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文化互適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應用于我國時突顯的問題
我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應用,存在著一些對相關理論理解不透,應用不到位的現象,甚至對這些管理思想的理解出現了扭曲。西方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在中國表現出很多“水土不服”的癥狀,以下三個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1.人員結構失衡,人力資源浪費不少企業在人力資源分配使用中存在人力資源的浪費現象,即特定的崗位并未將合適的人放入,“普通崗”人滿為患,“專業崗”人才卻匱缺,“高、精、尖”的人才鳳毛麟角。具體表現為企業不去培養現有員工,提高其專業素質,只是一味引進所需的各種“人才”;沒有有效的績效管理目標去引導員工工作,沒有給員工營造適宜的歸屬感與責任感。
2.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概念不清傳統意義上的人事管理是為了完成組織的目標與任務,轉換人事關系,使人與事達成最佳匹配狀態,并用多種激勵手段去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更加注重員工的能動性,認為他們是實現組織目標的“第一資源”,著力使人的行為與組織目標相一致。目前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很多企業仍然將人力資源管理局限于事務的處理,忽視人力資源的規劃。這種發展模式下,員工對于企業沒有歸屬感與依存感,只是將企業看成謀生的地方。3.激勵機制匱乏在當前中國,許多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收入與其自身的付出不相匹配,極大地挫傷了經營者考慮企業長遠發展的積極性。其次,在員工薪金方面,平均化傾向成為分配的主流;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往往取決于上級領導的態度,通常情高于法,考核的激勵作用蕩然無存,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益于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
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發展歷程中分化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法學等學派,積累了不少治國管理的經驗,這些經驗在當前的人力資源管理進程中也得到了某些國家和企業的重視,如日本,并為企業贏得了成功。故而認識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意義深遠。
1.中國傳統文化簡介中國傳統文化是由中華兒女創造出來且世世代代繼承發展而來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兵法文化等,其中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內容。中國傳統文化內含的人文精神格外豐富:首先表現為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富含內部凝聚力,它強調人同人、人同集體、人同自然和諧有機的聯系。其次具有兼容性。中國傳統文化并非一個封閉系統,它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多種外來文化的精髓。最后強調自我培養。中國傳統文化宣揚“經世致用”的精神,希望在現實社會中實現自身價值。2.中國傳統文化利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因素
(1)以人為本的人本理念。傳統文化中常提“天地之性人為貴”,宣揚的就是樸素的人本哲學思想。孔子也倡導“愛人能仁”、“仁者愛人”的人本管理理念。因此,在如今的企業管理中,管理核心同樣離不開“人”,離不開協調人際關系。只有重視人的個性、意志和情感,才能讓人才全面發展,才能讓企業發展具有競爭優勢;只有“仁愛”的對待被管理者,才有利于緩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間的矛盾,有利于建立和保持和諧的工作氛圍。例如上海市自來水閔行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在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征集企業精神、調整員工工資薪酬、制定管理標準等措施,加深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進而推動了企業發展。“以人為本”理念的持續貫徹執行,使得公司連續十年在上海自來水行業不斷贏利。
(2)自強不息的積極心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觀點對中國社會不同人群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激勵作用,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動力。員工獻身工作的精神可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而獻身精神又是自強不息精神的別樣體現,員工積極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等又是自強不息的具體體現。海爾企業取得的成功,就離不開海爾干部、職工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
(3)和造大事的哲學思想。“以和為貴”向來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標準,成功的企業家們幾乎都認可“人和”的價值。以傳統文化“以和為貴”思想為基礎,創新出的“群體本位”思想在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其宗旨是優先考慮群體的穩定和發展,強調個體在群體中的作用和貢獻,個人的成就和名譽要依賴于群體的興旺,個人的利益也要依賴于群體的繁榮。在這種組織文化下,員工對組織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很強,充分發揮了員工的工作熱情。面對競爭,組織內部的員工愿意群力群策,并肩作戰,實現組織競爭優勢最大化;面對危難,組織內部的員工可以不離不棄,浴血奮戰,共建企業美好愿景。現代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用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和諧理念、群本位思想去培育員工,對構建良好的經濟秩序有著積極作用。松下公司非常推崇中國“以和為貴”的思想,提倡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以誠、以寬、以禮待人,更好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比爾•蓋茨也給為微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工作團隊以高度評價——“我們微軟是打群架的”。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互適
如前所述,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探索出很多優秀的管理理念,使之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相融合,形成互適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優秀管理模式。
1.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要遵從“以人為本”理念“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管理觀念的立足點與核心。以人為本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建立,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規劃并有效配置企業員工。即人事部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趨勢作好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與規劃,按照員工的特長分配適合他的崗位。其次要建立并健全人才的培訓體系。一方面要勤加培訓企業員工,把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行拔高;另一方面,經常派員工去外地或國外進修,將人才的“內育”與“外引”工作做實,聚集各類優秀人才。這就很好地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彌補了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的“短板”,有效地緩解了人員結構失衡,區分了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將注重“做事”轉為注重“用人”。上海市自來水閔行有限公司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工作氛圍的培育上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多途徑鼓勵員工“自強不息”激發員工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管理者需實施多種激勵措施,使員工工作熱情膨脹,從而讓組織目標高效率實現。具體而言,企業可通過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的辦法,對員工實行差別激勵制,使員工奮斗不止;激勵措施的制定要科學,使員工保持不斷探求新知識、新技術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為企業謀利。
3.培養員工“義利統一”的協作精神儒家思想主張“先義后利”、“以義統利”。指導所有員工向特定的目標去努力奮斗是管理者的重要職責。首先管理者要做的是讓組織內的每位成員都了解自己如何去努力才有助于組織目標的達成。其次為更好地發揮整體效益,要讓員工內部進行有效溝通,達成團隊整體目標。管理者可以提倡分工有邊界、協作無邊界的工作理念,讓員工熱衷于團隊工作。出現問題時,日本企業很少追查個人責任,大家只是集中精力找原因,然后加以改進,使企業更好地運作,避免同樣的問題日后再次發生。這樣做既不傷害員工的個人情感,又可使員工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還可保證企業的盈利能力,更有助于增強員工的協作精神。這值得我們借鑒。
4.培養員工勇于創新的精神權變思想作為中國傳統兵家謀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人們應在事物的不斷變化中善于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靈活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它同樣適用于處于競爭環境中的企業。只有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企業才能長久發展。海爾集團就很重視有創新意識的員工,并把創新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我國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也需要有“中國特色”——我們不僅僅學習西方的組織化、科學化管理,還應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如“仁、義、禮”精神應用到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來,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生機。
四、總結
總之,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管理者除了選擇性吸收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適合中國企業發展的內容外,還要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智慧結晶,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的優秀理念互補并融合,從而建立起一套本土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
作者:胡毅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