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下的傳統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題發掘、重視傳統文化,對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首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生發新的思想理論的源泉,是國家前進的動力。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部中華文化的傳承、演變史。其次,在中國歷史上我們曾經主張與傳統決裂,五四時期打倒孔家店,把線狀書扔進茅坑里,后經實踐證明是過度極端的。再次,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最后,正確認識兩者的聯系,正視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進行有機結合,不僅關系到中國傳統文化是否能重新彰顯活力,更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能否得到順利的發展,將二者對立或分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勢必起到阻礙作用。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正確詮釋傳統文化,對其給予重、深度研究,以嶄新的視角對其看待剖析,才不至于將“洗澡水與孩子一同倒掉”。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的基礎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嶄新形態的文化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生根發芽、結出碩果的。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起了源頭和內生性動力的作用。正是有了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成功地做到了集大成,達到了歷史的高度,超越了傳統文明。其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文化多樣性、包容性。炎黃子孫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開疆拓土,繼往開來,不斷傳承著歷代的優秀文化成果。我們曾試圖走過“全盤西化”,但實踐證明行不通。最后,我們選擇將自身放入歷史的進程中,與傳統巧妙地融合、依存發展,才形成先進的文化。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是因為根植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理念、和諧的思路、中庸的適度而為、以人為本位的價值觀、自強不息、以和為貴、愛國精神等等,都是當今先進文化構建所不可或缺的。新時期新文化在儒家文化積淀、道家與法家等傳統文化的浸潤中不斷生發,最終成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改革、建設的實踐中。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超越發展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自身內部的蛻變、上升,另一層是外部的供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除了從深厚的文化積淀中汲取養分,更是吸收了世界其他民族優秀的文明成果,使其更具有時代性、開放性、包容性。主席說:“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時代的呼喚下,在傳統文化的厚土中應運而生。它能集大成,必然克服了傳統文化成長于農業自然經濟、君權至上條件下所與生俱來的弊端,剔除了傳統儒學殘留的封建遺毒,諸如小農意識、等級制度觀念、宗法思想等。與此同時,保留、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正確的理念,如關注內在修為、自身修養、尊師重道、熱忱關注國家命運、積極的處世哲學和獻身精神。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實現開拓式的發展,保持時代性,既要不脫離中國內生文化這個主體,不斷踐行去民族文化之糟粕,取民族文化之精華,又要吸收世界各國文明的先進成果,展現包容精神、時代精神;既要關注中國國情、中國人民的思維傳統,又要關注世情、時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超越是必經之路。
(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二者結合的契合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基石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成就了自身,建設中國特色文化,要傳承傳統經典,更要運用先進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將其不斷豐富、完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起著核心的指導作用。近代伊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經過文化的撞擊、實踐的檢驗,引領我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們才得以克服自身文化的缺陷,實現了民族的復興;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引領,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不受干擾、少走彎路。總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使我們能夠在浩瀚的傳統文化中,找到適宜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傳統經典,是我們能夠“古為今用”、不斷創新的鑰匙,是中國人民主體價值觀塑造過程中的靈魂指引。
三、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有之義
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多姿多彩的文化風情是世界的寶貴遺產,近代中國的磨難、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下的成功改革、建設,都是人類的寶貴經驗。我們有自信,也自覺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出去,與世界共享。
作者:田秀華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