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視報道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媒體環境的培養和塑造
(一)立足調查,拓寬選題視野
電視調查性報道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調查,調查過程的展示過程也就是電視調查性報道的流程安排。在選題的決策階段,一定要考慮到我們所選的這個選題是否還有進一步調查的空間,也就是要立足“調查”這個基準點。拓寬選題視野,指的是要將事關社會公眾利益、有社會影響力的選題納入選題考慮的范圍之內。而選題范圍的推廣,不僅僅是要進一步平衡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之間的比例,不片面傾向于正面報道,也不一味地進行負面報道,更重要的是要將調查性報道的視野放寬。在選題上,還是應該關心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民眾的利益,要切中時弊,尖銳一點兒。好的調查性主題,還應該貼近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心聲,站在社會改革的前沿。
(二)放寬電視報道準入,讓電視調查性報道欄目在競爭中成長
電視臺引進收視率考核的目的就在于將媒體的經營管理納入市場化經營的體系,讓欄目面對市場,接受受眾市場、廣告市場的檢驗。“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的經營體制是適應中國媒介特色的一種改良的管理方式。在現在中國的媒介環境中,電視媒體還是一家獨大的,并沒有真正向市場開放,也就是說,中國的電視媒體在一定意義上并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競爭是亞競爭,更多的是欄目、頻道之間的內部競爭。因為新聞資源某種程度上有采訪上的限制,級別上的限制,行政上的限制,這樣的話,中央電視臺就相對處于非競爭狀態。[2]長此以往,只會讓媒體產生惰性,不利于媒體調查水平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電視調查性報道要想獲得真正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一個媒體環境的問題,而在媒體環境的塑造和培養過程中,放寬市場準入,允許競爭對手的存在是迫切需要的一項舉措。
實施品牌戰略規劃,建構品牌節目
(一)樹立起牢固而強烈的品牌意識
樹立品牌意識是一個欄目實現品牌化和精英化的內在推動力,只有欄目的制片人、記者等人都在內心深處建立了牢固的品牌意識,他們對于節目的思考和整個調查行動才能以品牌欄目的高品質要求自身,才能給每一期節目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理念,最終才能最大化地提升電視調查性報道欄目的品牌效應。
(二)將打造名記者作為欄目品牌運營核心內容
一個品牌欄目始終都離不開對于欄目的品牌規劃,包括提升欄目的影響力、打造名主持人、名記者、名編輯等方面的內容。隨著電視調查性報道理念的深入發展,現在的調查性報道欄目都普遍傾向于建立以調查記者為中心的調查隊伍,也就是確立記者中心制,將打造名記者作為欄目品牌運營的核心內容。從2003年開始,《新聞調查》就在制片人張潔的帶領下,開始實行記者中心制。換言之,就是將《新聞調查》的主要調查、采訪人員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記者和團隊負責人要對選題和節目負責,而整個小組的人員搭配以及選題的確定,必須符合這名記者的特性。具體情況是,本團隊在報選題時要充分考慮出鏡記者的關注點和擅長的領域;選題最終要由出鏡記者和團隊負責人共同確認,然后再報制片人,之后再進入操作的程序。當然,整個節目的具體操作還是由編導貫穿始終,記者負責把握大致的走向。[4]這樣既可以激勵記者進一步發揮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主動性,也能夠相對減輕編導的負擔,有利于更好地對新聞事件的調查過程進行電視化的表現。
(三)突出鮮明個性,明確欄目本身的定位
2003年,《新聞調查》面臨著極大的考驗,一方面是由于播出時間的改動,變更到每周六晚的21:30播出,這就意味著欄目與原有觀眾群的收視習慣錯開,極有可能流失掉將近1000至2000萬觀眾。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央視內部對于欄目的整合,推出了新聞頻道,使得欄目與欄目之間的競爭白熱化。競爭對手從三四個(《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東方時空》等)變成11個,同一個選題可能有四五個欄目在同時進行操作,關鍵就在于哪個欄目能夠提出更為吸引人的操作方案,能夠拿到最獨家的內幕。除此之外,對于《新聞調查》而言,與它同時段播出的更多是娛樂性的節目,競爭對手從新聞專題類欄目變為娛樂性節目,意味著《新聞調查》不僅要在新聞頻道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還要與同時段的娛樂節目爭奪觀眾的注意力,這個挑戰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調查》提出欄目要利用45分鐘的播出時長做真正的調查性報道,帶領觀眾共同探尋事實的真相,從而明確了欄目的定位,解決了欄目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并制定了欄目的競爭策略———以精良的常規報道為基礎,以揭露內幕報道為發展方向。
本文作者:張秋麗作者單位:滄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