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源會計核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它是指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模式主要有三種:成本模式、價值模式和權益模式。這三種模式在人力資源計量和確認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實踐運用中互相補充,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成本模式價值模式權益模式會計核算
21世紀是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新世紀,這個世紀的游戲規則將是:知識雇傭資本,知本家雇傭資本家。人力資源作為社會、企業發展的一項最重要資源,在社會進步、經濟增長以及企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源會計學是會計學科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它是指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模式主要有三種:成本模式、價值模式和權益模式。這三種模式在人力資源計量和確認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實踐運用中互相補充,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
人力資源會計最早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1964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企業經濟研究所的赫曼林(G·Hermanson)教授最先提出了對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計量與核算的方法。1974年,弗蘭霍爾茨(EricGFlamboltz)出版了《人力資源會計》一書。這是第一步系統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權威著作。現今,存在著三種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定義與解釋。
1.弗蘭霍爾茨(EricGFlamboltz)的定義:人力資源會計是把人的成本和價值作為組織的資源而進行的計量和報告。
2.美國會計協會人力資源會計委員會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定義:人力資源會計是辨認和衡量有關人力資源的信息,并溝通這種信息給有利害關系當事人的程序。
3.日本學者洛衫明的定義:人力資源會計是這樣一種會計,它是通過會計方法和跨學科領域的方法,測定和報告有關人力資源的會計信息,以提供給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及其利害關系者利用。
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科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它是指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
二、人力資源會計核算模式
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模式主要有三種:成本模式、價值模式和權益模式。這三種模式在人力資源計量和確認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以不同角度來反映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
1.人力資源成本會計(HumanResourceCostAccounting)模式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較早提出來的、比較成熟的人力資源會計模式。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會計學者拉姆赫茲就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定義為:“為取得、開發和重置作為組織資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計量和報告。”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模式為人力資源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創造了條件。通過增設一些相應的會計科目,使人力資源成本的會計信息,能夠在遵循公認會計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傳統會計程序變通取得。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由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構成。
人力資源成本=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替代成本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特點是,單獨計量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企業取得人力資源的使用權,其運用期限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所發生的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和開發成本應該視作資本性支出,在資本化處理后在人力資源使用期間內分期攤銷。企業聘用使用期限不超過一年的臨時工、季節工等所發生的取得成本和開發成本,其受益期為這些聘用的臨時工、季節工的使用期間,因此,這部分取得成本和開發成本可在臨時工、季節工的使用期限內攤銷;如果金額較小,也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費用。企業運用人力資源的使用權時所發生的工資、獎金等支出,則屬于收益性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賬戶,除保留傳統會計中的有關賬戶外,還應增設以下賬戶:“人力資源取得成本”賬戶、“人力資源開發成本”賬戶、“人力資源使用成本”賬戶、“待攤人力資源費用”賬戶、“人力資源取得成本攤銷”賬戶、“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攤銷”、“人力資源損益”賬戶等進行人力資源成本核算。
2.人力資源價值會計(HumanResourceValueAccounting)模式
按照人力資源價值能否用貨幣計量分類,可以分為人力資源價值貨幣性計量法和人力資源價值非貨幣性計量法。人力資源價值的貨幣性計量方法是用貨幣單位來計量人力資源的價值。人力資源價值的非貨幣性計量方法是對不能直接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人力資源價值的某些方面用非貨幣單位給以反映。下面用一個圖來說明這兩種方法各自包含的內容,如圖一所示。
價值模式計量方法圖
按照人力資源價值能否完全計價分類,可以分為人力資源不完全價值計量法和人力資源完全價值計量法。人力資源不完全價值計量法進一步可以分為以薪酬為基礎和以收益為基礎兩種計量方法。以薪酬為基礎的計量方法是建立在薪酬是企業員工必要勞動的價值,是與他們的人力資源價值密不可分為基礎的,它包括未來薪酬折現法。以收益為基礎的計量方法是根據企業員工在未來特定時期為企業帶來的超收益或收益來計量員工的人力資源價值。它包括經濟價值法、隨機報酬法等具體方法。人力資源不完全價值計量方法只能反映人力資源的部分價值,而且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
人力資源的完全價值計量法是根據在未來特定時期企業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全部價值來進行員工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人力資源的完全價值計量法能反映人力資源價值的完整信息,其計量公式為:
式中:GV—人力資源群體價值
Vt和Mt—分別表示在第t年該人力資源群體的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r—折現率
T—該人力資源群體價值的計量期限
有些與人力資源價值有關的特殊因素,因為無法用貨幣量表現出來,就必須用非貨幣性計量的方法予以計量和進行分析說明。人力資源價值的非貨幣性計量方法是對貨幣性計量方法的補充。這兩類計量方法共同構成了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體系。
3.人力資源權益會計(HumanResourceRightsandInterestsAccounting)模式
人力資源權益會計,也就是勞動者權益會計,它是在繼承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并對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進行改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勞動者權益會計通過對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實現了人力資源權益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融合。人力資源權益會計為實現傳統會計等式的重構,提出了人力資源、人力資產、人力資本和勞動者權益四個概念,同時,把四個概念引入會計等式后,勞動者權益會計就將傳統會計等式重構為:
非人力資產+人力資產=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人力資源權益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人力資本,它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所有者投入企業的物質資本相對應的,是人力資源所有者據以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基礎。另一部分是新產出價值中屬于勞動者的部分,即按勞動者將其擁有的勞動力投入企業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參與企業收益分配所獲得的部分。
人力資源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主要方式有職工股、勞力股、股票期權、人力資源權益股等。人力資源權益的確立,使勞動者也應對企業的虧損和破產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勞動者的人力資源權益參與企業收益分配應有一定的滯后期,應保留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為分配利潤以便使勞動者在企業虧損或破產使以此來承擔相應的責任。進行人力資源權益會計核算時,應增設的賬戶主要有:“人力資產”、“應付人力資源固定補償價值”、“人力資本”賬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