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培養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提高就業率成為各大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分析了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認為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簡要分析了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含義、特點、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法。
關鍵詞:商務英語;產學研用;校企合作
一、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
人才培養機制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種規律性的運營方式,包括各種子機制以及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等關系。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人才培養工作不再單純是政府的行為,而是企業需要、社會需要相結合。學校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就要根據社會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做好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置和就業規劃指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要更新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機制,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當今高校發展的大前提下成為高校培養學生的重點研究項目之一。高校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深刻的認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進一步強調應用性和研究性合作并存。高校開展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應該積極尋求與企事業單位的協調合作,在政府宏觀調控,企業需求的前提下,共同培養人才,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服務。
二、國內外產學研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情況分析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產學研合作教育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工業園的創立。國外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經過近70年的發展,具有夯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規模最大、效果最顯著的國家之一,多次由國會、政府以及美國教育界共同制定并通過了多項法令和實施政策用來支持美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事業的發展。現今,美國已把產學合作教育納入經濟發展戰略范疇,利用這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增強美國在國際經濟中的競爭力。德國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鮮明的特色,學校大多采用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德國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命名為“雙元制”。“雙元制”的基本理念是指學生在學校接受專業課程的理論教育、普通文化知識的學習,于此同時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一種教育體制,是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縱觀世界各國都把產學研結合放在其教育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在1985年引入產學研用人才培養機制,經過多年的實踐,國內各高校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總結了一些經驗。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其初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就是單純研究、植入、“克隆”國外合作教育模式。1991年至1997年,各教育機構改變以往自發的無組織行動,向有計劃、有組織的互動協作發展模式的初步探索階段。1995年12月“中國產學合作教育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協會”,至此,標志著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中國形成。1997年10月教育部發出教高廳發出《關于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九五”試點工作的通知》,給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從政策上給以實施保障。2002年至今,在政府引導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大學、企業、科研機構在政府的引導下,順應市場機制,積極尋求合作,并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商務英語專業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為了應對當前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黨中央、國務院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同時強調高校和各有關部門必須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產學研模式的運行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支持,還需要學校內部各機構的相互協調。從發展的觀點來看產學研用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就要明確院校產學研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內涵,并且有效地構建此機制,是當前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工作中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哈爾濱商務英語專業在積極響應中央就業指導措施的同時,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特點,針對本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進行一系列創新。從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分析:商務英語專業是使語言知識和商務技能相互融合的復合型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比較廣泛,可以在外貿企業從事涉外商務工作,也可以從事語言知識教授工作。哈爾濱金融學院早在2010年就利用前身銀行學校優勢聯系了人民銀行、外貿進出口企業和一些語言學校,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和實習時間到這些一線業務服務部門進行實習。并且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這是商務英語專業產學結合的最初階段,給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了解實際業務的機會,增長了實踐經驗,也給企業人才招聘開辟了良好的途徑,可謂是一舉雙得。
四、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產學研合作把科技創新引入到經濟和科技發展中,更新了以往的人才培養觀念。但是由于產學研合作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許多問題。首先,學生在實習基地的學習受企業業務范圍、企業管理的限制,有時學生對某些業務得不到親身體驗只是單純的觀察。就學生而言,有的學生惰性強,在企業中沒有學校監督和老師的督促,實習就會一無所獲,因此由于學校對學生的操控性降低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其次,實習時間,也是影響整體實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學生有正常的理論課程要學習,所以實習一般是在假期進行,時間最多就兩個月,這樣使得學生不能完全掌握和熟練應用所學技能。
(二)解決方法
首先,發揮市場在整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資源配置作用,建立長久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人才培養體系。充分利用國家給出的各項惠民政策,國家在各省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就為學生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自主的進入到了解社會的實踐中,從源頭解決高校傳統的“單項流動”的模式,即將市場的運行模式,將優質就業創業指導資源引入學校,構建資源“雙向流動”模式,為高校的學生人才培養創造新模式。其次,開展校企校內合作培養模式。這種模式首先要讓企業和高校之間結成戰略聯盟,實行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學校還可以聘請行業精英來學校擔任“雙師型”教師,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改革實習、實踐教學環境,實行學生綜合實踐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再是紙上談兵,使學生成為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都兼具的社會棟梁之才。最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從本身的專業特點出發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高校應根據經濟和社會的需求著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利用高校、企業和科研平臺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宿雅然 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商務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