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劇團藝術人才培養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
有一段時間,劇團曾經出現人才大量流失的情況,正常的演出幾乎陷入停頓。現在我們的演員隊伍僅舞蹈演員就達到50多人,足以組成一臺劇場演出,五光十色,花團錦簇。以前要排節目,場場要外請導演,現在除了新創作舞蹈節目外,年輕的小導演們已能獨擋一面。人才從何而來?首先,我們立足本地文化藝術學校的人才培養。學校請了名師授課,又積極參于藝術教育的各種賽事,初級人才在學校便打下了良好基礎。市里的宣傳文化部門,對本地人才采取了切實的有吸引力的措施,這就促使了很多學生把留在揚州作為首要選擇。為了更多地招募人才,我們把視線延伸向華東地區的藝術學校。發現人才的同時,主動接觸,介紹劇團情況,認真解決他們提出的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們的熱情和責任感,贏得了廣泛信任,一些優秀苗子來到揚州,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在安徽的文化學校挑選人才時,我們了解到學校對學生實習的渴望,主動提出把劇院作為他們的實習基地,解決了學校的困難,也加強了雙方的友誼。而在學生們通過實習,能力明顯提高后,我們又適時提出了讓學生參加演出,學校作為合作方,利益共享,聯手共贏。在這樣的合作中,學生中的業務尖子,既提高了能力,又有了一定收入。同時更切實地感受到劇院積極上進的精神狀態,團結協作的優良團風,選擇留下便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二)
人才需要培養,培養的措施卻需要切實可行。人才多有夢想,夢想的實現有待時日。舞蹈演員總希望自己能成為楊麗萍、黃豆豆。我們為這樣的夢想積極提供舞臺。是楊麗萍,你就舞出靈雀的柔姿;是黃豆豆,你就先萌出兩瓣希望的豆芽。通過聯系各種演出,給演員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通過登上大舞臺,讓演員們打開眼界;通過重要演出,讓演員們享受掌聲、鮮花和美譽。近幾年來,我們參加了國家級的水上運動會開幕式演出;省花博會開幕式演出;上海市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重頭戲的上海電力系統專場演出。揚州歌舞劇院的名字出現在央視、東方、江蘇衛視的熒屏上,這讓演員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也看到了未來的前途。對于一些有創造欲望、有悟性、有實力的演員,我們結合他們自己的意愿,送到中央舞蹈院團去培訓,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當代舞蹈創作的信息,學習新鮮的舞蹈知識。盡管各人的收獲有大有小,對于我們劇院來說,只要他們想把學到的東西努力運用,我們都會提供條件,努力促成。即使有些不成熟,或者有些生澀,我們仍然熱情支持。我們知道,創新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創新需要一個艱辛的過程。對于優秀演員,我們給予開小灶的優惠。這種優惠,就是在外請導演排練節目時,讓他們參與創意構思,擔當排練導演。假如他們自己有創造的欲望,請專家、導演給予討論評點,乃至讓他們付與實踐。請進來的導演多是舞蹈界的行家、高手。他們給劇院排節目的過程,往往比演員到外面進修還要有效。因此,我們努力邀請省內外的高手幫助創作排練。即就是他們的理念和運作,有時會讓演員們一時不能吃透,至少也能讓演員們知道專家們設置標桿的高度和藝術含量的深度和厚度。藝術人才的“眼高”,將決定他們發展的前景,他們可以眼高手低,但眼低永遠是無法超越別人也無法超越自己的。
(三)
培養人才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人才發揮作用。作為市級文藝團體,在人才培養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糾結:培養不出來,浪費財力精力;培養出來了,又擔心留不住。辛辛苦苦育苗,好容易花兒開了,卻裝點了人家的陽臺。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糾結。然而,說得悲催一點,這就是命運的安排;說得超脫一點,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市級文藝團體的發展空間畢竟不能和國家級的院團同日而語。它需要好演員、好人才,但不能更多地提供上升平臺。與其強留,不如放手。人才能成為張繼鋼、陳維亞,也是我們的驕傲。因為我們提供過驛站,馬走遠了,馬蹄聲還在,至少會在我們的團隊中留下曾經的長嘯和生命追求的映象。這豈不也是人才留下的另類財富?再者,平和的心態,開放的襟懷,會讓我們和高就的人才保留一條精神通道。理解寬容會和感動良性互動。當我們需要他們施以援手時,相信他們會給我們的事業給予指導幫助和扶持。舞蹈演員的隊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芳林新葉催陳葉,那就讓我們傾心培育新葉,讓人才不斷涌現,給事業不斷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