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李白詩歌夸張藝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夸張的作用及其產生的根源
夸張就是為了強調或突出事物某一特征,用夸大事實而合乎情理的言辭,使表達更加鮮明生動。夸張可以鮮明的表現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質,把人的外貌和內心世界表現的更為突出。把自然景物以及人類社會表現的更為鮮明,生動,大放異彩。夸張由來已久,最初人們運用這個藝術手法是不自覺的,越到后來就越自覺。劉勰認為夸張是“自天地以降”就有了的,比如:說山高就高到天上(“言峻則嵩高極天”)。劉勰認為,雖然這些言辭夸張到了極點,但是對于所要表現的意思無害,還大有好處,好處就是“可以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就是說,可以把深藏在事物里面的東西明顯地生動地表現出來,使死滯的東西飛翔起來,使盲人睜開眼睛,使聾子受到驚駭,從而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2、李白詩夸張藝術手法運用列舉
一提夸張,我們很自然的會首先想起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李白那些氣勢雄壯、豪放不羈的詩篇里,夸張手法的運用到處都有,夸張的詞句比比皆是。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絕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吟誦,其原因有二:一是把祖國的大好河山美妙的展示在人們面前;二是這首詩形象生動,易于上口,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象。詩的前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是對廬山及其瀑布生動形象的描寫,是一種遠景的勾畫;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則是直抒胸臆的夸張,既寫出了瀑布洶涌疾瀉的氣勢,又寫出了瀑布下瀉的巨大落差,給人的感受是瀑水疾瀉的動感。“三千尺”不是實寫而是夸張,給人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巨大空間,寫出了瀑布高高懸掛、一泄千里的形象。“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是明顯的夸大,然而我們并不感到它虛假,倒覺得李白用“白發三千丈”來表現他的“愁”的深重、綿長,非常恰當。它雖然不符合生活的實際,卻完全符合藝術的真實,如果把“白發三千丈”改成“白發三尺長”,看來似乎符合生活實際了,詩的意味卻喪失殆盡了。“白發三千丈”這樣嚴重的言過其實的大話,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再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的感染力之一在于成功的運用了藝術夸張。據酈道元《水經注》,從白帝城一天可以到達江陵,因此詩的第二句也不算夸張,但第四句的“萬重山”是夸張,既寫出了山之多,又寫出了船之快,還寫出了心情之愉快。《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他浪漫主義的典型代表作,這首詩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別、留別詩的惜別傷離的老套,而是借留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貴的政治態度。圍繞著一場游仙的夢幻來構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權貴的主旨上。這樣的構思,給詩人幻想的馳騁開拓了廣闊的領域。跟這樣的構思相適應的是,大膽運用夸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這方面,詩人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寫能報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閣,寫霓衣風馬,吧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十分恰當的評論。還應該注意,作者不是為寫幻想而寫幻想的,寫幻想是為了“不事權貴”的主旨服務的。他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實世界的丑惡;寫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世界的憎惡;不愿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不事權貴的主旨,象一盞聚光燈,把全詩照明,幻想在這燈光里才生動起來,否則,即使在鋪張百倍,也是不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
3、李白詩的夸張藝術給我們的啟示
李白詩歌夸張藝術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如果不使用夸張的手法,他詩歌的政治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一定會大打折扣。運用夸張手法,決不只是涉及到詩的藝術性,對于詩的思想性顯然有著強烈的影響。李白詩運用夸張對詩藝術性的影響,在前文中所舉的有關李白詩運用夸張的許多例子中,如《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秋浦歌》中“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等等,都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到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時自然而然地進入作者給我們創造的意境。我國詩歌分為兩大流派,即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李白是浪漫主義的代表。如《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名篇,我們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屈原的《離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采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展開豐富的聯想,任憑思維馳騁,而最終都歸結到一個主題上來,思想性與藝術效果的完美結合,與在詩歌中巧妙的運用夸張藝術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李白詩歌的夸張好似“天馬行空”,任意揮瀉,讓受話人清楚這是現實中不存在的,而不能似真似偽,真偽難辨;另一方面又要分寸適度,“夸而有節,飾而不誣”(劉勰《文心雕龍》)。這個適度,指夸張的使用要控制在表達的情理需要之中。高爾基堅決反對那種“事實底文學”,認為那“完全是自然主義底最粗率、最不境的‘偏向’”。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具有夸張的權利”。任何詩歌,如果只是自然主義地照抄生活,那一定是平庸乏味的。如果對生活過于拘泥,不敢放手行使夸張“權利”,缺乏上天入地的藝術想象和大膽、新穎、奇特的藝術夸張,那也很容易陷于平淡無奇。夸張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可以傳神,很好的表現事物的本質。夸張在詩歌創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