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部人力資源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西部人力資源;專業素質;文化層次
論文摘要: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的現狀,并提出西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幾點措施,以期發揮西部人力資源優勢。
一、我國西部人力資源現狀
21世紀上半葉我國西部人力資源開發,對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意義重大。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的嚴峻現實。
(一)西部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
西部勞動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區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3年,西部地區各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每10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人口看,2000年西部地區每10萬人擁有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西部地區僅為3426人,而全國已達到了3611人,相差185人,差距較大。每10萬人擁有的高中人數也低于全國,只有初中、小學的人數超過全國。從文盲率看,2000年西部地區各省除廣西和新疆外文盲率均在6.72%以上,高于全國6.72%的平均水平。(資料來源: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中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3月)
(二)西部人力資源的供需矛盾
1.人力資源供給方面。一方面,人力資源總量供過于求:西部地區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每年規模巨大的新增人口,特別是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進入勞動年齡,使本地區勞動力供應過剩;而隨著技術進步,大量簡單勞動被機器所替代、產業升級使原先吸納勞動力最多的一、二產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減弱,企業改制使原來存在的隱性失業變為顯性失業,大批人員下崗,再加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進入城市,鑒此,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總量上供過于求矛盾突出,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問題嚴重。
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結構失衡:一方面,西部地區勞動力的供需目前還處在低層次:以成都市為例,據2002年3月勞動部對勞動力供需調查統計,成都的勞動力需求最大的三個職業是營業員、治安保衛人員、公關員,供不應求的前三個職業是公關員、推銷員、生產或經營經理,供過于求的前三個職業是家庭服務員、保管人員、營業員。這說明西部地區勞動力的供需目前還集中在對人員素質要求相對較低的領域內[1]。另一方面,產業升級要求人員素質較高:四川省在第十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中提出,要把電子通訊、生物醫藥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這些代表21世紀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產業,對本行業的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層次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四川總體勞動力素質不高。人口素質結構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提供的工作需求結構不協調,影響了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2]。
2.人力資源市場配置結構不合理。由于目前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不高,就業競爭重要集中在技術要求低的低層次勞動力市場,而低層次勞動力市場所能提供的崗位因為社會進步等原因在快速減少,加之這些崗位替代性強,使低層次勞動力市場競爭殘酷,低層次勞動力價格低廉。形成了勞動力市場的兩個弱勢群體,一是體制改革形成的分流、下崗人員;二是農村剩余勞動力。
二、西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對策
針對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的現狀,筆者認為搞好西部人力資源開發須從以下三個維度著力:
(一)重視教育
首先,落實義務教育:我國西部的城市人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而在廣大的農村和邊遠山寨,九年義務教育的保障和貫徹落實存在一定難度,即使學齡兒童按時接受義務教育,但中途輟學者眾多,輟學的主要原因是貧困。鑒于西部依靠自身力量實現基礎教育普及難度很大,政府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安排專向資金的方式給予支持。
其次,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為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部分學生提供一個獲得一技之長的機會,同時也能滿足社會對中、高級職業技術人員的巨大需求。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技能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西部地區人才不足的矛盾。
最后,強化培訓教育:西部地區決大部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農村,當地的農業干部和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不高。要加強農業干部培訓和農業繼續教育,要大力舉辦西部地區農業干部培訓班、農業科班,提高西部農業干部、科技人員的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質的農業千部、科技人員。
(二)規范用人
首先,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西部地區有1100多萬人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作用,這是西部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也是政策扶持的重點。必須用好當地人才,千萬不能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錯誤。
其次,東西人才對口支援:我國西部地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僅為全國總量的15.5%,東部地區卻集中了全國人才總量43.2%的各類專業人才[3],而且東部地區有很多專業技術人員處于閑置狀態,因此,有必要進行東西部人才對口支援工作。從1997年開始,國家人事部就開展東西部人才市場對口支援工作,江蘇揚州市、泰州市與陜西漢中市,江蘇常州市與陜西安康地區,廣東中山市與貴州遵義地區,廣東南海市與貴州黔東南州等4省9個地市的人才市場之間就相互溝通人才供需信息和調劑人才余缺[4]。
最后,構建合理配置勞動力機制:在西部人力資源開發中,要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環境需要的勞動力選用機制。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啟動西部的人才開發戰略,使各類人才在對西部做出貢獻的同時,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三)著力留人
首先,以事業發展吸引人才:有關專家認為,人才的流動不同于一般勞動力的流動,人才的流動不僅取決于經濟水平,更取決于經濟發展勢頭。深圳、海南的情況便證明了這一點,深圳開始的時候經濟發展水平很低,根本無法與北京、上海比,深圳吸引人才的不是有較高的生活水平,而是有發展前景。同樣人才去西部地區是創業而不是去享樂,西部地區要為人才創造比東部地區更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條件。
其次,以良好待遇吸引人才:西部地區雖然不能與東部地區拼工資、比待遇,但也要盡量提高人才的工資福利待遇,改善人才的住房、醫療、交通、通訊等生活條件,幫助人才解決戶口、家庭安排、子女入學和就業等后顧之憂,使人才在西部地區安心工作。如內蒙古制定的人才政策規定,引進的高級人才,享受廳級干部醫療保健待遇,由用人單位優惠或無償提供相應住房并配備交通工具;探索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形式,保障人才通過創造性勞動獲得較高的和探索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形式,保障人才通過創造性勞動獲得較高的合法收人;對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高級職稱者、博士等特殊人才,政府每月分別給予3000元、1000
元,400元、300元的補貼,各級政府、用人單位將為他們提供科研啟動經費和必要的工作條件[5]。
三、結語
“人力資源豐富,但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6]是西部地區的基本情況。鑒此,我們必須振興西部教育事業,提高西部地區總體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質勞動力的供給,以真正提高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統計年鑒(1998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楊葆琨,等.教育經濟學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3]廣西教育報,1995-02-21.
[4]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編.西部大開發指南[M].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
[5]參見胡鞍鋼,熊義志.我國知識發展的地區差距分析:特點、對策[J].新華文摘,2000,(9).
[6]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7]丁向陽.人才,你大膽地往西走[J].中國人才,2000,(3)。
[8]儲建中.西部人才開發必先穩住現有人才[J].中國人才,2000,(7).
[9]付躍欽.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推動西部人才資源開發[J].中國人才,2002,(4).
[10]揭東慧.提升人才素質:西部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J].經濟問題探索,2001,(6).
[11]梁裕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12]呂發成,馬洪濱。理性的思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