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怪誕藝術形象審美形態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審美的多元化的發展,審美主體對于怪誕藝術所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審美感受,其中不乏質疑和批評但也有贊賞和認可。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眾對于怪誕藝術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對于怪誕藝術形象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價值和推動。不同以往的審“美”形象,怪誕藝術近代才進入人們視線。但從形象上說,怪誕藝術形象就曾出現在許多古書當中,如古代的《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山海經》等,在《山海經》中記錄了多達種怪誕形象。這些怪誕形象放在現在來看會覺得十分的荒誕和可怕,但古人則認為那是具有實際意義和神秘力量的造物。20世紀以來怪誕藝術逐步完善發展,不少藝術家在其各自領域也都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怪誕藝術形象。如超現實主義馬格利特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喬治·德·基里科的作品等。怪誕形象成了很多藝術領域塑造的主角,這對怪誕藝術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怪誕藝術形象的構成要素
當探討怪誕藝術形象時,首先要分析它的構成要素為何。無論是怪誕理論還是流傳至今的怪誕故事,都透露怪誕的兩種構成要素,丑惡和滑稽這兩種要素。作為怪誕構成要素的“丑惡”是指與美對立的美學范疇,指破壞和諧的反美。如對平衡、比例、對稱、等形式美以及規律的破壞就是“丑”。“惡”,是指社會學中善的對立,即害。怪誕美學的丑惡就是把美學的“丑”和社會學的“惡”融合在一起。指以反美的丑陋形式出現的害人害己的對象,而呈現出的反美的丑陋形式。“滑稽”在美學上是指與優美、崇高、悲劇、怪誕并列的一種審美形態,與怪誕相較,二者都是引起人們發笑的反常。滑稽對其引發笑的內容沒有十分清晰的界定。而作為怪誕構成要素的滑稽,強調了滑稽中的丑惡內容。
二、怪誕藝術形象的構成原則
西方的美學家在研究怪誕藝術時,都曾對怪誕藝術的構成原則展開分析。其中黑格爾的研究要比別人更為全面和科學。關于黑格爾怪誕構成方式總結下來有三種情況,不同領域事物不合理融合構成怪誕、超自然方式構成怪誕、極端扭曲方組成怪誕。我們從極端扭曲、超自然、不合理這三個對于怪誕藝術構成的描繪就可以看出怪誕的構成方式都是反常化的,而其反常化的對象就是自然真實、規律穩定的正常。因而可以說正常的反常化是怪誕藝術的最基本的構成原則。在創作怪誕藝術形象時也遵循著正常的反常化構成原則,而這一原則體現到怪誕藝術形象時,則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形象的極端陌生化、神秘化、丑惡化、超現實化和人體化。形象的極端陌生化就是用人們最熟悉的構成最陌生的形象,人們就越會感到恐怖可笑。極端神秘化就是用最簡單熟悉的東西構成讓人從外形、行為、邏輯都無法理解的神秘形象。極端丑惡化,是將原本美麗善良的形象打破,重新構成丑惡的形象,或是直接從美善形象的基礎上挖掘丑惡,形成丑惡形象。極端超現實化,是將現實和細節逼真的形象構成罕見的,不符合現實社會生活的超現實的形象。極端人體化,是將動植物或非生命體的事物與人體聯系在一起或向人體進行轉化的怪誕形象。
三、怪誕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
1、超常的自由
怪誕藝術興起于20世紀中期,在此之前人們對于藝術早已有自己的認知和觀念。面對怪誕藝術的出現,人們也并沒有十分的排斥它,同樣也是將它視為藝術作品。基于受眾的接受度與接受能力,諸多的“不存在”的怪誕藝術形象可以被列為藝術作品,變成人們觀賞的對象。諸多怪誕藝術的形象通過事物與事件邏輯的變異,創造出不真實的虛擬世界。在這個怪誕的虛擬世界中,這個世界具有自己的特性,他可以凝聚收縮、膨脹變異、甚至可以與現實世界交融。當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或東西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交織互融時,那這個虛擬的世界或物體就具有了“實體”性。如此可見處于虛擬和現實之中的怪誕世界夢幻自由,那在這個怪誕藝術世界中的怪誕形象也是帶有自由的特性。雖說每個藝術的本質特征都是對心靈的解放和自由,但怪誕藝術的自由與其他一般藝術表達的自由并不完全相同。怪誕藝術創作的是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虛擬荒誕但又和人相關聯,是人的世界。這個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立,或是現實的異化世界。它所展示的就是現實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的形式和情形。巴赫爾和凱澤爾對于怪誕藝術的表述雖然立足點不同但二者都指出怪誕藝術具有超常自由的特性。超常自由的性質是怪誕藝術形象對比一般藝術形象的品格和特性而展現出來的。其他一般的藝術形象往往就是直接歌頌嚴肅的事物或抨擊丑惡的東西,形式和內容并沒有沖突。但怪誕藝術形象是對秩序的一種顛覆甚至是對生命體的破壞和嘲弄,在顛覆和破壞中來獲得解放和自由。
2、直面自身
怪誕藝術作品往往帶有滑稽和可笑的色彩,但它其中也蘊含著嚴肅的成分。這種嚴肅成分體現在作品會涉及人類自身,當討論的焦點聚集在我們本身或對生活的時空上時,對于我們來說怪誕藝術作品就具有了嚴肅性。雖然怪誕藝術形象的形式或表現手法上采用夸張變形的方式,但怪誕藝術形象的創作不是單純的憑空想象,而是與我們的現實社會現實生活相關聯。在面對怪誕藝術形象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想到自身,從而加深了我們自身的驚訝和反思。在觀賞其他的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我們沉浸在其中忘掉現實走入作品的世界。在我們結束觀賞走出藝術世界時,我們才會開始反思它所帶給我們對于現實世界以及自身的思考。但相較于怪誕藝術作品來說,我們面對怪誕藝術形象時即刻就會使我們聯想到我們自身以及當下所處的環境,直面我們自身與自身生活的問題引起我們的反思。
3、驚奇感的體驗
以哲學的角度上看,這個是世界是以我們所看到的方式存在,但這只是世界呈現的一種可能的方式。怪誕藝術中所呈現的世界,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個發生了性狀、邏輯、時空變異的生存之處,當面對一個陌生的生存之所時我們會感到緊張驚悸感,這種反應是人的本能應激反應。怪誕藝術所帶給我們的驚奇感,不同的藝術家或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黑格爾認為人處于兩種狀態下不會產生驚奇感,第一種人的思想和意識還處于蒙昧的狀態,第二種是人已經對客觀世界了然掌握時。而怪誕藝術形象帶給人驚奇感時,人是處于這兩種狀況之間的,即沒有完全蒙昧又沒有對怪誕藝術形象完全的掌控了解,所以才會有驚奇感。佛洛伊得對“神秘和恐懼”對象的闡述與黑格爾相近,就是我們身上被壓抑的部分以一種陌生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才令人感到驚奇和恐懼。而這個對象則是源于主體又與主體對立,而主體卻無法掌控的對象。黑格爾和弗洛伊德對驚奇感的闡述都是集中于主體和對象的討論,而西方浪漫主義怪誕理論和凱澤爾對于驚奇感產生的看法,則主要體現在主體與所處環境的討論。西方浪漫主義怪誕理論中驚奇感的產生是因人被拋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人面對未知和恐懼產生的本能的生理反應。凱澤爾認為怪誕藝術產生驚奇感是因其創造出異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將熟悉變陌生,親密變敵對,在這樣一個異己的世界中人會產生驚奇感。
四、怪誕藝術形象的功能價值
怪誕藝術形象和怪誕藝術形式一樣也遵循著五大功能價值:第一,威懾邪祟避免侵害的功能。當人們形成最初的鬼魂意識時有一種潛意識,即越是兇猛的形象就能震懾那些可怕邪惡的事物。在人們對想象的兇惡形象附加精神上的依托,會對這個形象加以生命或擬人化處理,因此這些形象就會產生人與動物或植物以及與對抗物相融合復雜的怪誕特征。第二,否定丑惡功能,當觀察一幅怪誕形象或藝術作品時,人們會以自身的經驗去評判畫面中的人物事是否合理。當觀者發現其中出現與日常的經驗相比的反常和愚蠢時,首先吸引觀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隨后會感到得意滿足,同時也會出現反丑惡的心理。因而怪誕形象多數具有對抗丑惡的價值。第三,記憶的加深引起注意,觀者對怪誕藝術形象初期接受時是驚恐排斥的心理。這種心理是一種生理反應和本能情感,當人們意識到危險時或受到驚嚇時就會本能地聚焦在引起恐懼的物體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和影響。第四,探究與復仇的快感。怪誕形象中的滑稽所體現的反常規的現象或事物,它使人們用自己的經驗來評判和嘲笑形象中犯下的低級錯誤。從而為自己發現錯誤而感到自豪。這就是怪誕形象,給觀眾帶來了蔑視、嘲笑和自信的復雜情緒。第五,逆向思維的激勵功能。不同于現實生活習慣和正常的思維邏輯。用這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從對立面的角度出發,探索對立,思考問題的根源。怪誕形象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運用逆向思維,讓人自我反思,使這種反思變得更加深刻,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觀眾在面對作品時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這也達到作者的基本目的。
作者:栗廣峰 孟超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