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學課后作業中的四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它不僅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是課程與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科學的設計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提高,并形成樂于探究的態度,從而全面實現數學教育目標。那么,怎樣科學地設計課外作業,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呢?
一、課外作業設計應體現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準標》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課外作業,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主動完成作業。教師必須注意作業內容的情趣性及作業形式的多樣性。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作業的設計不可過于枯燥呆板,計算量也不宜過大,作業的設計也要注意多種不同形式,既可以布置一定數量的演算類作業,也可寫數學日記、做數學手抄報、剪貼有規律的圖案等,到高年級還可以引導學生寫數學調查小報告、數學實驗小論文等,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數學技能的培養與活動貫穿、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使他們在活動中愿意學、喜歡學,并漸漸地迷上學數字。
二、課外作業設計應體現差異性
素質教育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此,在設計作業時,應盡可能照顧這種差異,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其作業的難易程度應有區分。讓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練習,都能夠在練習中得到提高。作業難度的分層。1.針對學生數學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差異設計出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享受到作業的成功感。2.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展要求進行不同作業難度的分層。對于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基礎作業可以不做,只做思維性強的題(提高題);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除基礎題外,適當增加一些綜合性題,舉一反三的作業;對于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就讓他們做基礎題。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課外作業設計應體現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個重要的教育觀念。有些數學課外作業也應將觸角伸向生活的角落,作業設計可以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學生可以選擇適合于自己的作業,以便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讓學生做一回裝潢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的父母提供一個裝修地面的設計方案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1.量出客廳和每個房間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米?算出客廳和每個房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喜好,在材料表中選擇適合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把設計好的方案及選好的材料和父母進行商討,最后決定裝修的方案。這個過程就相當于設計師和房主研究最后要確定的方案。這種貼近生活的數學課外作業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平臺,學生動口、動腦、動手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外作業設計應體現開放性
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大膽創新。如:設計一些以學生觀察、實驗、調查、思考為主的探究性作業,給學生提供探究規律、尋求結論的機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究者。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要以《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先進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科學、有效地設計課外作業,能使課內、課外融為一體,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