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主流意識與二次元文化共建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平臺已成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前沿陣地。在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價值取向交織的社會環境下,深入探討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如何有效傳播是當前的關鍵所在。國產動畫《領風者》在B站的成功播出可以看作是主流意識形態與青年亞文化共建的一次成功范例,其中,主題的滲入化以強調對受眾的引導性,歷史人物的動漫化以突破內容傳播的壁壘,敘事的故事化以保證受眾對動畫的關注是其成功的關鍵。要想主流意識形態與亞文化共建長期發展,需有效解決當前敘事能力不足導致故事缺乏完整性、動畫技術不足導致畫面未能達到目標人群審美要求、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的結合生硬導致內容晦澀難懂等問題。
關鍵詞:主流意識形態;二次元;《領風者》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而當前網絡亞文化群體多樣化,受眾的圈層分化明顯,對不同受眾進行“共識”的培養以及價值觀的塑造愈加困難。同時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就要求主流意識形態走下“神壇”,與各種亞文化進行共建。《領風者》作為講述卡爾·馬克思傳奇一生的國產動畫,于2019年1月28日在B站首播。截至2020年3月24日,《領風者》的播放量達到904.8萬次,追番人數達到59.2萬人,彈幕總數達到10.6萬條。可以說《領風者》在B站的播出為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共建提供了一個較為成功的范本。同時二次元群體的主要受眾多為青年群體,而青年群體是最容易發生認同危機或混亂的群體①。所以,應對青年群體進行適時適度的引導,在青年群體活躍的網絡平臺及亞文化社區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正能量,積極引導青年群體對社會的正確認識與思考,用正確的思想武裝廣大青年群體的頭腦,穩固占領意識形態工作陣地的最前線。
一、《領風者》在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共建中的啟示
(一)主題滲入化強調引導性。《領風者》以馬克思的生平與奮斗歷程為主線,詳細描繪了其一生中的關鍵節點,將國際工人運動的重要節點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受眾。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意識形態作用,《領風者》以此為主題引起了一部分受眾對于馬克思其人及相關理論的興趣,激發受眾對我國國家制度、發展道路的自信,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動畫作品大多承載著作者的價值觀,而《領風者》則是起到積極引導青年群體學習關注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當受眾觀看動畫作品時,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核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人物動漫化打破“次元壁”。長期以來,我國的意識形態教育都較為嚴肅,政治偉人的形象、思想政治理論給社會公眾留下的印象都比較僵硬、刻板。然而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意識形態的傳播需要結合不同的傳播形式來增強傳播效果。《領風者》將馬克思、恩格斯等歷史人物都塑造成鮮活的動漫人物形象,讓三次元現實世界的偉人們穿透次元壁,進入到二次元世界,讓歷史人物和政治理論都活起來,增強意識形態傳播的感染力。《領風者》讓馬克思的形象不再是書本化、抽象化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同他們一樣無異的活生生的人。同時采取動漫化的人物形象,符合二次元文化群體的審美風格,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精神文化內容,對傳播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敘事故事化保證吸引力。故事化的敘事要求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人情味,在傳遞真情實感的同時,人物與事件也要處在不停地運動與變化之中。馬克思被社會公眾所熟知的身份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學家,而《領風者》中的馬克思不僅是偉人,更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擁有自己的愛情、生活與友誼。《領風者》將這些與常人無異的生活細節展現給受眾,既讓馬克思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又增強了融入故事中的理論敘述,具有更強的意識形態引導性和教育意義。
二、《領風者》在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共建中的問題
(一)敘事能力不足,故事缺乏完整性。《領風者》用線性敘事的方式講述馬克思的人生歷程,但是在事件的細節刻畫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同時在劇情的銜接上過于生硬,缺乏轉折。如馬克思因《新萊茵報》的文章在法庭受審時所發表的言論慷慨激昂,但因為在講話前缺少鋪墊以及配樂、節奏與氛圍渲染不到位,導致故事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領風者》的故事缺乏主線和邏輯性。動畫在講述馬克思的偉大思想的同時,穿插了他與恩格斯的革命友誼、與燕妮的愛情故事,但在故事的整體安排與調整上明顯缺乏條理,沒有緊緊圍繞一條主線來展開敘述。故事因為篇幅的限制,跳躍性較強,一些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并不緊密,可能會導致受眾對內容的理解不透徹、印象不深刻。
(二)動畫技術不足,畫面未能達到目標人群審美要求。《領風者》在B站的獨播吸引大量二次元群體的關注。然而該群體對二次元文化有著一套獨有的審美標準和要求,這種標準小到二次元人物的形象塑造,服飾設計,人物對白、配音,大到動畫的世界觀、畫面制作技術等問題。《領風者》中的人物形象設計較為符合二次元群體的審美標準與要求,但由于使用的制作技術不成熟發生了一些掉幀、穿模的現象,使動畫產生了巨大的違和感。這也導致部分受眾在彈幕中吐槽“看《領風者》像是在看PPT”,動畫的觀看效果不好。
(三)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的結合生硬。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在二次元領域的引領作用是《領風者》的創作初衷之一,將馬克思主義的精華滲透到二次元文化之中,以動畫形式引起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的關注,從而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的偉大奮斗歷程潛移默化地傳播給目標受眾是《領風者》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但主流意識形態在與其他亞文化共建時不應生搬硬套。《領風者》中許多馬克思對資本的偉大批判和分析都是用慷慨激昂的演講形式展現給受眾,且理論內容并沒有進行通俗化處理,導致不少受眾表示難以理解,這些理論本身蘊含的哲理性和思辨性與二次元的表現形式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割裂,無形中提高了馬克思主義在二次元文化中的傳播門檻。
三、對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共建的建議
(一)重點梳理主線,重視視聽元素的使用。對于《領風者》在故事層面存在的種種情況,應對馬克思本人的事跡進行深入挖掘、整合,挑選出能夠體現人物特點、性格的特定細節,補充進敘事內容中;對整部動畫的結構進行重點梳理,找到故事發展的主線,將其他內容圍繞主線進行安排、建構,避免那些不明所以的故事搭建模式;對于《領風者》此類人物傳記類的動畫作品,可以更為重視旁白語言等視聽元素的運用,豐富旁白的內容,將部分故事背景、人物事跡、理論要義以旁白的形式展現給受眾,以增強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歷史的理解。
(二)提高審美標準,合理運用先進技術。作為馬克思主義二次元化、大眾化的嘗試,《領風者》首先應把握二次元文化的特點,摸清動畫的創作規律和制作模式,努力制作符合二次元群體審美標準和要求的作品。合理運用各種制作技術、協調分鏡頭,提高人物形象的設計水平,在此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核與二次元的表達形式相融合,將馬克思的歷史故事與當下流行的成熟的制作技術相融合,迎合亞文化群體的心理特點與審美習慣,才能創造出更加膾炙人口、引發現象級傳播的動畫作品。
(三)貫通內外,尋找獨特的共建結合點。對于不同群體,要創造便于該群體接受的傳播形式與方法。在主流意識形態與二次元文化的共建過程中,B站熱門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可以說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該動畫將中國近代史的宏大敘事、中國近展的硬核內容與詼諧幽默的動物形象完美結合,自上映至今已經更新到第五季,獲得了大批二次元文化愛好者的追捧。因此,主流意識形態在與二次元文化的結合中,應找到主流意識形態中理論內核與二次元文化外殼的結合點,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進行通俗化表述是取得良好傳播效果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領風者》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二次元化、大眾化傳播的一次大膽嘗試,雖然存在些許不足,但在創作形式、角度選取、傳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該作品將偉人事跡、政治理論進行了通俗化處理,采用二次元的外在形式與受眾見面,把較為晦澀、深奧的政治理論融入到動畫中,不失為新媒體時代推進馬克思列寧主義等優秀政治思想大眾化傳播的成功案例。《領風者》不僅是主流意識形態二次元化的典范,更是為今后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啟發。只有將經典的理論進行通俗化的處理,才能讓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千古傳唱。
作者:徐博雅 杜俊達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