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服裝藝術性設計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強調服裝商業(yè)性和藝術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的設計方式是發(fā)展我國時裝業(yè)的正確方向,在設計中如何正確運用這兩者的聯(lián)系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應該既是循序漸進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使社會和設計師本人協(xié)調地聯(lián)系起來,為發(fā)展中國時裝事業(yè)做出努力。這一切對于我們時裝設計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高要求。中國時裝業(yè)要更快發(fā)展,需要每一個設計師刻苦鉆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與社會各部門建立協(xié)調的關系。
關鍵詞:時裝設計服裝商業(yè)性服裝藝術性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時代,生活中人們以追求時髦,講究穿著以成了一種新的社會時尚。服裝設計越發(fā)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時裝,既是商品又是藝術.談起服裝,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學術和藝術因素,對于一個單純搞服裝設計者來說,更偏重于藝術方面的研究.但在服裝廠家、公司眼中,首選的是市場,設計出的服裝有市場才有價值.
服裝屬于商品文化。東西方對其理解大相徑庭。西方人把藝術作為其價值的評價主體;而我們則以功利評價服裝為主。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時裝設計之中的藝術性和商業(yè)性呢?個人認為,應該從時裝設計的社會客觀性和設計師的人為主觀性這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首先,在允許的條件下要極力追求時裝美的表現形式。在我國,以功利為評價核心,追求以銷售為第一性的時裝設計一直沒有得到快速發(fā)展,這是由于人們對時裝的整體認識尚未完善,著裝知識尚未普及等等因素。也就談不在時裝的藝術性和商業(yè)性的如何完美結合了。比如我國的旗袍,以合體、反映人體曲線美,具有民族味作為主要特色而為不少中國女性青睞。但是,旗袍的穿著場合限制較大,與現時代人們的的生活距離較遠??赡承┓b廠家不顧現裝,對其進行簡單的修改就期望大批量生產,于是出現了既失旗袍的優(yōu)雅端莊又缺現代筒裙款式的味道‘新式樣’,這樣的“設計”之后果必然是造成產品的積壓。當然,我國設計時裝的另一因素是長期的封建意識造成我國人保守的思想和嚴重的“從眾”心理,促使著毫無個性的設計產品充斥市場。
因此,作為一個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前必須建立一個正確的設計思維。藝術性的,商業(yè)性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為作用的兩個要素,任何放棄了它們的前提而孤立強調其中之一設計都不能也不可能會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作品。藝術性和商業(yè)性在設計中應該是并列的,而這其中,藝術最終應服務于商業(yè)性。
時裝藝術是既聯(lián)系與其它藝術又區(qū)別于其它藝術的獨立文化。因為它有一個重要的聯(lián)系媒介,就是必須通過消費者加之鑒定設計的成敗??梢姳仨毎焉虡I(yè)性作為設計的首要條件。鑒于國內的經濟基礎及設計水準,把功利作為評價之核心,以人為設計目的,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和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那么,如何提高設計作品的商業(yè)性呢?應該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流行傾向與市場的銷售狀況?,F代時裝最顯著的特征是“變”,我國在近幾年隨著經濟、政治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加深,在服裝業(yè)上這一種趨勢,越來越靠近世界的流行軌道而逐漸顯著起來。由此而來,如何追求時尚的穿著成了消費的中心問題。于是,流行傾向的研究就成設計師作品致勝、服裝廠家、商場部門獲得的重要一環(huán)。時裝的適應性差、流行周期短等特點首先表現在商業(yè)性上的是具有良好商業(yè)較益的時裝在設計銷售上是以多品種、多層次、多變化來適應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的。其次應該明白時裝的流行傾向特點是泛指某幾種類形的面料、某幾組色彩及服裝款式的長短,大小、松緊的總趨勢。它的要求是設計師應結合市場需要靈活地把流行趨勢溶入自己的設計風格中。求類似而并非盲目照搬。再次是流行傾向與市場消費的緊密結合表現在對時間與流行的掌握上。時裝的流行千變萬化,但它還是有一個產生、發(fā)展至消亡的過程。這就需要設計師具備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在流行傾向產生之前具備準確的預測能力,而當一種流行和款式已形成和定型之后才跟隨它去設計生產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商業(yè)價值的。
第二,設計與生產、銷售的協(xié)調性。時裝設計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門強調人與人協(xié)作關系的藝術。因為時裝設計很大一部分是感覺的東西、心理學的東西、帶有某種數學的東西。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經歷了設計師與廠商之間、廠商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設計師之間的循環(huán)反復的關系,只有適當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最終使設計作品發(fā)揮良好的效益。關于這一點對與我國市場來說,由于服裝業(yè)剛剛起步,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因而在市場上就不難發(fā)現經常有這樣的現象:設計師的作品廠商無法接受進行批量生產;而廠商的商品的產品又缺乏其藝術屬性而被消費者持否定態(tài)度;設計師渴望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有失去了服裝廠商這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支持。這種互相間的不協(xié)調產生了服裝業(yè)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要改變現狀首先是各服裝廠要有自己的設計師,有自己的名牌產品,有自己的消費者。
第三,時裝之所以是時裝,就是因為它以時尚為準則,以美與新為核心內容。圣。若朗從繪畫上吸收靈感,創(chuàng)造了蒙得里安系列及一系列極富繪畫藝術特點的高檔時裝,顯示了驚人的神韻和設計師本人高雅的藝術修養(yǎng);三宅一生的布料塑造的具有立體形態(tài)的時候使穿者成了一個會移動的塑造。。。。。。。。時裝的藝術性可以這樣理解,即指設計師運用的藝術修養(yǎng)盡善盡美。因此我們的設計師應該把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視作提高作品藝術性首要條件。
第四,提高藝術修養(yǎng)這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這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需要設計師自身意識到其重要性而不懈的努力。時裝藝術廣泛地包融著建筑、音樂、繪畫、文學等等美學形式。如中世紀地哥特風格使時裝藝術大放異彩;時裝的節(jié)奏感來源與音樂上的韻律;從繪畫中引入了達達主義、主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的設計風格等等。正是設計師對其它藝術的融合貫通,來完善自己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的。這表現出設計師高雅的鑒賞力,然而它的前提則師每個設計師必須具備一種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不難想象:如果一個一點也不懂時裝史的人為迎合近幾年的復古風而設計的古典情調的作品史什么樣子的。
其次使設計作品富有藝術價值還在于設計師的設計角度。一名設計師的作用應該是以他的設計思維,設計作品來引導消費。在我國常形成這樣畸形的流行:一種好看的款式、一人穿、百人穿,象發(fā)的工作服;一種流行色彩,一人穿,生活象一下子失去了七彩色。前年流行運動服,全城的人都成了運動員,今年看好廣告衫,大街小巷一下出現了不計其數的產品推銷員。這里自然存在著一種對流行傾向的理解問題,但更主要的是一種“從眾”的觀念困惑了設計師的設計思維,表現在設計上這不是進行設計,不是進行引導消費,最多只能算來“樣”加工。自然無從談及設計藝術價值了。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應該是跨越時空限制,從新的角度創(chuàng)造出時裝與人體的整體感和氛圍。設計師應該廣泛地從自然界、人類歷史、社會、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世界上的名設計師們沒有忘記這筆豐富的設計資源,它不僅僅只是歷史的遺產,而且還時刻在生中創(chuàng)新、補充、發(fā)展。象圣諾朗經過中國一行推出的以中國古文化為特點的“中國風”系列哄動巴黎時裝界;帕克拉邦納的金屬唱片制成的時裝來源于現代文明;保羅戈蒂埃用閃光面料及黑色網紗、拉鏈塑造的“未來形象”得至自然界的蜘蛛網也獨領風騷。我國悠久的歷史,發(fā)展中的現代社會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歷史上,我國曾被譽為衣冠王國,禮義之邦,從博大的唐風到明清的秀麗,歷代精美的服飾品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遺產以及遺留下來的諸如雄偉的故宮、小巧的蘇州園林等等各種風格獨特的建筑;馳名世界的中國絲綢,浪漫的絲綢之路;多民族不同的有服飾特點;不同地貌產生的各異的自然美......。為每一個設計師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設計資源。皮爾卡丹從中國故宮飛檐得到靈感,創(chuàng)造了風摩世界的時裝翹肩樣式;帕克拉邦納從長城得到啟發(fā),設計出了獨具一格的長城領。同樣的東西在我們的設計師是否站在一個設計的全新的角度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這是提高設計作品的藝術性的重要一環(huán)。
總而言之,在強調商業(yè)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的設計方式是發(fā)展我國時裝業(yè)的正確方向,在設計中如何正確運用這兩者的聯(lián)系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應該既是循序漸進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其中應該做好如下幾點:
第一、建立起商業(yè)性的流行預測機構。以消費都的反饋和西方國家流行傾向為依據,為設計師提供客觀的設計方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設計師、服裝行業(yè)至少對于市場調查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
第二、樹立正確的商業(yè)性概念。我國目前不少服裝廠家(設計師)進行的所謂純商業(yè)功利性設計與生產,其實應歸結成不符合今天市場現狀的計劃性產品生產為主體,輔助以少量的消費反饋,而這種生產方式在西方國家的時裝商業(yè)中已很少見,甚至于已不可見。我們的企業(yè)是以消費者是否接受為標準的。因此,我們的設計中其實已經放棄了以人為設計目的這一商業(yè)性設計的首要條件。時裝設計需要設計師與廠商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故要發(fā)展時裝業(yè),還需經營決策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生產經營機制的良性循環(huán)。
第三、提倡時裝的藝術表現力,擺正藝術與商業(yè)之間關系,使國內時裝業(yè)走向高級時裝發(fā)展的正確軌道。中國時裝必將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p>
總之,這一切對于我們時裝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高要求。中國時裝業(yè)要更快發(fā)展,需要每一個設計師刻苦鉆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與社會各部門建立協(xié)調的關系。只有這樣,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的另一個時裝中心。
備注:在次特別感謝浙江絲綢工學院雜志社,因此文章部分內容摘自該社《服裝理論》。
參考文獻:
[1]《世界時裝之苑》雜志1999年第8期上海譯文出版社、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出版
[2]《服裝時報》2000年12月29日第9版——時裝周專版
[3]《服裝生產營銷管理》編注:寧俊中國紡織出版社
[4]《外貿跟單與實務》編注:余世明暨南大學出版社
[5]《服裝理論》編注:浙江絲綢工學院浙江絲綢工學院時裝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