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丁戊奇荒述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丁戊奇荒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光緒三、四年大□”,即1877—1878年發生在中國大地的特大災荒,是用“丁戊奇荒”這樣駭人的字眼載入史冊的。(“丁戊奇荒”,又稱“丁丑奇荒”,主要是發生在丁丑、戊寅兩年。見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三。)這場一百年前的大災荒,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災荒之一,災害極其嚴重,對當時整個社會生活和以后歷史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它對研究清史、近代史、經濟史以及災荒史來說,不能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丁戊奇荒”起于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止于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最嚴重,連續了三年。這時是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之后,是太平天國農民大起義、捻軍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失敗之后,中外反動派已經勾結起來,開始在中國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也正是清政府的所謂“同光中興”的開始階段。就在這“一大變局”的時期,年幼的光緒載□承繼早已腐敗了的清王朝的皇位。光緒可能是歷史上最不幸的君主,他剛剛上臺,一場伴隨著人禍而來的特大天災,便迎面撲來。

1876年春夏兩季,南方沿海各省由于雨量過多而遭到水災,廣東、福建兩省最為嚴重。同時,長江以北各省普遍干旱,廣大地區夏秋兩收完全受到破壞。次年,即光緒三年,北方九省大部分地區再次遭到更嚴重的旱災,很多地方又發生蝗、雹、疫等災情。這次大災荒延續到1878年,直隸等一部分地區拖到了1879年。據不完全統計,僅山西、河南、直隸、山東四省,1876年就有181個縣受災,1877年為274個縣,1878年達285個縣。(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34頁。)這次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是山西、河南、陜西、直隸、山東的旱災,其次是湖北、安徽等一部分地區的水旱災害和廣東、福建的水災,南方其他地區和長城以北還獲得了較好收成。在這連續三年大災荒里,受到天災嚴重襲擊的饑民達二億人口,占當時全國人口的半數。死亡于饑荒和疫病者一千萬左右(也有人分別估計為九百萬、一千三百萬人),從重災區逃荒外地的人數達到二千萬以上。(參見《光緒東華錄》中華版第1冊;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2卷;《東方雜志》第26卷第5號等。)僅山西一省一千六百萬居民中,就死亡五百萬人,還有幾百萬人口逃荒或被販賣到外地。(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2卷,第340頁。)

在舊中國,每遇較大災荒總是“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赤地千里”?!岸∥炱婊摹卑l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和腐敗反動的清王朝統治下,災情更為嚴重,災區一片凄慘景象。請看:

山西1877年山西巡撫曾國荃向清政府奏報:“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饑民至五六百萬口之多”,“樹皮草根之可食者,莫不飯茹殆盡。且多掘觀音白泥以充饑者,茍延一息之殘喘,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摧,同歸于盡”?!霸冎咐?,咸謂為二百余年未有之災”。(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41頁。)王錫綸在《丁戊奇荒記》中寫道:“山西無處不旱,……被災極重者八十余區(縣),……餓死者十五六,有盡村無遺者?!?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42頁。)清政府派往山西賑濟的大員閻敬銘在報告中也說:“奉命周歷災區,往來二三千里,目之所見,皆系鵠面鳩形;耳之所聞,無非男啼女哭??莺∪荆@車而過,殘喘呼救,望地而僵。統計一省之內,每日餓斃者何止千人?!?《光緒朝東華錄》中華版第1冊,總頁514。)

河南1877年12月7日《申報》登載:“今歲豫省之災,亦不減于山右(指山西),……災黎數百萬,幾有易子析骸之慘”。(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44頁。)次年,袁保恒奏議中說:河南“成災七十二處(縣)之多,通省核計,已十分之七。受災之重,為二百數十年來所未有”。災民“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攜幼,號泣中途,帶病忍饑,踉蹌載道”。(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44—745頁。)

直隸河北省從1878年延續到次年九月的荒旱,致使“保定以西,河間以南,旱蝗相乘,災區甚廣。……春間猶采苜蓿、榆葉、榆皮為食,繼食槐柳葉,……大率一村十家其經年不見谷食者,十室而五;流亡轉徙者,十室而三。逃荒、乞丐充塞,運河官道之旁,倒斃滿路。”(《張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一。)到河間放賑的一個官員在日記中寫道:“年青的人們被出賣,特別是女子被帶到南方去?!瓋和瘶幼幼顬榭膳铝恕皇O驴莞傻钠ぐ穷^,肚子膨脹(他們的食物是雜草和樹皮),面色青黝,兩眼發直。”有些人“竟在領受賑濟的動作中倒死在地下”。(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2卷,第340頁。)

陜西《申報》于1877年10月3日登載:“秦中自去年立夏節后,數月不雨,秋苗顆粒無收。至今歲五月,為收割夏糧之期,又僅十成之一。至六七月又旱,赤地千里,幾不知禾稼為何物矣?!嚸裣嗦蕮尲Z,甚而至于攔路糾搶,私立大纛,上書‘王法難犯,饑餓難當’八字。……糧價又陡至十倍以上?!?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46頁。)

……

上述史料只是從同類大量資料中選擇出來的幾例,從這里已經不難看到那幅重災區凄慘絕頂的圖景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這場特大災荒呢?

簡單地把災荒歸結于社會原因,那當然是不妥當的。這次大天災首先是自然現象的反常引起的。北方經常出現旱情,但連續三年大面積的奇旱還是罕見的。然而,天災又恰恰是和人禍相伴隨,吃人的社會制度必然造成吃人的天災?!岸∥炱婊摹眹乐氐饺绱顺潭龋荒懿簧羁谭从钞敃r農業生產力遭到破壞的狀況。那時社會制度反動,農業經濟落后,生產力低下,農民極端貧困,不可能有控制自然災害的能力;反動統治者只知搜刮掠奪,并不關心防災抗災的建設,亂伐森林,水土流失,水利長期失修,這就極大地加重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岸∥炱婊摹?,就河北省來說,就是由于“河務廢弛日甚”?!胺灿蓝?、大清、滹沱、北運、南運五大河,又附麗五大河之六十余支河,原有閘壩堤埝,無一不壞;減河引河,無一不塞?!?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17—718頁。)全國也是如此,當時有名的改良派思想家王韜正確指出:“今河道日遷,水利不講,旱則赤地千里,水則一片,民間耕播至無所施?!?王韜:《□園文錄外編》卷一。)反動統治階級不但不能采取有效辦法積極救災,反而趁火打劫,更直接地制造了饑荒。

清王朝認為救災“首曰誠祈”,把“拈香祈雨”、“設壇祈禱”等愚昧活動用來自欺欺人,做為“第一要務”。雖然也采取若干“開倉平糶”,設立粥廠,“以工代賑”,“捐廉(停俸、減俸)救荒”,“捐輸(賣官)賑災”,“收買蝻子(蝗蟲)”等措施,但收效甚小,卻有利于地主官紳進一步掠奪壓榨飽受饑荒苦難的災民。清政府注意的是災荒影響稅收和它的統治,并不關心廣大災民的死活。反動政府為了多征二十倍的田賦,竟允許種植鴉片。這次災情最重的山西、陜西,都是種植鴉片很多的省份。1877年山西省耕地面積約為530萬畝(當時全國耕地約八億畝),有60萬畝好地種鴉片,占九分之一強。難怪山西巡撫曾國荃說:“此次晉省荒歉,雖曰天災,實由人事。自境內廣種罌粟以來,民間蓄積漸耗,幾無半歲之種,猝遇兇荒,遂至可無措乎?!?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60、457-459、462-463頁。)繼任山西巡撫張之洞也指出:“丁戊奇荒,其禍實中于此”。“垣曲產煙最多,餓斃者亦最多?!?《張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三。)戶部官員為了每年額外得到三萬兩所謂“飯銀”,一再拒絕御史們“暫停以糧釀酒”的要求。而當時僅直隸一省每年釀酒就消耗糧食幾百萬石。(《光緒朝東華錄》第1冊,總頁570-571。)清政府面對嚴重災情,仍以“已有定例”為名,不肯縮減宮廷的龐大開支,繼續籌巨款大修西太后的頤養宮殿,修建同治皇帝皇后的陵寢,還向各地采辦各種奢侈品。言官們對此多次諫阻,都遭到“著毋庸議”的嚴詞拒絕,甚至“傳旨申斥”。

災民身陷絕境,紛紛倒斃,而封建官僚們仍然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禮部尚書恩承等去四川由晉陜災區過境,地方政府“雖人夫死亡,車馬倒斃,(仍)百計備支,不敢缺少”,可是這位尚書大人“行至晉境,每處常帶轎夫,雜費折錢百數十千;門包零費,銀數百十兩;酒席折價外,又用燕菜燒烤及海菜多桌;大車轎車四十余輛,驛馬民馬六十余匹。合計一日尖宿之費,官供民派,需銀千數百兩”,仍不滿足,竟然“需索雜費,鬧至縣署!”(《光緒朝東華錄》第1冊,總頁758。)在那黑暗腐朽的封建官僚體制下,尚書承恩的惡行能是個別事例么?他們完全不顧廣大災民在水深火熱之中,只能加重災情!

饑荒是人民的災難,又是豪紳、貪官、奸商、高利貸者大發橫財的良機,有所謂“一欠等三收”。地主豪紳借機兼并土地;貪官“吃災賣荒”;高利貸者“越境放債,賤準地畝”;奸商“囤積居奇,操縱糧價,致使糧價暴漲數倍、十數倍不止?!?皆見《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534—538、547—563、594頁。)他們還趁災民危難之機,與人販子勾結起來,大批販賣人口,僅靈邱縣縣衙的登記簿上,“就有十萬以上的婦女和孩童被出賣了”。(1878年PeredeMarchi的《饑荒報告》,引自《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2卷,第340頁。)

交通落后,固然影響了糧食運入災區,但是當時各省之間也不可能有統籌全局、互相協作、支援災區的風格。河南當局曾得到朝廷允許,向產米多的江蘇省請求借幾萬石義倉陳米。江蘇的官紳們經過“反復籌議”之后,答以“萬難借撥”,僅僅拿出二萬兩銀子捐款,搪塞了事。(《光緒朝東華錄》第1冊,總頁570-571。)

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侵略勢力,自然不會放棄利用中國人民這次災難,進行侵略活動。本來發生“丁戊奇荒”,就是和外國資本主義日益加深侵略分不開的。災情發生后,他們又大肆活動,不僅外國教堂賤買土地,拐騙人口,并且各國利用清政府國庫涸竭,力圖對它借貸,以便充當大債主,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2卷,第341-342頁。)同時,外國侵略勢力開始將洋米洋面傾銷中國。1867年我國始有洋米進口的記載,“丁戊奇荒”時洋米進口已達到一百萬公擔,價值一百六十萬海關兩。不久面粉也開始大量進口了。中國是世界上產糧最多的農業大國,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治下,糧食進口卻越來越多,到1933年已達到三千五百萬公擔以上。顯然,光緒三、四年這場大災荒,是糧食由出口而轉為大量進口的關鍵。(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773—774頁。)糧食和其他商品進口增加,由于大災荒而使農產品和有關原料出口減少,中外貿易發生了新的變化(根據《光緒朝東華錄》第1冊光緒2、3、4、5年統計列表。):(附圖)

上表清楚說明,“丁戊奇荒”之前,出口遠多于進口,出超達一千余萬兩;大災荒改變了中外貿易狀況,出口銳減,進口增加,入超近一千萬兩,災荒前后呈鮮明的對比。

“丁戊奇荒”發生后,封建統治階級和外國侵略勢力不但沒有減輕災情,反而加重了災情,造成了災民的大災難,使災區失去了生機。

在天災人禍的巨大壓力下,災民不得不起而反抗。同志指出:“在外禍、內難、再加天災的壓迫之下,農民廣泛發動了游擊戰爭、民變、鬧荒等等形態的斗爭?!?《選集》第1卷,第146頁。)前面所談到的陜西災民搶糧活動和舉起“饑餓難當”大旗的民變,就是這種反抗斗爭。這類斗爭在各地都不斷發生。但是,“丁戊奇荒”并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于饑荒奇重,上千萬人口死亡,活著的災民不得不四處逃荒。皖北災民逃向揚州一帶,山西、陜西災民逃亡西北蒙古地方,山東、河北等地災民大量向東北逃荒。據《申報》記載,1876年9月僅由山東到牛莊的難民,一天就超過八千人。(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935頁。關外移民的高潮就是始于19世紀70年代。)災民大批逃到邊疆地區,沖破清政府的封禁,對邊區開墾起了重大作用,但對災區恢復生產卻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在舊中國,災后必荒,“災”與“荒”結下了不解之緣。大災過后,1879年曾國荃奏報中說:山西“頻年荒旱,疫癘盛行,民人或什損六七,或十死八九。迄今市廛闃寂,雞犬無聞,高下原田,鞠為茂草?!痹S多地方“率皆黃沙白草,一望彌漫,考察地利,斷難招復承種”。(《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667、937頁。十年后,1888年一個在山西的外國傳教士巴格納爾(Rev.B.Bagnall)的報告中還這樣指出:“山西省自1877年以后,尚未完全復原。有些縣份的若干鄉村,只有一戶至二十戶人家;而過去曾經有過幾十戶人家住在自己的家鄉?!?《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1輯,第649頁。在解放前的中國,幾乎沒有抗災能力,災后恢復生產、重整家園也是十分艱難的。

“丁戊奇荒”和產生它的腐敗社會制度早已成為歷史,但是沒有強大的社會生產力,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擺脫自然災害的威脅和襲擊。這是歷史的結論。

文檔上傳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沾化县| 邢台县| 江永县| 迁西县| 龙山县| 墨脱县| 攀枝花市| 台南市| 永福县| 泾源县| 富裕县| 阳谷县| 甘洛县| 定边县| 新竹县| 什邡市| 芒康县| 阿合奇县| 阿城市| 沈阳市| 蓬莱市| 廉江市| 浦县| 乳山市| 将乐县| 阳高县| 体育| 客服| 河西区| 麻城市| 将乐县| 乌什县| 东莞市| 沙河市| 信宜市| 宁蒗| 兴文县| 义乌市| 新和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