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與電視節目融合創新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時間發展所形成的一種穩定文化形態,其形成和發展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電視節目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媒體節目形式,將傳統文化內容和電視節目融合在一起能夠借助電視這個媒介平臺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本文在闡述傳統文化與電視節目融合創新發展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電視節目的融合創新發展進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夠借助媒介平臺更好地弘揚和發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傳統文化;電視節目;融合;創新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精神文化追求不斷提升,同時在穩定和規范化市場模式的約束下,電視節目的質量得到提升,各種形式的文化綜藝節目如《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得到了空前發展,傳統文化節目形態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集合多種綜藝形式的文化活動,目標群眾也從老齡化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和繁榮是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傳承優秀文化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的重要性分析
1.1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傳播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古代社會形成的一種穩定性較強的文化形態,凝聚著各個民族人民的思想智慧。隨著社會經濟和物質財富的積累,一些優秀的文化在不斷消失,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挽救民族歷史文化是人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其中,電視節目是人們接受和喜歡的一種節目形式,也是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娛樂節目的作用下能夠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傳播[1]。
1.2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是傳統媒體承接傳播文化的使命
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借助傳統文化來展現中國當代形象,是媒體人應盡的責任。民族精神的靈魂來源于傳統文化的熏陶,電視媒體的進步發展要相應地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
1.3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推進了電視節目的發展
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可以大力推進電視節目的發展、創新。電視節目中融合傳統文化,通過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和創新類型能夠推進節目的升級發展,形成一種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
2傳統文化融入電視節目的路徑
2.1積極挖掘傳統文化要素,將文化要素融入電視節目
要借助電視節目更好地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可以積極尋找和節目元素搭配的文化資源,以提升整個節目的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中華文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較多的文化知識,其中也包含較多的傳統文化因素,承載形式也豐富多樣,包含書法、漢字、壁畫等??梢詫⑦@些文化元素融入各類文化電視節目,如以漢字為代表的《漢字英雄》,《梨園春》這類以戲曲文化為基礎的節目等。基于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需要積極挖掘和整合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通過人們喜歡的形式進行文化傳播[3]。
2.2從受眾角度出發,實現對傳
統文化和節目融合的創新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視節目的制作發生了深刻變化,開始更具備受眾本位的思想,根據受眾的年齡、欣賞需求來開展各類形式的文化創作,重新定位和發展傳統文化電視節目。不少電視節目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老年觀眾的關注,將戲劇、交響樂、書法等傳統文化內容融入節目,如《走進大戲臺》等。還有一部分節目則通過嘉賓的才藝表演,充分展現電視節目的視聽感。又如:愛奇藝、河南衛視一起打造的《漢字英雄》,選手都是青少年,在比賽的過程中讓觀眾重拾漢字文化,講解漢字文化故事,彰顯漢字的魅力。
2.3打造品牌,強化宣傳
傳統文化在電視節目中的融入還體現在品牌創新、節目包裝上,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電視節目對各個節日背后潛在的文化內容進行挖掘。并且,在節目的包裝策劃上也盡可能多地使用了傳統文化因素,借助傳統文化實現節目的創新發展,如央視綜藝頻道曾經推出的《歌從漓江來》。其結合端午節相關的節日文化,將傳統文化和節目策劃充分融合在一起[4],加深了人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
3傳統文化在電視節目中融入的創新發展
3.1彰顯時代主題,創新表達
3.1.1《朗讀者》傳承文化情感
《朗讀者》是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情感類節目,是一檔承載著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文化情感類節目。整個節目表達將閱讀和媒體融合在一起,即在電視平臺的支持下邀請名人閱讀一些經典篇目,名人閱讀文章會讓觀眾以一種熟悉的角度來了解文章內容,減少文章的時代感。同時,在名人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還能夠使觀眾和嘉賓之間進行對話,讓閱讀文化普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面激發受眾積極參與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5]。第一,講述主題故事,將觀眾的情緒帶入到主題故事中。朗讀是將文字活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傳遞人物人文素養和社會價值思想理念的一個重要主體力量。在這類節目的快速發展下,節目中所包含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參與朗讀的嘉賓也更加多元,朗讀內容變得越來越廣泛。通過朗讀將觀者的情緒很好地帶入特定的氛圍中,從而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第二,朗讀優秀的作品內容,和觀眾的情感形成一種共鳴。在開展這類文化節目時,董卿述說嘉賓故事,嘉賓自述人生經歷、生活態度和文化追求,其中所醞釀的人文情感都在這番話之后與觀眾形成共鳴。
3.1.2《國家寶藏》解讀文化歷史發展
《國家寶藏》是大型探索類的節目,以國家寶藏作為關鍵詞,以故宮博物院作為領頭人,結合8個國家級博物館,將各文化博物館的文化精髓以一種創新的形式表達出來,是傳統文化創新型表達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3.2強化節目內容創新
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擁有十分豐富、多樣的資源,文學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史,因此,在類似《朗讀者》節目播出時,要讓嘉賓著重選擇經典的文學片段進行朗讀,將朗讀的內容和嘉賓的個人經歷結合在一起,使朗讀兼具故事性和文學性。例如,《國家寶藏》節目中國家文物是節目的靈魂,整個節目的表現以文物為基本著力點,以博物館的歷史發展底蘊和中華文物作為切入點,由此使節目的格局更大、視野更開闊[6]。再如:《朗讀者》將知識消費趨勢與技術應用潛力緊密結合,兩季《朗讀者》節目中,董卿、朗讀嘉賓、詮釋嘉賓都是知識服務主體,觀眾是知識服務對象,朗讀的內容是讓觀眾能夠從中探尋到與自身思想價值契合、與自身文化底蘊融合、與自身文化情感共鳴的篇目內容,從而借助這個節目平臺更好地傳遞文化力量,拉近經典作品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3.3采用獨特藝術形式、影像方法對節目形式加以創新
為了能讓受眾體會到電視節目的靈魂,相關人員需要采取措施對節目的結構、形式進行創新。例如,和以往的人文類節目不同,《朗讀者》采用的是閱讀+訪談的方式,把朗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有機融合,使整個節目顯示出很強的時代意義。同時,其節目還強化了成員的集體社會意識和集體社會認同。在朗讀時以文字滾動的方式來展現朗讀的內容,讓觀眾在閱讀文本文字時強化對文章內容的認同。在跨平臺協作矩陣方面,主要有圖書、電視、網絡視頻等多平臺傳播內容。其中,圖書強化讀者想象力,提供更全面、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文化體驗。電視強化觀眾感知力,在節目播出過程中會給觀眾帶來更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受眾更好地接收各類文化知識。而《國家寶藏》則通過雅俗兼備的方式將厚重的歷史文化引入觀眾的視野。為了拉近文物和受眾的距離,節目一方面采取專家權威推介的方式介紹文物,另一方面邀請大家喜愛的公眾人物,以守護者的名義娓娓道出所展出文物的故事,更借助先進的技術來展現文物的歷史發展,讓文物真正地“活起來”。
4結語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經過時展所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對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對文化發展繁榮的日益重視下,《朗讀者》《國家寶藏》《信•中國》等文化綜藝節目秉承使命感和責任感,重新挖掘一些被逐漸被歷史遺忘的傳統民族文化精髓,將其與電視節目融合,以創新性的節目呈現方式,力求逐漸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主流文化相結合,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文化節目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展現了國家級電視節目的審美追求和思想情懷。
參考文獻:
[1]張君,劉超言.傳統文化情感類節目的融合創新策略探究——基于兩季《朗讀者》述評[J].出版廣角,2019(20).11-15.
[2]郝俊杰.傳統文化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藝術特征與審美內涵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9.
[3]魏兵.和諧社會與科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5(4):33-34.
[4]李杜若.《漢字英雄》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電視呈現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5.
[5]楊冼.傳播視域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8,490(10):65-67.
[6]宋玉潔.現代設計和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創新[J].藝海,2013(9):92-93.
作者:趙司迪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