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改革當代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擺脫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思想
擴大課程的開放性。目前,各大院校使用較多的教材有洪子誠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等。對教材的過分依賴會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呆板:一方面學生認為教師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師無法跳出教材的框架自由發揮。教師應改變傳統以教材為主的授課思路,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和整合,合理設置勾勒文學史和賞析作品時間的比例。根據當代文學學科發展的最新研究動態,給學生介紹當代文壇的熱點問題。做到教學時既扣教學大綱,又不囿于教材。給學生開列書目,要求學生閱讀作品,并組織學生定期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開設書目時,要有針對性開一些文藝美學乃至哲學書目,如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培養學生的理論興趣。在引導學生閱讀作品時,不能停留在對概念的梳理,而要讓學生明白某一文學流派得以出現的歷史原因。當代具有鮮明的當代性,這一特性使得當代文學貼近生活現實,具有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不可比擾的生動性。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當代文學的優勢。如在閱讀“新寫實主義”小說時,不能簡單地以“零度寫作”評價這個文學流派的審美特征。“新寫實主義”小說家不動聲色的敘述,把生活事實和盤托出的態度,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只有從生存、生命的角度還原當代作家思考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明白文學的真正魅力。
二、改變教師單向授課模式
采用討論課的形式。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滿堂灌的上課方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將人類已獲得的知識成果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而不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自覺性。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必須采用討論課的形式。只有通過討論,教師才能準確把握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障礙,在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發現問題并即將解決問題時,經老師開導,學生便豁然開朗,從而讓學生在討論中感受到思維的樂趣,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通過討論課的進行,既鍛煉了學生組織語言、駕馭材料、表達觀點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增加課堂趣味性。除了傳統的授課方法,還可以配合多樣化的方法。如可以通過播放電影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借助多媒體使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融會貫通,增強學習的形象性、直觀性、興趣性。當代文學有很多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這對于闡釋作品提供了有效的資源。如《活著》、《動物兇猛》、《妻妾成群》、《紅高梁》等都拍成了電影,老師在講授這些篇目時,可以播放相應片段,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如由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能增進學生對當代小說后現代性的了解。當代小說的后現代性主要體現在對“主體”和“歷史”的解構,如果教師僅僅從小說出發,向學生講解王朔如何采取游戲人生的態度,消解一切偉大和崇高,會顯得枯燥而晦澀。但輔之以視頻資料:一群小伙子在《國際歌》的伴奏下,將對手打得頭破血流;一群學生在課堂上捉弄老師;主人公質疑記憶的旁白等,我們很容易理解,在當代小說中理想主義已偃旗息鼓,小說不是對現實的客觀反映,而是在捏造謊言,調侃權威。電影將文字描述的場景轉化為影像,更能豐富和加深我們對小說的想象力。與此同時,我們輔之以第二課堂,如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組織學生撰寫影評、支持學生社團改編、表演文學作品等,從而激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情。
四、變革考核模式側重綜合能力的評價
現有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試卷按比例設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這種方式不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造成同學們考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便能拿高分。這既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得文學喪失了趣味性。所以,要改變傳統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評價方式,在課程中期布置小論文、要求學生撰寫讀書筆記、開展創作比賽等活動。期末,將學生在討論課的發言情況、論文、讀書筆記、期末成績、課外活動、文學創作等同時納入課程考核的評價體系。這些考核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可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作者: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