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社會發展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職業教育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似乎非常重視“科學”人才的培養。20世紀80年代我國曾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中國培養了大批的“科學”人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壓力是近年來的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今年,這一問題的現實性與挑戰性凸顯。對于學生和家長,尤其是城鄉中低收入階層而言,要不要讀高職已成為一道艱難的選擇題。然而,另一方面:“技工荒現象”。2005年的《中國教育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浙江一家企業以年薪73萬元聘請精通模具制造的高級技工,在國內遍尋無果,最后卻是在日找到了中意的對象;上海一家私企也是在遍無果的情況下,從日本引進了一名退休高級工。有資料表明:在北京,高級技師崗位與人才的比例是7.3:1,在西安甚至達到43:1,一個比電荒、油荒、煤荒、水荒、地荒等更為嚴重的技工荒、技能人才荒,在各行各業迅速蔓延開來。從現實需要來看,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是解決就業總量矛盾、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最有效的舉措。未來二、三十年,我國勞動力規模都保持在8億人以上,就業總量壓力長期存在。與此同時,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現象愈加凸顯。”
二、存在問題
我國政府始終堅持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主張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建立了發達的、學校形態的公共職業教育體系,并把它作為社會公益事業來發展,除了收取相對高額的學費外,并沒有把職業教育體系的運作完全市場化。因此只能通過收取高額學費的方式,把發展職業教育的一部分責任轉移到學生及其家長身上。這樣,職業教育的高額學費和預期并不高的辦學質量形成了鮮明對照,挫傷了學生、家長選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多數企業發展的動力仍然在“市場”,而不在人力資源開發。許多企業并沒有體會到人力資源開發對其發展的重要價值,勞動力的高流動率也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存在較大風險,致使企業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而且企業實行的仍然是管理者、專業人員與一線工人嚴格分離的兩級管理模式,生產仍然是批量生產,個性化生產在我國并沒有得到普遍推廣。這種錯位最終制約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導致目前勞動力緊缺的局面,特別是技師、高級技師嚴重短缺,從而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社會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和評價,加大宣傳職業教育力度。通過多渠道向社會宣傳當前人才市場上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讓家長等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教育,是就業、致富的路子。相關教育部門也應該加大對職業學校的重視,在統計升學人數時將升入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也計入學校或教師的考核成績,從多方面鼓勵學生填報職業學校的積極性。這樣,各地的招生秩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同時,也有利于學校之間的正常競爭和良性發展,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校。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現“雙向掛職”,讓專業教師去企業定崗工作學習,最重要的是一定制定合理的考試辦法,督促教師真正在企業學到對教學有用的知識,使老師真正成為理論上的講師,實際操作上的技師。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當兼職老師,實現真正的優勢互補。尤其是對于校企合作的企業,在學生上學期間應該進行技術指導,盡量不留保留的讓學生掌握先進技術。并且資源配置與企業工作現場對接。實踐教學設備基本與企業同步;專業課程全部按照小班教學,幫助學生盡早適應未來職場上的組織規模;學院考核采用全員5S考核和師生末位淘汰制度,激發師生的學習熱情、自主管理能力和進取意識。
(三)地方政府部門加大對升入職業院校的學生的優惠力度。首先,凡是升入職業院校的學生政府給給予一定的學費補助,減輕困難家庭的負擔。其次,提供提供就業保證,當畢業的學生回到生源地時,政府給予工作,讓家長、學生打消就業難顧慮,真正實現“用得好,留得住”大學生;或者鼓勵其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這樣不但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且從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發展。
(四)建立包括企業投資在內的職業教育資金籌措的多種途徑。目前對于企業投資職業教育,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細致的法律規定。只有激發企業自愿投資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只能通過產學合作,讓企業看到投資職業教育帶來的收益。職業教育要在當今嚴峻的形勢下求的發展,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是個很艱巨的任務。當然,只要我們能夠嚴格圍繞提高職教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我們相信職業教育發展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作者:孔佳利李鋒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