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合作學習生物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針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差、缺乏學習知識過程中應有的積極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教育部提倡使用美國學者提出的合作學習策略。這是一種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新型教育方案,并在很多教學實踐過程中都取得了成功。合作學習側重于在班級中,把學生根據學習程度、教育背景、性別等差異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們求同存異,在共同學習中主動投入學習,為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共同努力。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外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在我國仍然屬于是新生事物。是否能夠有效地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關鍵在于我們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夠把科學的理念運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之中。而做到這一點的首要前提便是需要科學地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內容內涵,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實質。合作學習的結構理論是從動機出發,強調合作小組的目標對于學生完成學業的深遠影響。與此相對的,發展理論則是從對事物認知的角度去出發,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對小組完成任務效果的影響,即在達到小組合作目標的學習過程之中,是不是每個小組的成員的認知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從合作學習的目標理論與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無論是從學生動機的角度還是從對事物的認知角度看,合作學習方法都是一種具有優越性、可以減輕老師學生課業負擔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中有效地運用這種優越的方法呢?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由于高中生的課業壓力較大,面對著高考這座“獨木橋”的考驗,更多的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探索合作學習帶來的好處,而一心埋頭課本,滿足于課本上現成的理論和數據,認為會答卷就萬事大吉。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完全的本末倒置,他們曲解了素質教育的含義,我們的教育應該是立足于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變成一個只會做題的書呆子。高中生物有其教育的特殊性,在傳統的文理分科中,生物跟物理化學一樣屬于理科。但是生物的性質,結論有很多需要同學們記憶的東西,讓一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只要背就可以。其實不然,高中生物是一套完整連貫的體系,就像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工程一樣層層深入,學生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之下體會生物的奧妙。基本必修課本看似沒有聯系,實際上是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介紹生物,死記硬背是難以真正學好高中生物的。這個時候,就能夠看出合作學習的優越性了。在我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很多同學反應的難度較大的“孟德爾遺傳定律”一課來說,采用合作學習的效果遠遠好于傳統模式。關于遺傳定律,很多同學說頭疼,記不住,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理解,還有的同學苦惱基因重組、性狀分離這種概念太多,記憶容易發生混淆,其實這都暴露了傳統學習的弊端。可能學生在一個問題中沒有想明白,又沒有及時地去請教老師,導致類似的問題越來越多,成績下滑,我們采取的合作學習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在這一課上,我鼓勵同學們自己找資料,認真閱讀教材,把發現的問題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例如孟德爾為什么選擇豌豆作為實驗對象?他總結出了幾對相對性狀?分別是什么?等這樣的問題,再又小組之間交換討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同學們很容易發現自己學習的盲點。有可能別的小組想到了的問題自己原先沒有想到,那個就可以求同存異,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在討論問題時,組內成員的水平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原先自己不懂、想不通的地方拿出來,組內成員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對同學們所學內容進行補充,同時鼓勵他們提出更多新的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同時能使學生一直保持在興趣盎然的狀態,課業緊張的壓力得以得到一定的緩解,更加有利于同學們的身心健康。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1.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日后走向社會融入到工作崗位之中,都要有團隊合作競爭意識。首先,高中生物教師把本教學班的同學科學地劃分成不同的異質小組,這個數量以4~6人為佳;然后,再由教師設計詳細的小組之間評比方案,旨在讓學生明白:要取得好成績,只靠你一個人單打獨斗是不可能的,你必須把自己的利益融入到集體的利益中去。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當代社會到處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現象,作為培養我們社會接班人的學校,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合作學習把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小組與其他小組之間顯而易見地存在著競爭。例如,在學習人類遺傳病內容時,就可以舉行小組競賽活動,對每個小組給出不同的問題,如:什么是人類遺傳病?可以分幾類?什么是單基因遺傳病?可以分幾種類型?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小組同學合作解答,評選出回答又快又準確的一組。在這樣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競爭意識會得到進一步增強。也可以這樣說,班級是社會的一個小縮影,在這個“縮影”中,我們通過合作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出的競爭意識,對于同學們未來進入擁有更廣闊天地的大社會,是很有裨益的。
3.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承受能力。不論我們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工作中,失敗的可能性通常都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失敗也是一種最常見的挫折。它可以使一個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認為生活沒有了希望而一直憂郁下去;相反的,也能激起人的斗志,開發其內在潛能,去獲取更大的成功。綜上所述,一個人,他對于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強,他去成就一番豐功偉業的幾率也就越大。再回頭看看我們的課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與小組內部成員真誠的合作,組與組之間組織公平競爭。例如,在進行過人類遺傳病相關內容的小組競賽活動之后,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輸贏并不是關鍵,重點在于在競爭的過程中學會了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同時,還能通過其他小組的回答,來彌補自身知識的盲點,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競爭的真正價值。在合作與競爭這樣和諧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承受能力。
4.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平等意識。在學校中,每一個班級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歧視的現象,比如說性別、體力、長相、家世、能力、成績等的差異。這樣一來,對于我們的高中生物課堂,創建民主平等、互助和諧型集體的任務,便顯得尤為突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采用了異質分組的方式,通過這種做法,將學習能力、興趣、性別、特征都不盡相同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個小組內。這樣,同組間的學生可以互相啟發,便不存在誰更強、誰更厲害的問題。大家都是組員,都有平等發言的機會。例如,在進行現代生物進化內容學習的時候,就可以讓小組成員各自查詢關于生物進化相關的內容,然后每個人將自己搜索的材料與小組成員分享,相互補充,最終總結成一份完整的報告。這樣一來,同學們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更加平等和民主。這種方式更有利于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建成。
5.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的課題之一。對于高中生來說,首先應該讓同學們意識到他們本身才是學習的主體。教授學業不應該是單方向的傳道,而應該是同學們在投入學習之后伴隨著喜悅與驚喜的發現探索過程,又或者是伴隨著存在疑惑的問題的艱辛解決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因為采用了異質分組的方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知識面的寬窄等都不一樣。因此,我們生物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簡單粗暴地要求所有的同學都達到一樣的學習標準是不科學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應該互相啟發討論,處在一個平等、相互探討的地位。以學習基因工程內容為例,試想應該怎樣“鏈接”目的基因和載體呢?這個過程涉及多種酶的應用,可以放手給同學們討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討該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等)重組DNA,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可以讓同學們開動想象力,假如是你正在做重組DNA你會怎么做使得生物按照人們的愿望出現全新的性狀呢?這些措施都會將使同學們的思維飄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可能會出現一些全新的視角,提出很多值得爭論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處在合作學習這樣一個新的知識不斷生成、構建的氛圍之中,要比單獨傳授教學更加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也更有利于同學們學習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擁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符合高中學科的特點和高中生心理身體發展現階段的情況。有利于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平等、團結、競爭意識等多種品格。同時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合作學習既是創造學習方法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項教學目標。作為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合作學習是我們應該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一項使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的手段。
作者:岑如婕單位:廣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