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文學中凄怨美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凄怨之情永遠是最能夠打動讀者的,大多數的優秀文學作品能夠源遠流長,這其中正是因為其具有凄怨形式的美學形態。無論是先秦時期的屈原忠于楚國,但卻屢屢遭受到排擠,滿懷凄怨,對國家充滿悲憤,進而寫下舉世聞名的《離騷》。還是盛唐的詩圣杜甫,他目睹國家從繁華盛世走向衰敗,寫下“國破山河在…感時花濺淚…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著名的詩篇。或者是“濁酒不銷憂國淚”的鑒湖女俠等等這類人物的傳世作品,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出他們想要宣泄的感情,在感人的程度以及文學作品所散發出來的藝術魅力,這都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古代文學也正是由于這種深沉的歷史悲怨而使得文學作品獨添一份無與比擬的人文魅力。可以這樣說,凄怨哀傷之情的抒發宣泄,這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個主旋律,假設沒有凄怨哀傷這個情調,中國文學作品則會失去很多的色彩。
1、悲傷凄怨情懷
1.1政治理想的失敗
在這個方面上,“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荃不察余中之情兮”的詩句,道出了他的無奈、凄怨。隨后,更有著痛斥“理不可據”,“智不可待”這種黑暗世道的史家第一人司馬遷,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他竭盡忠貞,為國為民但卻遭受貶職,處以刑法的人生悲歌。
1.2懷才不遇
我國古代的文人士子,大多數的形象總是落魄、懷才不遇,想要以身獻國,舒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卻由于仕途官場的險惡,從而發出怨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陸游,“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的辛棄疾,“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孟浩然,這其中的哀怨,心中的抱負難以實現的苦澀,沒有感同身受的人,是完全沒有辦法體會出其中的意味的。
1.3婚戀的失意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凄怨就是來自于婚姻或是戀愛的失意。不管是《詩經》還是《洛神賦》或者是《長恨歌》,從陳阿嬌到李商隱,從李香君到林黛玉,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綿綿哀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淡淡凄怨,牽系著多少人的靈魂,那“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無限悵惘,“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的憂傷,“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凄怨悲苦。這其中道出了多少的悲酸哀怨,那憂傷思怨窒息了多少清純的生命之光。
2、悲世情懷
上文所講述到的凄怨悲涼,全都是來自于人生中的不幸,還有的一種凄怨那就是,同樣浩蕩深沉的“悲世“之情。悲世情中最能夠打動人心,潸然淚下的不外乎于國家遭受入侵,山河破碎所引起的家國痛。這種凄怨的悲世情感表達,在春秋戰國時期,許穆夫人就抒寫過“歸暗衛侯”、“我心則憂”,抒發著對國破君亡的焦愁;“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悲涼;“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惋惜;“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的哀泣;“報國欲死無戰場”的孤忠……這些都是我國文學作品撼人心魄的音符,是古代抒情詩歌中的瑰寶。朝代的盛衰變化,世風頹敗的這種面對末世的凄怨哀愁,同樣也是“悲世”情結中的一項內容。所謂“黍離之悲”源自于國風;所謂地厚天高,卻“不敢不局”的“憂心京京”也來源于詩經。宋朝時期的靡靡之音,不恤國事,使“孤臣霜發三千丈”“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優秀的小說作品同樣也凝結著沉重凄怨的悲世情懷,比如《水滸傳》中,通過梁山好漢的個人經歷,宣泄當時朝廷,奸臣當道,賢者在野的政治哀傷,又比如說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所傾訴的“無材可去補蒼天”的這種深優大恨,又比如說《儒林外史》,文字間的冷嘲熱諷表面下,所發出的其實是對于文行出處敗壞的沉憂凄怨,還有的就是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通過狐鬼故事,從中所寄托的就是凄怨哀傷的“孤憤”情懷….這些數不清的曠世名作,所顯露出來的哀泣凄怨之情,昭顯者它們不朽的藝術價值。
3、中國古典美學闡述
美學一詞首次的出現是在1750年,由德國的哲學家鮑姆嘉通所提出來的。但是在這之前,無論是東西方都有關于美學的探討。中國先秦時期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代,孔子、莊子等先秦人物都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有關于美學的問題。可以說中國古典美學的起點可以說是老子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道”、“氣”“虛實”等一系類的概念都是由老子提出的,這一系列的概念對中國后世的古典美學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后來中國古典美學的元氣論還是意象說、意境說等等都多多少少受到老子概念的影響。
4、結論
我國古代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大多數具有著非常明顯的凄怨悲涼情結,它可以說是我國文學古老卻又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中國文學能夠綻放異彩,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這種凄怨悲涼的情結,中國古代文學必然會失去某種程度的色彩,中國古代文學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也就沒有辦法看得到。
作者:肖可 單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