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性理論與現當代文學轉型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學是我國十分重要的財富,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現代性理論的出現,為我國現當代文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利于加快我國的研究轉型。本文旨在向人們介紹現代性理論及其對我國現當代文學的轉型影響,從而促進我國文學事業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現代性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轉型
現代性理論內容包含黑格爾、馬克思、韋伯、尼采、海德格爾以及阿倫特等眾多名人的著作和理論,從中可以發掘出現代性的本質,具有現代性的價值。通過本文對現代性理論以及它在我國現當代文學轉型的作用進行分析,從而加快我國文學領域的發展進程。
一、現代性理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現代性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內陸,對當時國內人文社科學界的研究方向和思維方式產生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領域都發揮著顯著的成果,以我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最為明顯。中國現當代文學利用現代性理論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產生了眾多的理論成果,引起了一次次的學術討論,從而實現了研究范式和學術視野的重要轉型,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理論和話語出現分歧與混亂的困境。現代性理論滲透到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內的各個方面,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的未來發展,現代性理論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著名學者溫儒敏對現代性理論作出了統攝性的認定,這說明現代性理論不僅可以影響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也對研究領域所產生的方法論和意義具有革新的作用。現代性理論使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煥發生機,綻放出了不一樣的色彩。
二、分析現代性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轉型
(一)“現代性”命題的出現和發展
我國最早利用現代性理論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狀況的人物是李歐梵,他參與費正清主編的著作《劍橋中華民國史》,并對其中中國現代史的部分進行編纂,利用一句判斷語說明了1895年到1927年這些年間中國文學的發展趨勢,作品名為《現代性的追求》,將啟蒙現代性和審美現代性這兩部分充分運用到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之中,進一步向人們強調了中國文學語境中的獨特性原則。現代性理論以啟蒙和思考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大陸,命題以人道主義和人的現代化為核心,呼吁人們相信20世紀時期四個現代化國家目標的實現,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當時創作出的文學作品大都體現著啟蒙現代性的思想觀念,這也為之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奠定了寶貴的基礎。啟蒙現代性的核心觀念是針對當時人性以及人道主義被摧殘和壓迫的現象所進行的抵抗,揭露和批判這一行為的錯誤性,扶持正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啟蒙現代性的內涵更加深入,也為現代性理論注入了新的力量。啟蒙現代性的思想體系流傳至今,也依然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二)遭到質疑的“現代性”
現代性理論在我國傳播這一時期必然也會受到我國自身存在的“中華性”和西方的思想觀念所質疑。現代性理論具有十分明顯的階段性,從康熙時期一直追溯到法國的啟蒙思想,如今已走過兩百多年,之后也一直處在發展的趨勢。不過,現代性理論在我國國內的發展看起來卻并沒有那么順利,現代性話語真正存在于思想文化領域的時期是在20世紀90年代,也是在批判者現代主義理論出現在我國思想文化領域之后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我國的現代性理論是世界所獨有的,時空分離定義體現在我國的時間和空間二者相互糾纏,使不同時段的現代性處在同一個空間之中,創造出了中國獨特的文學景象。90年代出現了后現代主義,對當時的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后現代主義致使中國社會出現轉型,那么當時的文學領域出現改變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學和思想受到沖擊,各自發生著變化,造成了二者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為當時的精英意識、啟蒙思想和理想主義遭到質疑,知識階級開始出現嚴重分化現象,阻礙著我國文學的發展;而那些依舊肯定啟蒙思想的人們對文學改變自身以適應市場的現象進行批判,最后引起了全國性的大討論。
(三)利用“后現代性”
將“現代性”進行重寫陳曉明被稱作是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主要發起人,現代性在中國的發展困難重重,陳曉明對其進行了詳細地闡述。陳曉明認為現代性依然存在,面對現代性理論和后現代性理論二者的相似之處,最重要的內容體現在解決中國與西方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所占據的危機。陳曉明指出中國對西方的文化思想大多都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進行的中體西用,沒有將西方的現代化理論進行全盤接收。另一位學者張頤武曾提出“中華性”,中國加入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面對這一局勢,張頤武所擔心的是全球化有可能會毀滅本土的文化。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性理論傳入中國,在中國的文學領域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有利于促進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轉型。現代性理論存在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轉型之中,使中國的文學釋放了更強大的力量。面對現代性理論這一重要思想,中國應當積極發揮它存在的積極作用,從而帶動中國文學的進一步發展,促使中國文學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禹建湘.禹建湘20世紀鄉土想像中啟蒙與現代性的悖論[J].中國文學研究,2011,04.
[2]王光明,南帆,毛丹武,鄭家建,余岱宗,郜積意,荒林,李金松,林建煌,鄭國慶,周霞,謝惠英.在現代性話語場地里———現代性與中國文學的對話[J].東南學術,2000,03.
作者:仇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