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科學美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是美學與科學分化的階段,是從1750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這個階段里又包含了三個時期:康德—拉普拉斯時期、達爾文—麥克斯韋時期和中國近代時期。在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了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這一著作的發表使自然科學從神學和美學分化出來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而在康德——拉普拉斯時期,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各自提出關于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學說。天文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開始將美學和科學分化,將這兩者之間用架構的區別來界定開來。在達爾文—麥克斯韋時期,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學說和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的經典巨著《電磁學通論》,也是在逐步的將科學和美學分開的發展階段。而在1750年德國美學家鮑姆嘉通第一次提出了“美學”這一名詞,成為在這一時期美學與哲學正式分化的標志。此時,人們已經完全將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了,而不再將她和科學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
2.是美學與科學趨于綜合的一個階段。它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一直到現在。它包含了三個時期:愛因斯坦時期、DNA時期和中國現代時期。在這一時期,就已經有很多偉人開始不斷的走上科學與美學之間的橋梁,并且享受科學與美學帶來的別樣的樂趣。愛因斯坦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就認為科學與美學的關系是密切的,這在他文集中可以找到。在“論科學”一文中,他說:“至于藝術上和科學上的創造,那末,在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華的意見,認為擺脫日常生活的單調乏味,和在這個充滿著由我們創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尋找避難所的愿望,才是它們的最強有力的動機?!边@些都為科學和美學提出了許多問題和值得深入研究的素材。人們對各種科學知識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對人類基因的研究。與科學方面DNA的結構、功能、性質相比,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又會發現另一番韻味,我們能看到它的雙螺旋結構具有的特殊的美感,它所表現出來的生命曲線的審美。這種帶著美學的眼光探討科學上的自然美和諧美又是在另一個角度上體現出科學與美學的綜合關系。這一個階段是美學與自然科學逐步趨于綜合的一個時期,它超脫了第一階段的直觀、猜測,進入了用數學公式來表現審美價值,開始尋求科學中所帶來的美學上的審美價值?;仡櫭缹W與科學合合分分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發現,科學與美學總是牽連在一起的,不管是分化還是綜合,他們兩者之間始終存在著聯系,他們的關系始終沒有中斷過?,F代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的成長,不僅是科學家能從科學創造本身體驗到科學美,不從事科學活動的人們更是非常頻繁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現代化科學設施和科學產品的美,譬如一個新興材料設計的椅子,嫦娥二號發射過程中給我們帶來的氣勢宏大的美感,給我們帶來的美景等等。我們在觀賞這些創意設計、發射裝置時,會產生類似欣賞音樂、繪畫和其它藝術品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愉悅感和美感。
二、科學與美學的關系帶來的歷史意義
科學與美學在人類的知識體系的樂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音符。音樂家認為,不懂得欣賞每一個音符的人時候無法理解整首曲子的內涵所在;科學家認為,不懂得每一個分支的知識必然也是無法掌握系統的科學技術的。在人類磅礴的知識結構中,將藝術與技術、將自然與科學、將人文與理工、將科學與人性等等一切的關系進行研究和學習,都是我們人類歷史性的創造,是無法被取代的歷史事實,也是我們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成就的體現。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科學與美學這兩種看似無緣的學科,其實不管是在我們的歷史中乃至現代的社會生活中,都是有可能進行一種“聯姻”的,這是有助于人類整個科學體系的完善的??傊?,隨著現代科學不斷走向深層的探索,科學與美學的關系不僅沒有被人們所遺忘,反而越來越被人們所注意到。如果將自然、科學、美學相分離,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一個足夠的高度上,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將思維完全拓展開。只有從歷史上認識和了解到科學與美學的關系,那么不論是在科學研究上,還是在美學知識的學習上,都將是在學術研究上向前邁的一大步,甚至更將是整個人類知識的進步。
作者:陳君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