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立足學生和學科的特點增強學生學習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習力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欲望,由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創造力等要素組成。現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淺談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一、利用生活原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
例如:教學“畫平行線”時,常常是老師畫學生跟著學,然后多加練習,學生也就會了。這樣的教學能說是有效的嗎?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對于為什么這樣畫,為什么要用直尺靠在三角尺的另一條邊上,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加以內化,過一段時間稍不訓練也就忘了。因此,我改變了策略,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平行的現象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加以提煉歸納,總結出畫平行線的方法。教學環節如下:
你準備怎樣畫平行線?(學生想到用平移的方法,但發現容易移歪)學生演示開關窗戶的過程,問:是什么保證了窗戶邊平移前后所在的直線一定互相平行?討論得出原因:窗戶的一邊緊靠著軌道移動,保證了窗戶的另一邊在平移前后所在直線平行。進一步抽象:能不能在畫平行線時也給他安裝個軌道?怎么安裝?安裝時要注意什么?
數學模型:畫平行線的步驟:一靠、二移、三畫。這個環節的教學教師將“平行”置于“開窗平移軌道”的生活現象中,找到了它的數學原型,以“靠”作為知識本質的中心點,形成系列問題:為什么要靠?拿什么靠?怎樣靠?其中以“軌道”作為活動載體,把生活原型提煉為數學模型,用數學知識解釋了這個生活現象存在的奧秘,從而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真正從源頭上提高了學生畫平行線的技能。
二、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兒童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知識的活動,可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
在“百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觀看了全國每年約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的畫面,要求學生談談讀完信息后的感受。學生被畫面和信息震撼了,紛紛表示要植樹造林,保護我們的環境。
師:在茫茫的沙漠上應該植什么樣的樹呢?
生:種植容易在沙漠中成活的樹。
師:哪些樹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呢?
生:不知道。
師:是的,剛開始時人們是不知道的,要想知道哪些樹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有什么辦法?
生:可以先做實驗。
師:實驗情況如下:白楊,成活18棵;胡楊,成活22棵;長穗柳,成活46棵……
學生有著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已經完全沉浸在“哪種樹最適合在沙漠生長”這一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充分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探究出了百分數的意義,并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了百分數的作用。這一教學案例啟示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現實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知狀態的不平衡,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有效途徑。
三、優化練習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練習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如何讓較為枯燥的數學練習富有樂趣,讓學生能從數學知識、生活經驗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思路,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呢?我嘗試練習設計體現數學化、情景化、生活化,以喚醒學生數學認知與生活經驗的最近發展區,開拓思維空間,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根據圖意在下面的選項中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標題。A.地鐵車站人流量統計;B.木棒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C.小亞生病時體溫的變化情況。
這組練習設計取材于生活,包含社會信息、科學常識與生活常識。在選擇的過程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折線統計圖反映變化情況的理解,進行了判斷、選擇,并能大膽對今后的趨勢做一個估測,課后還開展了“影子的變化規律”“如何控制地鐵人流量”等科學與社會話題的討論。當討論到“小亞生病時體溫的變化情況”折線圖時,有學生提出此圖看起來不方便,擠在一起。此時,教師順水推舟說:“你有什么好方法改進這個折線統計圖,便于觀測呢?”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大家比比、畫畫、說說,熱鬧了起來……新的折線統計圖出爐了,笑容也蕩漾在孩子們臉上。
四、關注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數學教學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否得到加強,實踐能力是否得到發展。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基本數學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質疑是積極思考的表現,是創新精神的萌芽。教師要積極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能集中精力關注數學,充分展開認識活動,敢于在課堂上對教材信息的表達質疑,對教師的講解質疑,對同學的操作和發言質疑,逐步形成問題意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小學生學習發展的年齡特點和數學學科特點,將數學課堂作為提升學生學習力的主陣地,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