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播研究古代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的演變歷程
1.抄寫傳播時代抄寫作為古代文學的主要傳播方式始發于秦漢,秦代時已具雛形,至西漢已逐漸成為古代文學的主要傳播形式。如《尚書》中的“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就可以看出當時古代文學已經開始以抄寫記載為主要傳播方式了。自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及漢代頒布的“廢挾書令”后,古代文學通過抄寫整理加以廣泛傳播得到了巨大發展,抄寫傳播的載體也經歷從簡牘到絹帛再到紙質的發展歷程,簡牘作為載體其主要普及于秦代和西漢時期,絹帛和紙質作為載體則出現在東漢年間,且前者還曾經風靡一時,后者則在一些史書的記載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后漢書》就是采用紙質進行記載的,然而這一時期抄寫載體依然以絹帛為主要形式。
2.雕版印刷傳播時代雕版印刷時代出現于隋唐時期,這主要歸功于印刷術的出現,其對古代文學傳播形式的變革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一時期主要是抄寫載體的改良,使得古代文學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傳播力度更大,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傳播更加簡便快捷。在經過了漫長的紙質作為載體的傳播形式后,紙質載體的生產工藝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生產數量及質量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紙張質量的提高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其在民間的運用更為廣泛,尤其是隋唐時期實行科舉制度以來,政府大量整理古代經典文學,被通過紙質載體記錄下來,有效地促進了雕版印刷技術的進步。加之民間藏書風氣的盛行及書籍買賣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這些對雕版印刷技術的進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作品《上官昭容書樓歌》中寫道“君不見洛陽南市賣書肆,有人買得《延神記》”,可以看出當時書籍市場已經較為發達了。我國當前留存下來的經典名著,都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并作為載體的形式流傳下來的,雕版印刷時代在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
1.語言傳播一是通過口頭語言進行傳播。在沒有文字等傳播方式之前,口語傳播成為最主要也是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人們通過口頭語言來進行相互間的情感及信息交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社會經驗的積累,口耳相傳愈發成為古代文學的重要傳播途徑。古代文學的創作及傳播都是通過口頭傳播來實現的,如我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等,以及一些“志怪小說”等也是通過古人的口耳相傳得以流傳下來,待到文字記載的形式出現后,才被文字記錄下來并產生了新的文學傳播方式。如《詩經》中的風雅頌等都是通過口頭語言傳播下來的。二是樂工說唱傳播。樂工對詩詞進行說唱演奏并成為風氣始發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期已十分興盛,這一時期文人創作詩詞等文學作品,樂工采用說唱的形式將詩詞傳播開來,成為當時文學作品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樂工向文人索詞并贈金,不僅可以讓文人獲得物質上的利益,通過樂工的說唱傳播,還可以將其作品廣泛傳播,增加知名度,兩者可謂相互促進及共贏的關系,因而當時有不少文人為迎合樂工的需求,而創作一些具有很輕押韻美感及艷情詩詞。如柳永赴京時,出現“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的情況。三是唱和及說書的傳播方式。古代文人名士經常聚在一起飲酒作詩,我國很多名詩名詞也是在文人名士聚會中現場創作的,并經過一些名流的推崇被廣泛傳播下來,如王勃在去豫章赴宴時,當場創作《滕王閣序》,經名流官宦推崇傳播后,流傳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此外,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書的形式對古代文學進行有效傳播,如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原本并不是流傳十分廣泛,反而是通過民間說書人一代代、一遍遍的說評,才在民間廣為流傳,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三國演義》等故事至今之所以能在民間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其重要推手就是民間說書人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評說。
2.文字傳播文字的出現在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上引發了巨大的變革,不僅有效彌補了口頭語言傳播所具有的時間及空間的局限性,還改善了口頭傳播容易誤傳及信息的不完整的缺陷。自文字傳播載體的不斷發展及印刷術的出現,文字傳播成為古代文學傳播的最重要方式。題壁傳播題壁傳播在古代十分流行,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更是盛行一時,當時很多文人出于各種考慮,常常將自己創作的詩詞題于墻壁、樹木及名勝古跡上,加之那時候的文化及交通十分發達,文人遍游大好河山的興致十分濃厚,這也為他們將詩詞題壁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時由于題壁及石刻的形式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效地保存詩詞,因而通過題壁的形式,古代文學能夠很好地完整保留并傳播下來。當前,我國的很多古代文學作品都是通過摘錄題壁獲得的。如詩人陸游的《釵頭鳳》及很多無名氏的作品都是通過題壁保留和傳播下來的。文本傳播隨著印刷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文學書籍作品的借閱及抄寫更為簡便,古代部分家境貧寒的學子為了讀書,經常采取借閱和抄寫的方式。此外,對于部分經典名著,部分文人出于雅興而對其進行抄寫收藏,這使得古代不少文學作品能夠在民間傳播開來,如《文選注》等作品;同時古代部分禁書,為了防止其失傳,常常采用手抄的形式將其保留下來,如《金瓶梅》等作品。通過借閱及手抄的形式,大量古代文學作品都得以保存傳播下來,為我國古代文化的完整性作出重大貢獻。
三、結語
由上可知,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載體及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從早期的以口語為載體進行傳播,到文字出現以后開始的抄寫傳播,再到我國印刷術發明后的雕版印刷時代。其間古代文學傳播的主要方式一直是借助語言和文字這兩種載體進行,而具體傳播方式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愈發豐富和多樣性,如古代樂工歌姬以及說書先生的口耳傳播,對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到后來唐宋時期比較流行的題壁刻字的傳播方式,最后古代文學最具價值含量的傳播方式,即對古代著名文學作品的評注及注解,成為當時乃至現今都十分有意義的傳播手段,為我國寶貴古代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加大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不僅可以加深人們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從而實現文化傳承,還能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
作者:楊雪梅肖紅單位:煙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