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變譯理論視野下科技英語翻譯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變譯理論的闡釋
1.翻譯中的變譯現象
在翻譯實踐中存在大量的變譯現象。梁蔚菁,盧珊通過摘取一段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闡述,指出在與農業相關的文本中有大量的變譯現象。原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局。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盡快使廣大農村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譯文: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isama-jorhistoricaltasksetattheFifthPlenarySessionoftheSixteenthCentralCommitteeoftheParty,whichwillhaveanoverallimpacton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inallrespectsandmodernizingthecoun-try.Weneedtoimplementapolicyofgettingindustrytosupportagricultureandcitiestosupportthecountryside,strengthensupportfor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andcontinuemakingreformsinruralsystemsandinnovationsinruralinstitutionstobringaboutarapidandsignificantchangeintheoverallappearanceofthecountryside.在所列舉的這段話中“,農”字共出現六次“,農村”出現了四次,這些重復出現的字詞在譯文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譯為agriculture和countryside,而是有所變通。如原文的農村分別被譯為“countryside”,“rural”。任何理論的產生都源自于實踐。變譯理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翻譯實踐中的大量變譯現象為變譯理論的發展提供了事實依據。透過變譯現象,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到底什么是變譯。
2.變譯與全譯
黃忠廉提出一種劃分翻譯的新標準,依據對原作內容與形式的保留程度,翻譯可分為全譯和變譯。根據對原作內容和形式完整性的保留程度,翻譯有全譯和變譯之分。張永中認為變譯和全譯是翻譯的一體兩翼,表面對立,實則統一于翻譯實踐中,這種觀點與劉建的觀點不謀而合“:全譯和變譯二元對立,在不同的翻譯過程和翻譯領域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優勢,共同構成了翻譯的全貌。”全譯追求原文內容和形式的完整性,變譯提倡對原文內容和形式上作適當的變通,而非全盤接受原文的信息和形式。王建華指出與變譯相比,全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且譯者的創造性受到限制,造成譯文的譯作之比(譯者在一個譯本中全譯的內容與譯者創造性翻譯的內容的比例)偏高。在變譯中譯者以譯文讀者的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最少時間投入、財力物力支出,有目的有選擇攝取原文信息和形式。全譯和變譯對立并統一,相輔相成,二者共同涵蓋翻譯活動的全貌。全譯是變譯的起點,全譯中有微變,變譯包括句層微變也包括句群、段、篇、書等宏觀層面的變通。
3.變譯的本質
李勝、梁蔚菁、胡蓉、王皓、徐曉曄等人引用黃忠廉的觀點,認為變譯指譯者根據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減、編、述、縮、并、改等變通手段攝取原作有關內容的翻譯活動。2012年,黃忠廉對變譯作出了更加細致的定義“:變譯是人或機器用乙語轉化甲語文化信息以求信息量極似的智能活動和符際活動。”最新的概念明確指出了變譯的三要素、變譯的規律和變譯的本質。變譯是變譯主體(譯者和讀者)與變譯客體(原作與變譯作品)通過變譯中介(變通和翻譯)產生的互動。讀者的需求決定著譯者對變譯手段的選擇,而七種變通手段又組成十一不同的變譯方法,最終譯者結合譯入語言的文化背景,選取適合的變譯方法來迎合譯文讀者特殊的文化需求,以此凸顯原文價值。變譯的規律在于尋求譯文與原文的相似。在變譯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譯者以譯文讀者需求為導向,運用創新思維對原作進行信息重組,通過變譯方法對原作內容選擇性的攝取,實現了不同文化信息在不同語言符號間的傳遞。
4.科技英語翻譯中變譯的理據
首先,由于原作(及其全譯)與譯文讀者需求多樣性之間的矛盾,促使了變譯的產生。譯語讀者的不同屬性(如文化水平、年齡、職業等)和不同的攝取心態形成了不同的讀者需求,從而決定了譯者最終的變譯方法。其次,科技作品重信息內容輕承載形式的特點決定了科技變譯的廣泛性。在研究中醫藥商標名的英譯時提出,譯名要最大化地傳遞藥品的信息是譯者首當其沖的任務,最后才是追求譯名音、形、義的統一。此外,從文化視角來看,中西物質文化的差異也促使了變譯的產生。科學技術是物質文化的重要支撐及核心動力。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科技翻譯作為為跨文化交流的平臺,在借鑒和吸收外國先進技術,傳播本國先進科技成果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浩如煙海的科技信息、科技文獻,譯者有必要采取變通手段翻譯原文,實現科技信息的跨文化傳播。最后,變譯的特效———多、快、好、省,有的放矢。王皓指出當今時代的特征要求使得變譯理論適合作為科技英語翻譯的理論知道。在信息化的時代,新科技層出不窮,這迫使科技工作者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與時俱進,盡可能多地獲取相關領域最新的科技信息。因此,面對不斷遞增的科技文獻,胡蓉認為譯者必須獨具慧眼,發揮譯者的主體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而用傳統的全譯方法來翻譯浩如煙海的科技文獻,耗時耗力,并且不能實現科技信息的廣泛、迅速、及時地傳播,于是,在科技英語原作的翻譯中大量、頻繁地使用變譯手段和變譯方法成為必然。
(二)變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變通是對全譯的犯規,這種犯規主要體現在對原文信息內容的犯規,即譯者沒有將全文的所有信息一字不落的譯出來。黃忠廉指出七種變通手段是根據原句信息量a與變譯信息量b之間大小的不同而確立的:增(a>b)、減(a<b)、編(a≤b)、述(a≈b)、縮(a《b)、并(a∈b)、改(a∽b)。七種變通手段又衍生出了十一種變譯方法:摘譯、編譯、譯述、縮譯、綜述、述評、譯評、譯寫、改譯、闡譯、參譯。以往的研究者在變通手段應用于科技英語翻譯方面做了較多的研究。李勝通過實例探析變通手段在各類科技英語中的應用;李雅晶將變通手段應用于具體的科技領域———石油科技,闡明了變通手段在石油科技英語中的可操作性。李娜①指出目前許多中醫藥商標名的英文譯文并不理想,這也影響了相關中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李娜根據中醫藥商標英譯的原則與變譯理論重信息內容輕信息形式的特點,倡導將“改”的手段應用于中醫藥商標英譯中,并衍生出四種具體的翻譯策略:諧音取意法、復合法、拼綴法和詞綴法。以上幾位學者主要踐行于變通手段的應用研究,變譯方法也可應用于具體的翻譯實踐。梁蔚菁認為政治、中文一詞多解、中國國情特色、科技發展是農業英語翻譯中存在變譯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實例,提出將摘譯、改譯、編譯策略應用于在農業英語翻譯之中。李秀云①認為當闡譯、摘譯、編譯用于通俗科技英語的翻譯時,可快速、有效、準確地傳遞原文科技信息,最大限度地凸顯原文在譯文中的使用價值,同時對優化譯文質量、節省翻譯成本、提高譯文讀者的閱讀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也有學者探討變譯譯者論在翻譯實踐中的作用。胡蓉認為在企業科技翻譯中,譯者在具備扎實的科技素養的同時,要主動了解讀者需求,充分發揮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對原作施變,同時要追求翻譯的效率。由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量的變譯現象存在于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之中,變譯理論在實踐應用方面具有廣泛性,變通手段、變譯策略、變譯主體論等都可以與實用性文體———科技英語翻譯相結合。
二、變譯理論視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反思
(一)加大研究力度
根據《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統計,有關變譯理論的各類期刊文章和博碩論文超過200多篇,研究內容分為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類,變譯理論應用研究主要涉及旅游(24篇)、口譯(8篇)、新聞(15篇)、文學(18篇)、科技(9篇)等方面,而研究變譯理論與科技相關的文章少之又少,這說明今后應大力加強變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應用性研究。
(二)擴充研究內容
目前有關變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的應用大多局限于變譯手段和變譯方法的研究,存在重復研究的現象。對此今后的學者們應拓寬研究思路,豐富研究內容,如探討科技英語變譯規律、科技英語變譯標準,分析在科技英語中最具代表性的變譯策略,拓展有關科技英語變譯教學、科技英語變譯人才培養的研究。
(三)細化研究對象
科學技術包括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兩大類,若進一步細化,科技包含諸多門類:生物、醫學、石油、化工、電子、電力、能源等。既然科技的門類如此之多,今后在做有關變譯理論應用性的研究時,可將研究對象拓展到具體的科技門類,如生物科技英語、醫學科技英語、石油科技英語、農業科技英語、電力科技英語、環境科技英語等,達到細化研究對象的目的。
(四)豐富研究方法
細察現有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呈現單一性,大多以實證性研究為主。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展開相關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豐富的研究方法(如語料庫方法、歷時研究法、共時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等)將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新的支撐點。
三、結語
變譯理論的出現為科技英語的翻譯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變譯手段和變譯策略的應用促進科技英語翻譯實現多、快、好、省、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科技英語翻譯的翻譯效率。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加大變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研究力度、擴充研究內容、細化研究對象、豐富研究方法,促進變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作者:李秀云 蘇曼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