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文學作品的儒家用世精神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儒家用世精神的基本內涵
孔子的一生都在為整個社會以及統治階層的治國之道而奔走。雖然他最后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能夠成為流芳百世的大圣人無疑是他不放棄積極追求的結果。孔子所處的社會發展時代中,并沒有社會主義也沒有民主選舉,更沒有任何的革命運動。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要想實現自己的從政理想唯有被君主賞識,才是最有效的途徑。以此從政治層面來看需要真正做到有所作為,很多文學作者唯有通過文學創作的途徑讓世人知曉自己的用世才能。縱觀我國古代的整個文學歷史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李白、范仲淹或是蘇軾、辛棄疾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了各自的用世精神,在文學表達過程中由于作者在用世道路上的發展不同,具有不一樣的文學情感表達。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在不同的作品載體中儒家用世精神體現的方面也不盡相同。以儒家用世精神的角度上來分析,古代文學作品要體現儒家用世精神,需要在文學創作中體現出文學性與服務性于一體的精神思想,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催生出了各種文學體裁類型。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創作者不同程度上都凝結了作者的用世精神,其中有部分文學作品積極表達了作者的個性與思想,在體現出儒家用世精神的同時,展現了自己的的獨特性。如李白的文學作品極具個性,被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陶淵明悠然自得的田園派代表。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治國用世之道,在他們的文學作品當作雖然表達出了儒家用世的精神,但也帶有濃厚的個人性格特征。在我國優秀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中,文學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朝代的更替,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文學風格和體裁。除去詩歌在我國文學發展中這條重要引線外,唐代傳奇也是其中輝煌的一頁。唐朝的傳奇小說最初創作的目的帶有十足的實用性,注重用創作文學作品驗證文學作品創作者的詩文以及寫作造詣。傳奇小說具有創作過程連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創作時間長等特點,在表達儒家用世精神時雖然沒有詩歌的方便快捷,但是表達的意義深遠,并且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閱讀。從兩種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分析發現,以詩歌表達自我理想抱負的作者通常積極尋求能被君王賞識的方式,而傳奇小說更注重在百姓生活中進行警示實現自我思想,例如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的三部短片小說,無不教導人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3、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
從儒家用世精神角度上來說,自詩歌出現時期起,大致從“言志”“、情態“到“寫意”最后發展到“傳神”,這一連串的思想模式都表現出,這一體裁的古代文學作品的創作重點向創作者的心理轉變而發展,在于強調創作者的內在精神與神韻的統一。由此看來我國大部分的古代文學作品創作者均屬于表現型的創作者,而非再現型創作者。例如在杜甫的詩詞中很少提及現實主義細節,主要以抒發情懷為主。又如孔子周游列國,游說各路諸侯,以此希望得到君主任用。盡管最后孔子并未如愿,但在后續的文學創作中并未提及在用世追求中的事跡,而是注重表達自我感受與以及感悟。由此表明了我國古代文學創作者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方式。結束語:在儒家用世精神的影響下,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都呈現出兩面性。既以通過進入仕途實現個人理想,或至于世外對他人進行感悟,實現自我價值,本文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分析,促進有關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研究工作的深入發展。
作者:趙晶晶單位: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