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動畫類教學情況及難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者:裴秀穎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
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動畫制作的宏觀認識,構架故事的能力明顯不足北京電影學院教師王乃真這樣說:“我們的學生都有著很好的繪畫能力和專業基礎,但是整體上卻明顯地欠缺構架故事和敘事表達自我的能力。動畫不僅僅是繪畫的藝術,更應該是電影的藝術,唯一不同的是,別人是用‘形體’講故事,我們是用‘畫筆’(包括用電腦等新媒體手段)來講故事。”很多學生在深入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和實習過程中才發現因為創意能力不過關遇到發展瓶頸。3.動畫教育缺乏對學生的文字文化素養與視覺文化素養的培養有專家指出:“動畫教育目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在本行業內部實施動畫教育時誤以為動畫就是唯一的目標……只是希望教育對象盡快熟悉乃至精通一兩個當下用得著的軟件,寫出一兩個可以立刻上馬的腳本,推出一兩個有望暢銷或獲獎的作品。二是在其他行業中實施動畫教育時誤以為動畫僅僅是一種手段,而忽略它在引導受教育者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能發揮的作用。”筆者已有近十年的藝術基礎課教學經驗,在從事動畫基礎教學的兩年里發現部分專業課教學過分依賴電腦制作,學生缺乏對動畫基礎課的重視,認為動畫電腦制作更重要,忽視創意能力的培養,也很少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學生對動畫產業的理解出現偏差。
動畫專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1.從動畫教育的發展趨勢看專業基礎課教學以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為例,該校近幾年一直在改革招生考試方法,目前把素描、色彩這種傳統美術考試項目去掉,著重速寫、動態默寫和多格故事創作考試,目的是考查學生的造型應用能力、創作和講述故事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地面對模特兒的寫生能力。上海明器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致力于研發高端CG動畫產品的文化創意公司,在該公司的課程培訓中針對角色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這樣描述的:使學生具備發散思維、創意表演及用心觀察生活的能力;速寫及動畫小稿的手繪能力;深入學習動畫基礎和技巧;跑跳及打斗動畫練習;角色性格特點的塑造及如何配合情景環境。在《新媒體與泛動畫產業的文化思考》一書中這樣指出:“動畫人才包含了復雜的層次與類型。一般動畫軟件應用,培養幾個月就能掌握,這是指低端制作人員……最缺的是能將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起來的復合型人才。”動畫人才的培養不能與動畫產業的發展脫節,要緊跟時代步伐,從高校和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可以折射出當下動畫教育的需求,從動畫的媒體角度分析需要文化與視覺修養,從藝術角度分析需要專業技能和審美趣味,從人格角度分析需要文化使命感。高校的動畫教育應該從始至終都緊密圍繞這三個維度,專業基礎課也在其范疇內,并且又是新生入學的第一門課,專業基礎課更應該明確培養方向,使動畫教育具有連貫性、整體性。
2.動畫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必然性如果專業基礎教學能為專業核心課程做好必要鋪墊,那么動畫人才的培養勢必會有新的推進。也就是說,專業基礎課使學生在學習電腦設計之前有繪制空間形態的能力,具備表現心理層面需求的繪畫技法,這樣就能比較順利地完成動畫角色、動作表現的設計,并針對故事需要設計有風格的場景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節。由此可見,動畫專業基礎課尤為重要,但如何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通過對目前基礎課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動畫專業的基礎教學的主要目的即對學生進行線條表現力、動態把握力、形體塑造力、色彩表現力、創新表現力等能力的培養。從傳統美術教育背景和現代教育理念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動畫產業人才的需求,專業基礎課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視覺素養和文化使命感的培養。傳統教育通過五六門課程已經將第一學年的專業基礎課排滿,幾乎沒有時間再安排其他課程,只能另辟蹊徑。
動畫專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嘗試
1.動畫專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理念的由來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動畫專業基礎課動畫素描、動畫色彩、速寫、風景寫生、藝用解剖的教學需要進行重新設計與規劃,動畫專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理念在教學改革的大好機遇下應運而生。“模塊”一詞原為計算機學科的專業名詞module,又稱構件,是能夠單獨命名并獨立地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代碼和數據結構的集合體。這里用模塊化教學的理念整合動畫專業造型基礎課,是想將課程設為一個整體,因為和造型基礎模塊對接的還有其他動畫專業課模塊等,這勢必會形成前后連接的一個大系統,在教學改革后各課程整合為造型基礎課程模塊,從模塊的角度考慮課程教學是著眼大局的教學思路,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優化整個系統的效率的作用。這一改革將簡化課程中的重復操作,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教學改革后的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的構架通過分析,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特點應該具備以下三個層面:技能培養突出和強調動畫藝術的專業特點,構架故事的能力明顯增強,文字文化素養與視覺文化素養提升。因此,我們將線條表現力、動態把握力、形體塑造力、色彩表現力、創新表現力等能力的培養作為動畫專業基礎訓練的技能培養目標,整合后的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將其在教學方法上歸納為“結構意識訓練”、“色彩表達訓練”、“優秀動畫片賞析”三大訓練板塊來完成教學,將速寫、素描、色彩等課程的核心內容滲透在前兩個板塊中,安排在第一學期進行。北京電影學院王乃真指出:“要培養動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多看影片多看書,我曾經建議本科的同學們,在大學的四年中,要看2000部影片和閱讀200本書。”可見,觀看優秀影片對學生的專業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的造型基礎模塊教學設置了“優秀動畫片賞析”板塊,這一板塊的課堂教學時間可以適當減少,主要起到引領學生對優秀動畫片進行技法、角色、文化意蘊分析的作用,要求學生寫觀后感。我們將這部分稱為“造型基礎Ⅰ”。
構架故事的能力的培養,則通過了解動畫生產實際情況,利用鏡頭設計稿的分析與臨摹,通過對角色動作變化的學習,分析角色如何承擔起劇情的作用,加深動畫鏡頭感的認識。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通過“動畫基礎技法”、“創新意識訓練”、“優秀動畫片賞析”三個板塊來完成教學,安排在第二學期,將動畫制作中涉及的基本繪制技法教學與情感表現手法教學相結合,用素描、藝用解剖、速寫、色彩等傳統技法知識,滲透簡單的原畫設計原理與中間畫表現方法,培養學生對形體的塑造、空間構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對畫面主觀情感的表達能力。“優秀動畫片賞析”課程在第一學期基礎上進行命題故事訓練。這部分雖然也是造型基礎模塊,但有別于第一學期,我們稱為“造型基礎Ⅱ”。“造型基礎Ⅰ”與“造型基礎Ⅱ”分兩個學期完成動畫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在遞進關系中,動畫表現技法得到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對后期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改革后的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有哪些改進
1.注重子課程間的內在聯系,有針對性地為動畫場景、角色的設計儲備基本的繪制技法動畫作品大致是從文案—編劇(場景設計\人物設定)—分鏡頭腳本(背景繪制\原畫)—動畫—掃描、上色—合成—特效—出片等十幾個步驟精心制作而成。在掃描上色之前幾乎全部是手繪而成。傳統基礎教學往往是各課程沒有統一教學目標,素描、色彩課等又強調畫面整體效果,對線條、動態等表現力的培養不足,在色彩風景教學中沒有明確的專業教學目標,重復教學,沒有結合專業進行速寫、色彩等課程的連續拓展訓練。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整合了專業基礎諸多子課程,分成“造型基礎I”和“造型基礎II”在兩個學期完成教學,每學期有解決的主要任務,避免原有課程的重復訓練,能在有限時間段,有效解決動畫手繪表現問題。
2.專項“動畫基礎技法”、“創新意識訓練”教學,為動畫制作營造敘事情景儲備基本的情感表現手法動畫片不僅是簡單的空間化場景與角色的整合,還有心理層面的聯想與感悟,不同的造型元素與符號化特征,以及色彩語言都為觀眾創造了一個具有情感魅力的特殊場景,這種特殊的場域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與表現能力才能變為現實,造型基礎模塊化課程為學生提供專項的基礎訓練,將“動畫基礎技法”、“創新意識訓練”教學納入體系中來,為學生后期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做好鋪墊,并且在大一時就能了解到動畫基礎技法,這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有專業新鮮感。
3“.優秀動畫片賞析”板塊教學滲透人文素養、視覺素養的培養“優秀動畫片賞析”板塊的教學雖然學時安排較短,但是這在動畫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還不多見,因為造型基礎模塊整合了諸多子課程,所以才能有時間安排這一板塊的教學,通過優秀動畫影片的賞析,學生能了解動畫產業狀態,了解一定的文化內涵,在對本民族優秀動畫片的賞析中感受本土元素的創意應用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對動畫人才的邏輯思維能力有積極作用,同時這一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動畫作品認識的思想深度。
結語
動畫造型基礎模塊化教學的理念通過整合相關的課程,將其設為一個集合體,將所有基礎課程涵蓋在造型基礎模塊教學中,從模塊的角度考慮課程教學更有針對性,直接從動畫專業人才需求入手,在完成專業基礎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宏觀意識,這一改革是適應動畫人才培養目標的,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優化整個系統效率的作用。但動畫基礎教育任重道遠,基礎教育是我們無法回避并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探討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們有效開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