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理教學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人地關系教育
在講述有關地球環境時,告訴學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愛護地球,不讓地球環境污染和破壞。在講述自然資源時,除了給學生介紹有關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資源的有關知識外,還應教育學生對資源要合理利用和保護。使學生懂得: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生存的搖籃,大自然是同我們生死相依的朋友。教育學生將來從事社會主義建設時增強保護環境意識,使地球環境不受損害,這些知識也是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教學過程中還告訴學生由于濫伐森林,濫墾荒山,黃河、長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如今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難怪外國地理專家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而長江呢,目前已是緊跟黃河之后黃水滾滾,水無清日了。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遵紀守法,這樣才能國富民強,否則將會變成歷史的罪人。人與自然環境應和諧相處,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線索,正確闡明了人地關系,讓學生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把自己的家園建成綠色環保家園,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2、加強幾個意識教育
2.1全球意識
在教育教學中致力于使學生認識到,由于科技的發展,地球似乎正日益變小,地球上許多問題互相聯系,很多看來是局部的問題,都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每個公民都應承擔他們從本區到全球規模行動的責任。即便是宇宙事業進一步發展的21世紀,人類仍然要在同一個地球上生存,即21世紀人類仍然“只有一個地球”。
2.2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人屬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須尊重自然,不損害自然必需的進程。人既不能屈從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隸,同時也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無休止地掠奪和破壞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應當恪守的重要行為準則。
2.3“人口道德”意識
在教學中還要使學生意識到人口激增對環境所產生的巨大壓力,認識到節制人類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確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意義,知道承擔個人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2.“4環境道德”意識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任何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的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讓學生懂得,人既是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環境的塑造者。人類通過發展與環境發生關系,環境對人類有巨大的反饋作用,破壞環境既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社會,最終危害人類的持續生存與持續發展。而保護環境,是人類持續生存與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2.5“資源道德”意識
在教學中使學生懂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周期內,資源幾乎都是有限的,應當限制非可再生資源的過度消費,注意節約和開展綜合利用,可再生資源雖然可以不斷更新生長和循環再現,也應該加強撫育和保護,這是當代公民對后代子孫幸福應當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人類對資源的無節制的開發利用甚至揮霍浪費,必然導致自然對人類的反抗,并威脅人類的持續生存,每個公民都負有阻止濫采濫用自然資源錯誤行為的道德責任。總之,地理教學中的道德素質教育內涵極為豐富,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質量的完成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方法、途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地理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偉大意義,進而珍惜自然、保護自然、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作者:梁明國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大城子蒙古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