和燒成工藝創造出了肌理。陶藝肌理的制作不僅需依據泥的粗細質地、泥的干濕程度等因素來確定肌理的形狀和大小,還須認真考慮構成肌理的排列形式和疏密層次以及裝飾的部位和面積。受益于泥材屬性和不同工藝而制作的肌理,顯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壓印肌理長于表現和記錄不同物體作用于柔軟泥表所產生的凹凸印跡。現代陶藝家多借助自然界或人造物表面的凹凸紋理,對坯體泥表進行滾壓、按壓、拍壓等手法,制作出粗細深淺、形態各異的裝飾印痕,以此表現自然界和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形態美和紋理美。貼飾與雕刻肌理在強化作品表面立體效果的同時,使作品的造型呈現出或是厚重有力、或是玲瓏剔透的形態之美。而刻劃肌理所表現出的線性紋理,則具有極強的平面性裝飾效果。現代陶藝的肌理表現,就其構成形式而言,可歸納為不同元素的點、線、面、體的排列與組合。就其形象特征而言,可分為具象肌理、抽象肌理和偶然肌理。陶藝肌理的美在于泥材屬性賦予的肌理塑造的便利性與肌理構成形式多樣性的完美結合。由陶泥材質的可塑性衍生出的捏、壓、擠、砸、刮、刻、印等肌理制作方式,不僅成為了現代陶藝裝飾的重要表現手段,更體現出陶泥材質的獨具一格工藝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藝術表現力。
現代陶藝材質的色彩美
現代陶藝最具視覺美的材質語言,無疑是其變幻莫測的釉色色彩。陶藝色彩的產生源于兩種途徑:一是經過窯火焙燒后坯體所呈現的本體色澤;二是通過對坯體施釉或彩繪,經高溫燒制生成的釉色。依賴于泥坯施釉并通過燒成獲得的陶藝色彩,受到來自于不同泥釉、施釉方法和不同燒成溫度、氣氛等因素的制約或影響,因而使得人們在掌控釉色生成與色彩變化上有著相當的難度。由于陶藝燒成釉色飽含有極大的機緣性以及彩繪手法、施釉工藝多樣性和高溫燒成中窯變因素的不確定性,使得陶藝釉色的燒成充滿著捉摸不定和難以預測的期待與悲喜。色彩之美在于變化,由高溫熔煉而成的晶瑩般釉色,以其千奇百變的色彩使人震撼、癡迷。這些或溫潤含蓄、清雅質樸,或厚實濃郁、古拙凝重,或斑斕絢麗、神秘怪異的釉色,與光亮與枯澀、平滑與橘皺、龜裂與結晶、透明與混濁等不同釉質效果一道,共同演繹出現代陶藝華美的色彩樂章。現代陶藝家非常善用不同的釉色來表現陶藝材質獨特的色彩之美,他們或用流動多變的高溫釉色裝飾于抽象簡潔的陶藝器型,追求陶藝釉色千差萬別的窯變效果;或借助于青瓷玉質般透明釉色的材質特性,讓刻劃精美的裝飾紋飾若隱若現于釉層之下,以此表現出中國青瓷內斂含蓄、溫潤高雅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斑斕富麗的三彩釉如水彩畫般交融流淌、明艷奪目,古彩、粉彩、新彩各具特色,既可筆精色潤、兼工寫作的具象寫實,也可厚涂薄施、干濕相間的抽象寫意,是現代陶藝色彩最具繪畫性的表現語言。而代表著中國特色的青花瓷,則以其素底藍花的釉色、嚴謹規整的紋飾、濃淡變化的色層,給人以樸素古雅的審美感受。現代陶藝家在繼承傳統青花技藝的同時,充分發揮了釉下彩繪工藝與坯體吸水的材質特性,以泥當紙、以釉代墨,用肆意縱橫的筆墨、酣暢淋漓的情懷,把具有中國人文精神和審美特質的青花瓷藝術名揚于天下,充分體現了青花色彩獨一無二的材質魅力。現代陶藝在繼承傳統陶瓷釉色和不斷研發新釉色品種的同時,還通過探索不同的燒成方式來尋求陶藝色彩表現上的突破。除了恢復傳統材燒工藝,用以表現陶泥原始本色和火焰變動、材灰散落產生的自然色彩變化外。還先后創燒出了樂燒法、鹽燒法、熏燒法等不同的釉色燒成技法,使釉色由于燒成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出特殊的色彩效果。樂燒釉色變化奇幻,質感厚重古樸。鹽燒釉層浮現出獨特的斑點狀“橘皮”肌理,其色彩沉著凝重。熏燒色彩紋理自然天成,其裝飾效果樸素本真。這種對于陶藝色彩的探索與突破,為現代陶藝的色彩裝飾開辟了廣闊途徑。源于泥、釉、火的融合而演化出的陶藝材質色彩,凸顯出現代陶藝審美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