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聲樂表演藝術欣賞的美學問題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自人類誕生以來,人類便天生具有欣賞和創造音樂的能力,聲樂表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多種形式的聲樂表演,人們不僅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技術,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1]運用聲樂表演人類可以將自身與廣袤的大自然相結合,飛鳥走獸,蒼穹大海,花草樹木都可以通過精湛的演繹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演出來,真真實實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當聲樂表演脫離低級的欣賞方式,上升到審美高度的時候,就需要深度挖掘其聲樂表演潛在的內含表達。本文通過對聲樂美學感念的闡述,著重探討了聲樂美學問題,以期能為聲樂表演做出理論貢獻。
【關鍵詞】聲樂表演;內心情感;藝術造詣;美學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加追求高尚的藝術感,聲樂表演逐漸脫離簡單的語言傳達的方式,越來越趨于富有藝術性的詞曲結合的形式。聲樂藝術之所以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就在于它兼顧情感和藝術的表達,將藝術的標志性——音樂,深入融入聲樂表演中,通過演奏、演唱等方式將纏綿內含豐富的語言通過悠揚的音樂傳到人們的耳朵里,真正表達音樂的本質。
一、聲樂美學的概述
(一)聲樂美學的意義。聲樂表演在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彰顯,是五千年的文化瑰寶,體現出人類社會的差異性和人與自然的統一性。但是,聲樂表演一開始絕不是現在這樣復雜多變的形式和技巧,最早時候,連樂器還沒有出現。但是人類天生具有世界上最美妙的發聲器官,這是當今所有樂器都無法企及的,原因在于每一種樂器即使再完美也只能發出一種音色,而人類的嗓音不僅可以發出自身的音色,還可以根據其他發生物質的特性去模仿其他物質具有的獨一無二的音色。所謂鋼不如絲,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但是,雖然人類具有完美的發聲器官,為了彌補單一的聲樂表演形式,在經過社會的不斷發展之后,人類逐漸具有了高尚的審美情趣,從簡單的模仿到加入情感的創作,這個時候,聲樂表演就正式成為了一種藝術表達形式。人類將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賦予了獨特的審美內涵,因此便形成了聲樂美學。聲樂美學的具體內涵為行為、形態、觀念這三個要素,其中,行為可以看作是表演者多種多樣的音樂表達方式,形態則可以當作音樂中所運用的音響效果,而觀念便是人高尚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這一理論展現的是聲樂美學,是人們從思想到行為上所進行的一種藝術性的探索和表達。
(二)聲樂美學的本質。聲樂的創作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都是作者主觀的情感表達,但是,其中也有所不同,它是由創作者和表演者組成的,一個聲樂表演創作者和表演者可以是同一個人也可以不是同一個人,如果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進行創作和表演,勢必會產生兩種甚至多種情感表達,其中包括創作者也包括表演者。因此,聲樂美學的本質便是多重主觀創作的集中體現。這是聲樂美學的獨特性質,同時也是聲樂美學本身具備的制約因素,假設我們將詞曲作者當做第一主觀因素,將表演者當做第二主觀因素,那么當聲樂表演時,不僅受到第一主觀因素的制約,還要受到第二主觀因素的制約,具有多種主觀因素制約性。這種制約性要想消除,除了要求創作者具有準確的情感表達外,還要求表演者具有精湛的演繹技巧和極強的共情能力,才能夠將聲樂表演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一)以聆聽者為聲樂表演中心。美學問題其實是聽眾越來越高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對音樂越來越高的要求與聲樂表演傳統的表演方式之間的沖突,聲樂表演藝術需要反思此種情況,應該不懈尋找二者矛盾的根本原因,提升聲樂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充分滿足聽眾的欣賞能力與情感需求,以促進聲樂表演藝術的不斷發展。
(二)聲樂表演應該更加注重情感的共鳴。聲樂表演者不僅要關注自己的情感表達,還要高度關注聽眾的情感需求,通過精細高超的情感領悟能力提升演奏水平,應該將聲樂表演藝術與聆聽者的心理感受進行自然充分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將聆聽者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才能使聽眾達到高度的情感共鳴,使其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觀眾充分進行感情的宣泄,從而推動音樂表演藝術向前有序發展。
三、結束語
音樂是一個集創作、表演以及欣賞于一體的連貫過程。表演者自身必須具備對音樂作品的作品感知能力,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將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有效融入藝術表演之中,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更多的人感受聲樂無盡的美。
參考文獻
[1]陳蒞菡.聲樂表演藝術欣賞的美學問題探討[J].藝術科技,2016.
作者:任婧文 單位:山西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