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文化發展對黨組織社會動員能力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提升社會動員力是高?;A黨組織推進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關系著國家主流文化價值的傳播和人才的培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順利貫徹、落實。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新變化則對高?;鶎?a href="http://www.0312yh.com/lunwen/shys/shwhlw/201602/797512.html" target="_blank">黨組織的社會動員力的提升產生了重大影響。從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變化特點分析入手,認為社會文化發展對高?;鶎狱h組織社會動員能力產生深遠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社會文化發展;基層黨組織;社會動員
社會動員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人們在社會持久的、主要因素的影響下,其態度、期望與價值取向等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1]17?!吨袊伯a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高校黨的基層組織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團結帶領師生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使師生員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實踐證明:社會動員是黨路線、方針、政策得以貫徹實施的重要保證。一個政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很大程度體現在其社會動員能力與組織能力上。因此,加強黨的社會動員能力成為高校黨組織推進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當代社會文化發展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異質化的態勢下,顯得尤為迫切。
一、當前社會文化發展呈現的特點
文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從廣義上講,它概括了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每一社會都有和自己社會形態相適應的社會文化,包括一定的態度和看法、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以及世代相傳的風俗習慣等[2]4117,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演變。當今世界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普及下,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文化空前繁榮的信息化時代,每個人都主動或被動的被各種文化所包圍,文化日益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影響著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和選擇,更給“象牙塔”的高校帶來劇烈的沖擊,成為高校不得不面對的文化現實。
(一)社會文化傳播方式上的多元開放性
改革開放推動了政治與經濟格局的不斷分化,在消解一元性文化的同時,中國本土文化與異質文化相互融合,使社會文化呈現出眼花繚亂的多元化的態勢,在文化傳播方式上更具開放性。一方面,在文化產品中,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外來、科學與迷信、高雅與通俗、理性與非理性等文化因素并存,并由此形成相對于主流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間”[3]100。另一方面,現代信息傳播與復制技術的應用,文化傳播方式更加開放,傳統口頭、書面和印刷文化的權威被打破,網絡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使文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場文化盛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產品,甚至他們的需求和消費層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主導社會文化主要方向的因素之一。
(二)社會文化內容上的世俗化和功利化
市場經濟發展、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當前社會文化的繁榮,可是,一旦經濟和市場成為操縱文化行為的首要動因時,文化的生產、流通、傳播和消費的世俗化、功利化特征凸現出來,消費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大眾文化空間中蔓延、泛濫,大眾文化生產者為了追求利潤,迎合文化消費者的需求,不惜弄虛作假,甚至把一些媚俗煽情、粗俗淫穢的內容正大光明的登上大雅之堂。顯然,文化本身具有的教化、啟蒙和理性批判的社會功能在大眾文化的功利化面前被弱化、消解,也造成人們價值判斷的錯位和道德標準的混亂。
(三)社會文化發展趨勢上的分化與融合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文化的生產與發展受制于社會物質生產水平,帶著明顯的時代烙印。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決定了文化的排他性和壟斷性,傳統社會存在的精英文化、市民文化和民間文化被一元化的全民文化所取代,人們在觀念、價值信仰、規范乃至審美情趣上都高度一致。伴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核心原則和規范向社會滲透和擴展,自由、平等及人的主體性日漸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主要結構元素,理性主義也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得到張揚。人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帶來了各種各樣亞文化群體的涌現,主流文化被日漸分化,大眾文化、通俗文化乃至各種反理性主義、反智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等在全球化浪潮中得到發展,在現代傳媒的推動下與本土文化不斷融合,傳統文化所確定的地域邊界、雅俗邊界甚至是年齡邊界在這個分化與融合的過程中日益模糊[3]100。
二、社會文化發展對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的影響
高?;鶎狱h組織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動員、宣傳、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引導師生員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承擔著重要職責。多元的、開放的、世俗而又功利化的社會文化的興起與繁榮,占據了人們文化生活的主要空間,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社會心理。社會文化發展變化必然成為高校教育與管理者無可回避的文化現實,給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一)社會文化傳播方式強化了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
社會文化的發展與變化是時代的反映,體現著現代工業文化精神與民主政治意識的大眾文化在強大的媒體優勢推動下,能夠積極引導人們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的改變。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目的是幫助和推動師生員工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活動。社會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必然會給高校基層黨組織提升和強化社會動員提供許多有益的選擇和條件,在社會動員的方式、內容、效果上不斷豐富和強化。首先,社會文化產品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引發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社會動員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借助于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報紙、雜志、布告欄、信息窗、校園廣播等傳統的動員媒介逐步被新興的社會動員媒介如微博、博客、微信、學習軟件、電子雜志等所取代。其次,社會文化發展擁有龐大的信息資源,可以不斷的充實和豐富高校基層黨組織社會動員的內容。與過去黨的社會動員內容僅限于文件資料的宣讀不同,在信息化時代,基層黨組織通過現代傳媒提供的信息資源,快速而便捷的接觸多元文化的世界,充分的從社會文化環境中吸取各種養分,在動員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動員效果上得到普遍提高。
(二)社會文化內容弱化了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
社會文化對高?;鶎狱h組織社會動員能力弱化是指當前社會文化發展所提供的價值理念和黨的社會動員所倡導的主流價值如果不一樣甚至背離,在一定程度會降低社會動員的影響力,導致師生員工對社會動員產生疏離、隔閡、抗拒。顯然,當前社會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越來越凸顯出大眾文化的異常強勢,其對時空的占有比例遠遠超越主流媒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主流文化不同,大眾文化表現的是一種經濟性、快餐式、娛樂性、通俗性的消費文化,它追求的是簡單的物欲和感官享樂,人們在價值取向和追求上容易陷入消費主義、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也影響了一部分師生對理想信念、思想意識、道德覺悟、政治信仰等應有的關注和熱情,傳統價值中的理性沉思精神和時代使命感逐步被淡化甚至消融。
(三)社會文化發展變化消解了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
消解是一個化學概念,本意為用酸液或堿液并在加熱條件下破壞樣品中的有機物或還原性物質的方法。社會文化發展變化對高?;鶎狱h組織社會動員能力的消解表現為:大眾文化反映的價值觀與社會動員所達到的價值教化相對立,其所蘊含的負面力和破壞力會直接否定或批判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所倡導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會瓦解高?;鶎狱h組織多年樹立的政治權威。比如,近年來盛行的網絡惡搞之風,就極具有顛覆性。屈原、雷鋒、、等英雄人物、時代楷模被無端地惡搞和嘲諷,正面的、嚴肅的、權威的東西被一些人以“自由”“民主”之名悄然解構,主流文化價值在戲虐中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三、對策與思考
高?;鶎狱h組織的社會動員是高校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它既關系到國家主流文化價值的傳播和人才的培養,又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順利貫徹、落實。因此,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應對社文化發展的新變化,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是目前各級高校黨組織無法回避、正確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借助新媒介載體,進一步強化社會動員力
在信息網絡化時代,文化沖突、觀念碰撞、思想滲透、多元價值并行成為當今思想文化領域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這種文化價值的沖突勢必對世界觀尚處于形成階段的大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例如,雖愛國熱情強烈但政治方向不夠堅定;思想開放活躍,但思想認識缺乏穩定性;網絡依賴性大,但網絡鑒別力有待加強;自主意識,競爭意識較強,但思想趨向現實性好功利性。為此,基層黨組織必須把握大學生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及特點,放下傳統灌輸的架子,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網絡技術,將積極健康的信息融入到大眾文化環境中,新的途徑和新的手段一方面為基層黨組織社會動員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在黨建宣傳方式上的創新和運用,在動員范圍、動員速度和內容上對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時效性和針對性上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黨建工作者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動態,在考慮到師生黨員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征基礎的上,把即時的黨建動態信息通過新媒介,如短信、微信、微博、手機報等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到各基層黨組織和師生黨員中,確保動員宣傳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新媒體對師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引導無疑發揮著重要的承載和橋梁作用。
(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社會文化發展的
方向,克服社會文化對社會動員力的負面影響在開放、復雜的社會文化發展變化的影響下,高校成為各種思想、思潮的交匯地,大眾文化對高校基層黨組織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動員和教育均產生了強烈沖擊。但是,作為高校各項工作的政治領導核心,黨組織決不能淪為大眾文化的附庸者和追隨者,無視話語權主導地位的喪失而無所作為。高?;鶎狱h組織要有明確的角色定位,政治上清醒,信念上堅定,為師生員工提供一個基本的價值尺度和標準,一方面要主動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識別能力,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社會思潮進行分析和辨別,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能做出有說服力的解答。另一方面,發揮高校黨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領導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強化陣地意識,探索引領社會思潮的路徑與方法,積極營造一個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三)加強校園核心文化建設,構建提升社會動員力的動力來源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通過校園這一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廣大師生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獲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鶎狱h組織必須牢牢抓住這一思想陣地,積極探索校園核心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基礎,把主旋律教育寓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使師生員工在活動中感受,聯想,理解,領悟,最終實現認知的深化,情感的升華,價值觀境界得到提高,從而為黨組織有效開展社會動員獲得心理基礎和動力來源。
四、結語
總之,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變化對高?;鶎狱h組織社會動員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高校教育和管理者必須面對的文化現實,基層黨組織必須以積極的心態正視并適應這個文化環境。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動員的方式和手段,挖掘新的動員內容,以增強社會動員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楊福忠.從社會動員能力看當前國家同農民的關系[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1(3).
[2]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袁玉芳 單位: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 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