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景觀美學質量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西南民族地區鄉土資源豐富,景觀特色鮮明,有必要建立一套更適宜地域的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體系與方法,這將有助于鄉村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和景觀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1評價體系構建
1.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作為衡量鄉村景觀質量的指標體系,應遵循客觀性、科學性、完整性、有效性的普遍原則,全面反映鄉村景觀的美學特色,由宏觀到微觀分層次系統構建指標體系。除此之外,因為鄉村景觀美學質量是一個多維的復合系統,它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內容,而且還包括文化與非物質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在評價指標的選擇和運用中,既包括定性評價要素,又包括定量評價要素,相互補充和完善,選取的指標應可比、可量、可行,易于獲取數據。
1.2評價體系及指標說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14],參照一般的審美標準和地域景觀特點,提出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體系分5性: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樣性和文化性,見表1。自然性反映出人們偏愛含有植被覆蓋和水域等景觀類型的特征,反映自然性的指標有綠色覆蓋度和人類活動干擾度。反映奇特性的具體指標包括地形地貌奇特度、景觀稀有性和景觀規模度。有序性是對景觀要素組合關系和人類的景觀管理水平的一種表達,指標為景觀類型破碎度、景觀均勻度指數、聚落空間秩序感和景觀的管理維護性。多樣性指景觀豐富性和視覺上的多樣化,具體指標有景觀類型豐富度和景觀季相多樣化程度。文化性指景觀的歷史悠久程度、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其真實性與完整性。目前眾多鄉村景觀開發特別是民族類非物質景觀資源的舞臺化和虛偽化開發,引發旅游地不真實的旅游體驗,破壞景觀完整性[15],這引起眾多人類學家和民族旅游學者的關注,本文在景觀美學質量評價指標里特別提出此項衡量標準。此外,某些指標選擇與標準如景觀均勻度指數、破碎度指數、類型豐富度指數、景觀多樣性等參照王仰麟等[16]、傅博杰等[17]的相關闡述。
1.3指標評分標準為了便于比較,根據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質及表現形式,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數據信息獲取,為使信息直觀化,所有指標最終均采用10分制計分法,共分為5個等級。在具體評價中可以根據實際數據或打分情況確定每個指標的分值。對于定性評價指標如“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由評估專家組專家按照評價指標所考核的內容進行打分,再取其平均值,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其中景觀均勻度指標為適中性指標,即景觀適度均勻有序為佳。
2評價方法與程序
選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進行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該方法可以對由多層次綜合指標體系所描述的總體的優劣程度作出評判。灰色關聯模型廣泛運用于各領域研究中,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21]、園林樹種抗火性評價[22]、引進樹種綜合性狀評價[23]及城市生態安全評價[24]等,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構造規范化矩陣根據現場調研實測和部門提供資料為依據,獲取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諸項指標,并按標準相應進行打分。按照無量綱化處理公式得到處理后分值表,構造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規范化矩陣。
3實證評價
3.1數據獲取與分析選取柳州市7處典型鄉村景觀旅游地: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a)、融安縣鷺鶿洲(b)、融水苗族自治縣龍女溝(c)、柳城縣景泉農莊(d)、柳江縣百朋鎮下倫屯(e)、鹿寨縣中渡古鎮(f)、柳南區太陽村(g)為評價對象,根據上述評價體系和評價程序開展工作。定性指標數據如景觀稀有性、景觀維護性、景觀完整性等通過邀請10名專家利用上述評價方法中的相關標準進行打分,最后根據公式(定性指標的評分值=∑每位評議專家選定等級系數/評議專家人數)計算該指標的評分均值;定量指標數據一方面根據現場調研和統計數據獲取,另一方面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圖結合軟件計算景觀破碎度、均勻度等相關指數。運用極值法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消除計量單位不同對指標的綜合影響。
3.2評價結果與分析根據上述評價體系和程序,按照灰色關聯分析法的一般程序進行逐步計算。可以得知,在影響鄉村景觀美學質量的各因子中,人類活動干擾度(X1)和古悠度(X12)權重最大,景觀類型豐富度(X10)、景觀真實性(X14)權重最小。說明大眾更偏愛人類活動干擾較小的鄉村景觀或年代久遠的歷史鄉村聚落景觀;而鄉村景觀類型的豐富與否和真實程度,對整體美學質量影響相對較小。有時單一類型的鄉村景觀類型,如大面積的油菜花海,也能引起豐富的美學體驗。
3.2.3關聯度排序由公式(3)確定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指標最優向量為:GA=(1,1,1,1,1,1,1,1,1,1,1,1,1,1,1)。將最優向量和標準化后的矩陣組成新矩陣,利用灰色關聯系數公式(4)計算灰色關聯系數,由此可得到灰色關聯系數矩陣。根據公式(5)得出各鄉村景觀美學質量關聯度排序:RA=∑WA×ξA=[0.757(a),0.508(b),0.846(c),0.422(d),0.562(e),0.582(f),0.451(g)]。由此可見,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由優到弱排列順序依次為:龍女溝、程陽八寨、中渡古鎮、下倫屯、鷺鶿洲、太陽村和景泉農莊。
3.2.4鄉村景觀美學質量分級根據評價分級標準(表3),對比RA數值可知,鄉村景觀美學質量很高的為龍女溝和程陽八寨,美學質量較高的為中渡古鎮、下倫屯,美學質量一般的為鷺鶿洲、太陽村,美學質量較差的為景泉農莊。在7個研究對象中,龍女溝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山綠水,景色秀美,人工干擾小;程陽八寨具備典型山環水繞聚落形態,程陽橋中外知名,古悠程度高;下倫屯擁有萬畝蓮藕風光,中渡古鎮周邊多喀斯特地貌景觀。柳城縣景泉農莊多人工構筑物和旅游設施,人類干擾較強,景觀破碎程度高,整體景觀質量不佳。研究結果與實際較相符,說明該評價體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區域推廣意義。
4小結
本研究構建了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體系框架,完善了相關研究的不足,對西部民族地區鄉村景觀開發、經營和管理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由于各地區鄉村景觀存在差異,不同層次、不同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指標。基于灰色關聯法的評價過程可以通過設置參考標準對象,在鄉村景觀開發實踐中進行對比分析,使評價結果更具有區域意義。在實踐運用方面,也可以開發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法的鄉村景觀美學質量評價系統軟件,通過友好界面設置為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經營者提供更便捷的決策依據。但因鄉村景觀美學質量系統的復雜性,其評價指標體系仍顯繁雜,評分標準和數學方法選擇等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研究。
作者:鄭文俊單位: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