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女性就業難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由于社會、經濟、法律、政治以及個人等多種因素,女性在就業機會、職業選擇范圍、職位晉升等方面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現狀,需要在國家調控、立法規范、社會觀念、女工職業培訓與能力提升、發揮工會及相關組織積極性等方面為實現女性公平、平等就業創造條件。
關鍵詞:女性就業;女職工組織;工會;職業培訓
“就業是民生之本”,女性從業是女性擁有獨立經濟地位的保障,而女性獨立經濟地位是實現男女平等、兩性和諧的基礎。做好女性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婦女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的和諧。近幾年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體現在性別差異上便是女性“就業難”問題相當突出。現實生活中,受性別歧視影響,婦女就業的平等權利難以保障,就業機會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臨的最大經濟困擾。
1我國女性就業難的現狀及表現分析
(1)男女就業機會不平等。近幾年,全社會的“就業難”突出反映在女性身上。女性就業求職中普遍遭遇用人單位崗位少、“門檻”設置高、用人單位要求苛刻等歧視性障礙,一些用人單位每逢裁員總是先拿女職工“開刀”。受年齡和技能所限,大齡女性的再就業尤顯艱難,男女就業比例極不合理。在職女性受高等教育者比重超過男性,并非是絕對值大增使然,而是女性就業基數縮小所致。由于女性就業率大幅低于男性、求職時低學歷者又被拒之門外,使得在職人員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呈現出女性超越男性的特征。
(2)職業選擇范圍狹窄。女性相對就業機會大于男性的行業較少,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分行業看,女性就業集中度最高的是服務行業,其次是教育行業,第三是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行業,這給女性就業選擇和崗位競爭帶來一定難度。尤其是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女性就業機遇更呈弱勢,所占比例明顯偏低。行業分布的高度集中、使女性施展才華的機會極小,事業進取過程中面臨重重障礙。
(3)女職工專業技能提升困難。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女性受教育機會不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不及男性。這一歷史因素已使職場競爭中女性在起點上就處于劣勢,加之就業后的職業技能培訓、人才使用等方面客觀存在著性別差異,以及女性在家務負擔上分散了很多精力,使女職工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承受更大的壓力。
2我國女性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傳統的封建思想作怪。新中國建立以來,雖然大力倡導男女平等,鼓勵女性走出家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產生的影響是長遠的,現實中隱性封建思想的表現還隨處可見。
(2)經濟利益關系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或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男女平等”問題在由國家財政支持的機關、事業單位解決得比較好,但是在與經濟效益結合緊密的企業,經濟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便凸現出來。
(3)國家法律的薄弱。女性求職者一般不會為自己沒有被錄用而走上訴訟道路,即使訴諸相關法律部門,一般也不會獲得錄用,因為用人單位可以避開性別問題,找到很多不招聘女性的理由。法律依據的不足使國家法律在保護女性權利方面顯得有些薄弱。
3解決我國女性就業難的對策
3.1創造條件,改善女性勞動權益保障的外部環境
(1)制定保障女性就業權利的主體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女性勞動立法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頒布了大量保障女性勞動權益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大都散見于《憲法》和《勞動法》之中,而沒有一部保障女性勞動權利的主體法。為了使女性公平就業的權利得到保障,切實解決女性就業歧視問題,有必要積極創造條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綜合、精簡,提高對女性就業實踐的指導性與操作性,內容應當涵蓋促進就業、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勞動爭議、法律責任、監督檢察等各個方面,為女性勞動權利的保障提供明確而有力的法律依據。
(2)明確侵犯女性就業權的法律責任。從現行法律來看,在對女性勞動權利的保障上,法律責任并不明確。《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女性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但沒有規定類似違法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侵權無成本、歧視無后果,使得許多企業、單位甚至國家機關在招工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拒絕錄用女性或者對女性附加歧視性條款。同時,法律責任不明確也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發揮政府在女性就業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減少女工的數量與比例,或是壓低在職女工的薪酬待遇,就成為用人單位的“應對之策”。如何合理消化女性的用工成本,使用人單位在平等的條件下愿意接收女性,是政府應當著手解決的突出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應根據市場經濟的規律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對女性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部門以及達到或超過一定比例的企業,在核定工資和福利成本、征收稅費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使女性就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外部化。
3.2提升素質,加強女性就業競爭的基礎條件
(1)正確理解“男女平等”的內涵。“男女平等”是指“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一些女職工片面理解“男女平等”,認為男性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顯然這是不完全對的的。性別角色本來就客觀存在著重大差別,一個和諧家庭應該結合具體情況,以男性或女性更適宜處理社會問題為指導原則,而不能夠片面以為女性走出家門就是婦女解放了。因此,女性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加強女性職業培訓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女職工再就業職業培訓中應遵循“質量與數量并重”的基本原則,加大女性職業培訓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要特別注意分析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不同層次女性求職的意愿,有效地組織培訓。開展大規模、多形式、多門類的新知識、新技術培訓,使女職工在學習與培訓中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增強競爭能力,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同時,要重視并認真開展創業培訓,培養和造就一批小企業創辦者和自謀職業者。
(3)為女職工提供培訓支持和晉級渠道。要把大力提高女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開發女職工人才資源,提高女職工隊伍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加以研究和落實。要充分利用業余學校、短期培訓、崗位練兵等途徑,加大對女職工的職業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拓展,滿足女職工日益增長的學習熱情和發展需求,為女職工提供相應的培訓支持和晉級渠道。對知識女性和青年女性群體要關注其發展權,要在各級組織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發展和壯大女性人才隊伍,注重從女性中培養、選拔和樹立先進模范人物,為素質高、肯干事、能干事的優秀女性提供良好的職業舞臺。
3.3提高水平,加強各級女職工組織的工作服務能力
(1)發揮各級工會和女職工組織的積極作用。
各級工會和女職工組織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女性在勞動中權益維護的情況,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宣傳黨和政府的再就業扶持政策和積極的擇業觀念,培養和宣傳婦女再就業和創業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婦女、尊重婦女、支持婦女就業與再就業的良好輿論氛圍。要總結宣傳女職工在生產經營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展現女職工既是家庭支柱,又是工作骨干、企業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風采。
(2)注重提升女職工干部的工作水平與能力。
各級女職工干部要適應形勢、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不斷充實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以真誠、熱情和關愛為女職工勞動就業搭建一座通往和諧的橋梁,用大愛構建和諧社會,以平凡書寫輝煌。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敢于為女職工說話辦事、深受女職工群眾信賴的工會女職工干部隊伍,為女職工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總之,造成女性就業難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傳統文化和經濟形態的因素,也有社會體制的原因,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更需要各級女職工組織和女職工干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