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普及在群眾審美素質提升中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人們對精神文化追求提升,優秀的文化藝術可以提升人們綜合素質與審美素質。全面推動全民藝術普及背景下,有助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文中分析全民藝術普及在群眾審美素質提升中的作用,探討如何做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
關鍵詞:群眾審美;全民藝術普及;實施策略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愈發豐富,渴望越來越多的文化享受。隨著社會持續發展,群眾文化建設需求增加,需要做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通過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保證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切實發揮群眾的藝術才能,實現推動社會進步的目的。
一、群眾審美素質提升中全民藝術普及的作用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水平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建設水平受到經濟基礎影響,需要創新一批有利于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文化需求,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面藝術普及在群眾審美素質提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滿足人民審美發展。審美素質內容豐富,包括感知美、理解美、鑒賞美及創造美等。感知美,即人們可以準確與敏銳的感知美的事物,能以此為基礎形成準確的辨別美的能力;理解美,對美的審判與評價能力,建立在欣賞美的基礎上,懂得如何把握與理解美;鑒賞美,就是鑒別與欣賞美能力,直接對人們審美層次進行區別,提高藝術品位并體悟美的價值;創造美,與其他能力結合創新美,使得自己在欣賞與理解美的基礎上成為美的創造者。通過提高民眾的審美素質,既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又能提高審美能力。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審美不斷發展,需要全民藝術普及提升群眾審美素質。
(二)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審美素質直接影響到人的精神層次與生活品位。通過階段性開展各形式的藝術活動,如體驗互動藝術、參與群眾演出、賞析文藝精品等,利用多樣化的方法實施全面藝術普及,激發人們美的創新能力與審美素質。借助藝術普及活動促進個體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掌握各種藝術運用手法,提高自身藝術感知能力,提高群眾創造力。此外,人們審美素質還體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目前國內文化藝術活動迅速發展、發展,通過提升國民審美素質可以推動時代潮流,引導潮流走向。通過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引導民眾汲取優秀文化藝術,豐富民眾精神文化實際的基礎上提高人民審美素質,全面落實文化強國戰略[1]。
二、群眾審美素質提升中全民藝術普及的策略
(一)打造高素質的全民藝術普及團隊。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有宣傳和組織經驗的、優秀員工和團隊負責。但在人才緊缺的前提下,政府部門應該主動牽頭,通過資源和人力投入,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全民藝術普及團隊,主動帶頭,肩負起進社區、下村莊等藝術普及和推廣工作的開展。比如,秦腔作為我國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優秀藝術文化形式,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深受廣大中老年群體的喜愛。因此可以打造一支秦腔藝術普及團隊,專門負責到各村莊、社區等進行巡回演出,同時演出的內容、形式等盡可能貼近群眾生活,拉近群眾間距離的同時,幫助他們豐富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基層群眾在欣賞秦腔藝術的同時,深刻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藝術欣賞能力,為生活增添更多樂趣和動力[2]。
(二)利用互聯網開展普及工作后續調查。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時,就可利用互聯網在網絡上對其開展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通過網絡調查問卷,來詢問并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全面藝術普及活動的意見,汲取寶貴經驗,從而對活動的內容和安排等進行及時修改和調整,盡可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真實追求和需求,全面提升全面藝術普及工作的效果和質量。比如,作為基層文化服務單位,就可利用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向廣大基層民眾就當前基層民眾藝術普及工作的開展調查問卷,由廣大民眾根據自己切身感受進行填寫,提出意見。同時基層文化服務單位就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找出當前工作的不足,及時調整、改進,針對可行性措施進行整改,盡可能提高全面藝術普及工作的效果和宣傳質量,為全民藝術水平提升而努力。
(三)保證全民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每一個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也得到了有效的增長,如何鼓勵和保證人民群眾參與到當前的文化建設活動中,是當下很重要的一個話題。人民群眾是文化活動的主體,想要更好地推動地域文化和發展,就必須要讓每一個群眾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的文化建設當中來,只有參與到其中,才能對這些文化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目前來看,很多群眾都是對群眾文化相關的知識了解極少的,而且想要認識到這些文化的方式和途徑也很少,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多多進行宣傳,只有把群眾文化有效的推廣開來,群眾才能更好地參與進來。人民群眾的素質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近而不斷地去激發出基層文化活動的生命力,提升基層文化建設,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更能推動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四)相關機構應該將文化活動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文化服務機構,它是很重要的一個機構,是國家設立,政府舉辦的,鄉、鎮、城市社區、街道辦事處、區公所一級的最基層公共文化事業機構,更是引導群眾開展文體活動,為群眾更好地去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并且提供一個活動場所,公益性的文化傳播與管理的文化機構。想要讓群眾文化活動順利地開展,那么這一機構也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而不斷地創新和改善自身。這一類基層的文化館,應該緊緊圍繞群眾的喜好,并且要以他們的文化需求作為基礎,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去為群眾打造出一個人們都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要增強活動影響力,打造文化品牌,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創意文化活動,為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最大努力[3]。
(五)融合城市多元文化,實現兼收并蓄。我們要有效的分析出每個地方不同的本地特色,依據不同的特色來打造出更加多元的文化,使得當地的社會團體和基層群眾都能夠參與到多元文化的建設中來,共同打造專屬于本地區的群眾文化品牌。可以在每個社區舉辦活動,不斷地去增加演出的場次,要有效的發揮出文藝團體的專業技能優勢和社會影響力,在豐富活動內容和載體的同時,更要保障這一活動的質量。此外,為了讓這一文化的社會效益更加突出,還可以借助一些節日來發揮教育作用,讓人們都可以融入進來。比如說,全國禁毒日,一些特殊紀念日可以舉辦專場的活動,讓人民群眾了解這些日子背后的故事和深刻意義。而且現在很多的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節日特色,陜西有一些農村地區會在特定的日子舉行社火或者表演戲曲,這也可以融入到活動創作中,然后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六)推進文化藝術知識普及與提高的融合。我國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時,一定要能夠積極尋找并拓展文化創新建設的載體,幫助基層群眾盡可能豐富自身文化生活,同時利用文化傳播幫助基層群眾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文明。因此,在此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基層文化部門遠遠不夠,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通過挖掘,組織和培養,發展出一批群眾喜愛的文藝表演、知識競賽或者文化展示等,通過多種形式、多重路徑,盡可能幫助基層群眾豐富并普及藝術文化相關知識和內容。通過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不僅能幫助群眾開闊視野,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對我國民間藝術和傳統藝術進行普及、了解和學習。而且通過這些活動,為基層群眾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一個學習、展示自我的舞臺和機會,通過該平臺的展示,在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的同時,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分享等等。這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進步[4]。
三、結束語
總之,我國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方面就是群眾文化建設,也是衡量國家文化事業繁榮與否的重要標志。通過推行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提高群眾文化素養與綜合素質,推動我國群眾文化事業進步與發展。希望通過文中論述,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作者:何莉麗 單位:重慶市江北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