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教學加強德育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轉化為關愛心、感恩心、榮恥心、責任心、合作心、奉獻心,即六心教育
(1)加強榮恥心教育。《化學》通過教材的化學史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如:春秋時期就會煉鐵煉鋼,商代就能制造青銅器。造紙、制火藥、燒銅器我國是最早的國家等等。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在講述現代化學史時,讓學生知道我們已經落后了,需要大家努力學習,為國爭光。九年級下第十一單元課題《1生活中的鹽》,學生學習碳酸鈉的用途和制取,了解侯德榜對我國科學的貢獻,成功地摸索和改進了西方制堿方法,改變了制堿技術把持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的形勢,學習并知道侯氏制堿法帶給社會的進步,激發愛國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2)責任心教育: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環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當今世界呼吁,保護環境,勢在必行,人人有責。化學教學中,許多知識的教學與環境保護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趁此良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例如,在教學水一節中,向學生詳細介紹水的重要性、水與工農業的關系、現在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水污染、怎樣保護水資源,從學習中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學生了解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從而有增強環保意識、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加強合作心教育。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最有利的途徑。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要完成一個化學實驗,就要先準確選擇實驗儀器、實驗所用的化學藥品,然后是如何正確地組裝實驗裝置,加化學藥品,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根據實驗結果如何正確地作出實驗結論。為了使學生能很好地完成這一列的實驗過程,我要求學生分組合作、相互協調,完成實驗裝置的組裝的正確操作順序,完成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記錄,討論研究得出實驗結論。這樣,使學生在合作探究實驗過程中品償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4)奉獻心教育:正確對待得與失,樂于為國家和他人付出和犧牲。九年級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學生學習拉瓦錫為科學奉獻的獻身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從而有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2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初中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涉及到愛國主義。結合歷史和今天的成和愛國主義事跡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講酸、堿、鹽一節中,講到純堿這種物質時,向學生詳細介紹了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事跡。他留學美國時,看到我國制堿工業被美國工業壟斷,毅然回國,潛心研制制堿技術,打破了帝國主義對制堿技術的壟斷。1926年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他成功地改進了生產純堿的索爾維法,發明了“侯氏制堿法”,為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這樣教學使學生深受感動,讓他們產生獻身祖國事業的信心。
3加強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
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里素質,處理與學生的情感教育,意志,人格特質。如何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一個在化學教學中必須完成的目標。那情感教育,減輕學生負擔,增加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雙基”的學習負擔太重,有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這是一直不能忽視的現象,這些學生逆向思維,學習不進步。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傳授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忽略了情感的投資和意識形態的滲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在學習上比較困難,喪失信心,成為貧困學生。道德和智力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增加感情投資,講究方法,加強思想溝通,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減輕學生負擔。
(1)加強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教育。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的教學過程里,要培養學生們去學習化學課的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們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目標正確確立的前提條件。所以說,在如何培養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我在備課過程中很看重的環節。九年級上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的性質中,通過對汽水冒泡的探究,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道理,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2)加強科學態度和精神教育。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化學實驗,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實驗就不能成功,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一個長期、反復、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提高自我的思想品德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認識世界,當這種品德與行為規范成為經常的、穩定的特征時,才能形成這方面的品質。要將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規范培養成習慣,則需要長期反復的實踐。在多次教育中將動機變成形動,行動變成習慣,習慣變成個性,這種重復的影響需要將德育自始至終融于化學教學之中,而不是靠幾節課或幾次活動所能做到的。只有對其變化不定的情況反復抓,把德育作為教學中的一部分來進行,才能圓滿完成教學和教育任務。總而言之,在初級中學化學課堂的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必將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教無定法,但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在抓好“雙基”的同時,同時也要根據化學教材的主要特點,不失時機的、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賀麗單位: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福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